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是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民間又被稱為「重三節」「踏青節」,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有「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相傳那天是黃帝的誕辰。
提到三月三,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廣西壯族每年的三月三活動,但其實三月三不僅僅是壯族的節日,也是黎族,畲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廣西的三月三唱山歌,還有黎族的祓禊祈福,畲族的烏飯節,踏青遊玩、祭祀祖先等,而飲食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間有句俗語:「三月三,五樣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意思是這一天要準備五種特定的食物,以祈求安康吉祥、福氣盈門。
那麼,這五樣美食是什麼呢?它們又有什麼寓意?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今日三月三,無論貧富,牢記「5樣不上桌,福氣不進門」,別忘老傳統,記得吃五樣。
一、糯米飯
三月三正值春耕時節,糯米飯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富足,糯米黏性強,口感香甜,寓意家庭和睦、親情綿長。
在廣西,廣東,江西等地區,到了三月三那天,人們常將糯米飯染成五彩顏色,稱為「五色糯米飯」,分別用紫薯、黃梔子、紅藍草、楓葉等天然植物染色,不僅美觀,還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推薦做法:
將糯米提前浸泡,蒸熟後拌入少許白糖或蜂蜜,也可以加入紅棗、葡萄乾等乾果,增添香甜口感。五色糯米飯則需提前用植物汁液浸泡糯米,再分層蒸制,色彩艷麗,寓意吉祥。
二、粉蒸肉
粉蒸肉是一道經典的傳統菜肴,肉質軟糯,米粉香濃,寓意「蒸蒸日上」,象徵事業順利、家業興旺,三月三吃粉蒸肉,也有祛濕健脾的作用,營養美味,大人小孩都適合吃。
推薦做法:
選用五花肉切片,用醬油、料酒、五香粉腌制,再裹上蒸肉粉,墊上紅薯或土豆,上鍋蒸制1小時左右。出鍋時撒上蔥花,香氣撲鼻,肥而不膩。
三、艾葉米果
艾草在民間有「辟邪草」之稱,三月三正值春季,此時艾草剛剛長出嫩葉,正是艾草鮮嫩的時節,田間地頭,甚至道路兩旁,到處都是春意盎然的艾草。
艾葉米果又稱青團,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製成的點心,內餡可甜可咸,如豆沙、芝麻、鹹菜等。吃艾葉米果寓意驅邪避災,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推薦做法:
新鮮艾草焯水後打成汁,與糯米粉混合揉成麵糰,包入豆沙或鹹菜筍丁餡,蒸熟即可。艾草的清香與糯米的軟糯結合,是春季不可錯過的美味。
四、粽子
很多人可能都認為只有端午節才吃粽子,但其實並非如此,在全國很多少數民族地區,三月初三那天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比如廣西,江西等地少數民族在三月三那天,人們會將粽子用箬葉包裹糯米,放入五花肉等肉類食材,象徵團圓和紀念先賢,三月三的粽子多為甜粽,如豆沙粽、蜜棗粽,寓意生活甜蜜。
推薦做法:
糯米提前浸泡,箬葉煮軟後包入糯米和餡料(如紅棗、豆沙、鹹蛋黃等),用棉線捆紮,煮2-3小時即可。粽葉的清香滲透進糯米,口感軟糯香甜。
五、鹹鴨蛋
鹹鴨蛋因其圓潤的外形和金黃流油的蛋黃,象徵圓滿和財富。三月三吃鹹鴨蛋,寓意家庭和睦、財運亨通。此外,鹹鴨蛋富含蛋白質和礦物質,適合春季補充營養。
推薦做法:
新鮮鴨蛋洗凈後,用高度白酒殺菌,再裹上鹽和香料(如八角、花椒),密封腌制20-30天。煮熟後切開,蛋白咸香,蛋黃流油,配粥或直接食用都非常美味。
對於很多人而言,三月三是不同尋常的一天,是「上巳節」,也是「重三節」「踏青節」,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節日,無論貧富,建議大家這一天都要記得將糯米飯、粉蒸肉、艾葉米果、粽子和鹹鴨蛋端上桌,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家庭福氣的祈盼。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點贊點推轉發走好運,願你有始料不及的運氣和突如其來的歡喜。 本文由餐飲新紀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歡迎留言評論,收藏與轉發,你的每一條點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餐飲新紀元全網文章閱讀量突破5億,如果你對餐飲業感興趣,熱愛美食,喜歡創業,有想法有夢想,那不妨關注我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角解讀餐飲創業、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觀點討論,歡迎大家私信我,圖片來源於網路配圖,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