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關鍵!用這些方法,他會越來越優秀

2020年12月18日10:15:11 育兒 1705

曾經看過一個育兒節目,孩子吃飯時突然發脾氣,把枕頭扔在地上跺了跺腳,然後躲在門後大聲哭了起來。說服他是沒有用的。媽媽把孩子拉到沙發邊上。她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貼個標籤:「你不能無理,夥計。」孩子聽到這句話,哭得更大聲了。最後,他父親沒有耐心,威脅要用尺子打人。直到那時,孩子才暫時停止哭泣。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關鍵!用這些方法,他會越來越優秀 - 天天要聞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是無法接受孩子發脾氣的,特別是在公共場合,最見不得孩子發怒。

因為他們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不懂事。

可事實並不是這樣。

發脾氣的孩子,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他的需求和情感沒有被認真對待。

孩子的脾氣,就是他的語言‍‍

1、孩子發脾氣,可能是大腦在發育

  根據西格爾《全腦教育法》一書所述: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當情緒泛濫不可收拾時,罪魁禍首是我們的右腦和上層大腦出現了問題。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關鍵!用這些方法,他會越來越優秀 - 天天要聞

認知上層憤怒和下層憤怒,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教導孩子。這兩種怒火最終的解決辦法,其實還是讓孩子盡量學會使用上層大腦,也是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整合的方式。

「我們自己的左右腦一旦正能和起來,就可以將現實的左腦和理智聯結(讓我們作出重要決定並解決問題),也將右腦和情緒聯結(讓我們覺察感受、身體感覺和情緒),從而情切地回應孩子的需求。」

  孩子常常出現情緒失控發脾氣,這是因為他們的右腦(情緒)佔主導,而且上層大腦(理性)還處於發育中。

2、孩子發脾氣,可能是訴求沒有得到滿足

部分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提出任性要求時,採用置之不理的方式。讓孩子適當冷靜一下固然可以,但這不意味著不聞不問。孩子發現哭鬧沒有用,自然就不會再發脾氣,但他們的訴求依然沒有得到滿足,負面情緒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釋放。父母總是用這樣的方式,時間長了會讓孩子感到不被重視和委屈,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給孩子心靈造成傷害。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關鍵!用這些方法,他會越來越優秀 - 天天要聞

3、孩子發脾氣,可能是自己沒感受到愛

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說:孩子需要愛,特別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有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自己不懂怎樣應對,或者是沒有能力克服困難,這是在向父母求助,只是他表達的方式不對。可是孩子沒有在父母那裡感覺到一點關心,一點愛!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幫助,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那麼孩子就不會輕易的發脾氣。

因此,不要把孩子發脾氣的行為理解為簡單的不懂事,做父母的應及時的給孩子以幫助,讓孩子得到關懷,感受到愛。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關鍵!用這些方法,他會越來越優秀 - 天天要聞

4、孩子發脾氣,可能是挫敗感

  2-5歲的孩子,正處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獨立意識開始萌芽。當他們的想法沒有得到實現時,會產生挫敗感。

  兒童心理學研究認為,在自我保護意識的作用下,這時候孩子不願意麵對失敗是很正常的,是人類本能的反應。

孩子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1.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情緒的穩定

在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時,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這樣」,而不能提供孩子一個實際練習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或是體會孩子在處理這種情緒時需要一段心理歷程,那樣就會適得其反。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關鍵!用這些方法,他會越來越優秀 - 天天要聞

比如說孩子明明剛吃完冰激凌,但哭鬧著還想吃,然後媽媽因為情緒爆發而打了孩子,爸爸見了心疼地哄道「寶寶不哭了,臭媽媽竟然打寶寶,爸爸帶你去吃冰激凌」。這種類似的情形相信在很多家長之間發生過,但這樣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的方式會讓寶寶混淆是非,孩子就會簡單地認為媽媽不讓吃冰激凌時哭著找爸爸就可以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試著讀懂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加以引導,比如可以給孩子說「我知道我家寶寶最愛吃冰激凌了,甜甜的味道特別棒,媽媽也很愛吃,但媽媽以前吃多了肚子疼過,所以為了不讓寶寶也肚子疼,才不給買的,我們改天再吃好不好」。大人必須給孩子做出明確的行為限制,這樣經過幾次後,孩子就會明白冰激凌吃多了難受,就會自覺地不再吃了冰激凌還想吃了。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關鍵!用這些方法,他會越來越優秀 - 天天要聞

