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好友、老鄉,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於景輝教授得知我從上海返回與我聯繫說,學校有幾個大二學生做課題研究,他們選擇了鄂倫春民族口述史,他想讓我跟這些學生聊聊,當他們的項目指導老師。
景輝知道前幾年我跟他們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何文珍、黃江炎等人組織過全國十五所高校大學生走近鄂倫春遊學活動,後來何文珍還主編了「大興安嶺鄂倫春人的口述史與青年學生的感悟」暨《山上山下》一書,那次大學生鄂倫春遊學活動在社會上產生良好影響,這也在東林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留下驕傲的記憶。
對於景輝老師提出的邀請無論如何不能拒絕還要高度重視,因為幾年前受聘於該校客座教授不能徒有虛名,還是要為這所211大學做點什麼,另外跟東林學校師生有感情,不論是已經退休的卞文忠老師,還是現在的景輝、龐文、 平愛紅、程艷敏等老師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繫,上個學期我應龐文老師之邀還給研一學生做了一下午專題講座。
這幾年給我感覺是東林這裡的學生綜合素質高,適應社會能力強,2017年接觸大四學生我們一起去到雞西做社會實踐,他們畢業考取了研究生現在分布在全國各地,鄭沼虎現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劉家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當大學教師。
這幾年我接觸較多的是社工專業學生何文珍在香港研究生畢業目前在南京做社會企業小有名氣,黃江炎畢業從事影視創作去年又考上了北京大學研究生,來自廣西的丘雪在東林學習期間寒暑假選擇在全國各地社會組織實習,積攢了寶貴社會實踐,她在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又考取了家鄉廣西河池學院當上了一名社工老師。
據景輝講現在這批孩子都很優秀,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查資料、找選題參與社會實踐,希望他們畢業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下午1點來到東北林業大學熟悉的校園,走進熟悉的文法學院大樓,在景輝老師的介紹下看到這些充滿著希望和理想的大學生。
今天下午見面交流屬於沙龍性質,人員不多內容比較豐富,我們採取互動交流方式把學生一些困惑和問題一一列舉出來,然後圍繞他們想做鄂倫春民族口述史話題逐個進行討論和分享。
兩個小時的互動交流正像一個女學生所說怎麼感覺過得這麼快,不知不覺間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魏凱是大二學生,來自江蘇徐州,他是這次鄂倫春民族口述史項目發起人,今天沙龍活動結束後他第一時間完成了這次留下的作業,寫下自己心得感悟:
關鍵詞:學會復盤、選擇性、差異性、利益、如何提出問題、如何解決問題
今天的第一個收穫就是學習了一個可以總結經驗的方式就是要及時復盤。無論是在平時小組開小會時候,還是在和老師交流過程中,亦或是真正走入鄂倫春族居民中去時都要學會復盤自己一天工作,做了哪些又存在哪些不足,明天計劃又是什麼,這都是需要復盤,在這個過程中既是總結的過程也是計劃的規程,是一個很值得被培養起來的好習慣,在田野調查、口述史採集過程中更是要小組成員一起進行復盤,會有更多的收穫。
第二個收穫就是選題過程中要注重差異性與選擇性。無論是為了追求選題新穎或獨特性,還是在實地考察過程中注重選擇性與差異性都是很重要的。所謂選擇性則是體現出選擇主題的特殊性,為什麼選擇這樣主題而不是其他,一定是因為這樣主題具有獨到的優勢這是很重要的,要善於找到優勢和發揮優勢;其次是差異性,這裡所指的主體就是相對流動的概念,既可以指研究者與其他研究者的對比中體現的差異性,也指被研究者的差異性。
第三個就是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要學會認清自己的身份,也要學會給自己制定目標,制定可以實現的、有操作空間的目標。作為一名大學生參與到課題中我們能做的是什麼才是重點,大學生身份本就是社會優質資源一個象徵,在自己身份屬性下可以完成的工作有哪些,便盡量去做就是了,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落入不切實際的陷阱里。
課題研究的意義不在於我們能獲得多大的成就,而在於我們能為當地居民做什麼,他們需要我們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們能夠做到的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們是否能讓雙(多)方都感到高興,是否有趣等等都是更加重要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