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五糧液曾當白酒老大十多年,為何會被茅台趕超,現在只能仰望茅台呢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正所謂風水輪流轉,單一的個體不可能一直佔領著主舞台,就連白酒也不例外。
我國作為白酒大國,生產的優質白酒也是數不勝數。
早些年間,人們經常能在電視上聽到五糧液的宣傳——「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它的宣傳語曾傳遍千家萬戶。
但是現如今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五糧液的宣傳聲音漸漸離人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品茅台,心開懷」走進千家萬戶。
五糧液曾當白酒老大十多年,為何會被茅台趕超,現在只能仰望茅台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五糧液曾獨領風騷,引領著白酒行業的頂級品質。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慢慢地淡出了大眾的視野,變得不再像曾經那麼炙手可熱了。取而代之的是茅台以國酒的身份,呈現在大眾面前。
茅台是憑藉著什麼趕超五糧液?後來在業界的地位,又是如何讓五糧液可望不可及的呢?接下來就一探究竟。
一、急於求成,忽略品質
上個世紀90年代,五糧液憑藉著濃郁醇厚的風味特點,成為了濃香型白酒中的一匹黑馬,在白酒市場一路飆升。
但是五糧液沒有把重點打在提高白酒的品質上,而是一心想要佔領白酒行業的大頭,急於爭取更高的市場地位。
於是推出了旗下各式各樣的白酒品牌,但品質卻都比原始的要差一些。
這自然無法讓廣大酒友持續認可其品牌價值,久而久之口碑也就下降了,這也就為茅台的崛起提供了時機。
二、定位不準,缺少賣點
五糧液面向的群體並不固定,雖說這樣的經營策略看似能夠吸引不同年齡段的愛酒人士。但實際上,人們可以選擇的白酒品牌還有很多。這樣一來五糧液就會缺乏長期固定的群體。
而茅台在初次嶄露頭角的時候,就把目光聚焦到了年齡稍大一些的人群身上。
這部分人群喝酒有一些年數了,追求的是白酒的穩定口感以及收藏價值。茅台正好可以符合這樣的人群需求心理,所以說它能夠趕超五糧液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三、宣傳保守,成為低位
雖說五糧液在炙手可熱之時,一直在用各種宣傳語,向大眾展示自身的優勢,給人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但是比起茅台的宣傳力度,稍顯遜色了些。茅台酒在最初,就力爭成為國酒,並且也一直在為這個目標不懈努力。
只不過申請了很多年都沒有成功,但這一艱辛的過程,恰恰成就了茅台的地位。在人們的腦海中深深烙下了,茅台就是國酒的印象。
潛移默化的高端概念於無形之中,實屬高明。如此看來。茅台後來成為白酒界的老大,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其實像五糧液這樣因為缺乏宣傳力度,而埋沒於龐大業內市場的白酒不佔少數,但酒質卻很突出,下面要說的這兩款就是。
古道江湖1800
這款濃香型的白酒度數為52度,產自四川邛崍,優越的釀酒黃金地帶。
原料選用小麥等五種上乘糧食和泉水加以古法固態發酵法釀造而成,釀出來的酒清澈透明,滋味爽口。白酒發酵的天數長達1800天。
生產該酒的酒廠長期以來都在為許多知名的白酒品牌提供基酒,而且該酒喝起來不容易上頭,酒香四溢,濃郁甘醇,和好友一起小酌或是暢飲都是可以的。
酒的包裝是玻璃材質,乾淨環保,便於運輸、儲存。
金醬銀質
茅台鎮這個釀酒基地可謂是家喻戶曉,百年來一直都是高質量白酒的產地,產出的名酒不計其數。金醬銀質就是產自於此,它是醬香型的白酒,醬味十足。
酒廠有著豐富的儲酒量,以及完整的生產體系,確保了白酒的穩定口感。原料為高粱、小麥和水,喝著放心。酒體豐滿,酒花細密。
入口細膩甘甜,喝完之後空杯留香。難怪逢年過節經常能在酒桌上看見它,拿好酒和別人分享也是件愉快的事情。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關於茅台和五糧液的地位,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