2.幫助孩子合理髮泄情緒

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認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當孩子負面情緒積聚到一定程度時,我們需要合理地引導孩子發泄。

比如可以玩「打沙包」的遊戲,把情緒宣洩在沙包上;可以玩跳舞遊戲,跟著音樂隨意扭動身體;或者玩「吃掉你」遊戲,把一些小食品當做不開心的壞情緒,然後吃進肚子里......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關鍵!用這些方法,他會越來越優秀 - 天天要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管理師

有耐心的父母,才會教育出有耐心的孩子。接納孩子的脾氣,是為人父母的修行。父母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希望的種子。孩子發脾氣,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一句「我知道」,勝過苦口婆心地說理;

一句「我也會」,勝過簡單粗暴的壓制;

一句「我懂你」,勝過千言萬語的安慰。

孩子每次發脾氣,其實都是他學習成長的好機會。

認真對待孩子的脾氣,讓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接納和理解中,獲得成長最大的力量。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小暑逢單,秋涼早見;小暑逢雙,秋老虎狂」,啥意思,有道理? - 天天要聞

「小暑逢單,秋涼早見;小暑逢雙,秋老虎狂」,啥意思,有道理?

今天是進入 小暑的第三天,農村俗語「小暑逢單,秋涼早見;小暑逢雙,秋老虎狂」是一句流傳於中國民間的氣象諺語,通過觀察小暑節氣在農曆日期的單雙數,來預測秋季氣溫的變化趨勢。這句諺語看似簡單,卻凝結了古人長期觀察自然規律的經驗智慧。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 天天要聞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大家好~我是小余前兩天,小區里一位媽媽,因為穿襪子的問題跟婆婆產生了分歧。婆媳育兒,難免是會產生不同觀念,畢竟老一輩人和現代化觀念差距是很大的。據媽媽所述:大夏天,在家裡還一直忙著給寶寶穿襪子,她穿我就脫,還說我一點不會照顧孩子。那麼話又說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聞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多少暗示著什麼呢?對於寶寶的頭髮,其實也是許多媽媽在熱議的一個問題,前兩天也看到了幾位媽媽在討論寶寶頭髮的問題。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就很茂密,甚至比我們大人的頭髮都要茂密,還很長。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跟奶奶長大和媽媽長大,到底有什麼差距?有很多的家庭,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已把寶寶放在家裡給老人照看,跟著奶奶一起長大。作為爸媽,也都希望有能力把寶寶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可能無法留在身邊。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 天天要聞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大家好~我是小余老一輩人帶娃,也要注意好的習慣,一些錯誤還是要提前預知的,如果老人帶娃,也要普及錯誤。寶寶的脆弱是超出我們認知的,如果沒有被我們所重視,一些錯誤也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一個錯誤,也可能會坑害了寶寶。
二胎最佳「年齡差」不是1歲,也不是10歲,這個數更合適 - 天天要聞

二胎最佳「年齡差」不是1歲,也不是10歲,這個數更合適

大家好~我是小余在備孕二胎的時候,許多媽媽都產生了一些焦慮。畢竟再生就是兩個孩子,對人力、家庭收入、家庭現況都會給媽媽帶來一些焦慮。在生活中,身邊也有很多二胎的家庭,有的寶寶相差1-2歲,也有孩子相差數十歲的。那麼孩子不同的年齡差,自然影響
孩子在家一被凶就「裝死」?別大意,在外面很容易被欺負 - 天天要聞

孩子在家一被凶就「裝死」?別大意,在外面很容易被欺負

前幾天,一位媽媽在後台給我留言,短短一行字,看得我心裡一緊。她說:「多米媽,我家娃4歲,一凶她,她就悶著不說話,眼睛看著地,站著一動不動。你說這孩子是不是天生性格太悶了?還是脾氣太犟了?」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位媽媽的無奈和焦慮。是不是覺
重磅!「惠閩寶2025」正式開售! - 天天要聞

重磅!「惠閩寶2025」正式開售!

一份安心守護,如約歸來由政府指導,14家保司聯合承保的福建省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惠閩寶2025」正式上線啦!點亮城市,共啟八閩保障新篇章7月8日,「惠閩寶2025」發布儀式在福建廣電演播廳隆重舉行。福建省醫療保障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中共福建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建省民政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