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朵上的孔是「聰明孔」?家長別傻了,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2020年11月19日19:36:04 育兒 1059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剛出生的寶寶,由於產道的擠壓,可能會在外表上「異於常人」。比如說耳朵,就容易受到擠壓合在一起,這種耳型也被稱之為「包餃子」。

不過這種情況會隨著寶寶出生時間的長短慢慢恢復過來。但是有一種現象確實天生的,無法恢復的,那就是耳朵上的小孔。這類小孔一般都在耳朵附近。

寶寶耳朵上的孔是「聰明孔」?家長別傻了,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 天天要聞

有的老人將這種孔叫做「聰明孔」,說是有這種孔的孩子長大大多聰明伶俐有出息。有些不明真相的新手父母就會覺得很開心,甚至還到處炫耀。

殊不知,這種孔可並不是什麼好現象,這是一種先天的疾病,是發育「畸形」的表現。

胎兒在母體中,身體的各個部位是逐漸發育的。而耳朵上有孔則是因為它沒有閉合完全造成的。通常情況下,它不會影響正常生活,但是卻很容易受到感染。一旦被感染,它就容易紅腫流膿。

寶寶耳朵上的孔是「聰明孔」?家長別傻了,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 天天要聞

朵朵剛出生的時候,耳朵旁邊就有這樣一個小孔。剛開始多多媽覺得不放心,想要問醫生怎麼回事,但老公說這在他們老家叫聰明孔,沒啥事。朵朵媽倒不是相信什麼聰明不聰明,只是覺得既然老公老家有這種說法,那應該表明這個小孔沒什麼大問題。

所以她也就沒放在心上。結果朵朵半個月的時候,她忽然發現朵朵耳朵旁的小孔突然腫起來老高,湊近一聞還有惡臭,甚至一按還會流膿。朵朵媽慌了,立馬把朵朵抱到醫院,問了醫生之後這才知道這是一種「先天畸形」,很容易被感染的。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保養這個小孔,預防它感染呢?

寶寶耳朵上的孔是「聰明孔」?家長別傻了,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 天天要聞

1、別用手擠壓揉搓

很多家長好奇這個孔裡面到底是什麼,會不會影響孩子,就會刻意地去擠壓它,看看是不是會擠出膿。大家都知道,手上聚集著非常多的細菌病毒,直接用手去接觸並擠壓,很容易會讓這些細菌進入到孔里,引發感染。

2、注意耳朵的清潔

不光是孩子,很多家長都有洗臉只洗正臉的壞習慣。對於耳朵的清潔卻十分不重視。

寶寶耳朵上的孔是「聰明孔」?家長別傻了,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 天天要聞

事實上耳朵的清潔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是說要經常掏耳朵還是怎麼樣,而是說外耳輪廓的清潔。尤其是小孔的附近要保持衛生,在每次清洗之後都擦乾,不要殘留水分。

還有,最好使用棉簽去清理寶寶的耳朵,用毛巾或者布都有可能在清理的過程中由於用力,而將水分擠到小孔中。潮濕的環境最容易滋生細菌,這樣非常容易感染。

3、洗頭髮/洗澡時注意保護耳朵

寶寶耳朵上的孔是「聰明孔」?家長別傻了,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 天天要聞

寶寶在洗頭髮或者洗澡的時候,很容易由於操作不當導致水流淌到耳朵里或者小孔里。這些水事後不好清理或者擦乾,就很容易會感染。

所以寶媽在給寶寶洗澡或者洗頭髮的時候,最好用手護住耳朵,或者買寶寶專用的耳罩,保護耳朵的乾燥。

如果寶寶出生後,在樣貌上有一些細微的差別,父母一定要及時詢問醫生,千萬不要隨意相信所謂的民間說法。盲目相信容易耽誤治療不說,還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裡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一位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突然,她聽到一陣哭。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兒子推了別人,那個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發火,兒子已經先開口說:「媽媽,他一直弄不好,我一著急,就推了他。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做的。」那一瞬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 天天要聞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曾經有位網友問財經作家吳曉波,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該投資什麼行業最穩賺不賠。吳曉波想了想然後回答道,我投資家庭的未來才是最划算的。其實仔細思考我覺得他說得對,家庭經營好了,就是最大的資產,能扛住很多風險。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 天天要聞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內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記憶中,父親總是和賭博聯繫在一起,母親則停留在「離家出走」4個字上。今年31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媽媽。四川眉山51歲的王群(化名),27年來,也一直想念著被攔下的女兒。32年前,年僅19歲的她到內蒙古打工時與當地一男子「結婚」(未辦理結婚證),次年生下了女兒玲玲。...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 天天要聞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很多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時待命的「保姆」。每天圍著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轉,從早忙到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好,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協。可結果往往讓人寒心,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 天天要聞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在商河,「花香媽媽」承載著源源不斷的希望與力量,守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成長。苔花雖小,也學牡丹盛開。這些關於愛與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綻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樣。以愛之名的旅程陽光透過窗戶,在木質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