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2025年05月10日21:20:26 育兒 8093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


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


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母親節,對張新和劉玲玲來說,曾經只是一個陌生而刺痛的字眼。但今年的5月11日,他們終於能親口對媽媽說一句:「媽媽,節日快樂。」


  【回憶】  

「母親就像家裡褪色的老照片」

張新今年33歲,在他的記憶里,沒有媽媽的身影,沒有媽媽的聲音,「母親」一詞,只是一個空洞的稱謂。


「我父親跟我說,我母親是從四川遠嫁到河南的。」張新說,在他半歲時,姥姥以舅舅結婚為由,將母親帶回了四川。而後,就再也沒有了音訊。


每當看到同齡人牽著母親的手,聽到他們喊著「媽媽」時,他的心就像被無形的手攥緊。母親離開幾年後,父親再次組建了家庭,開始懂事的他漸漸不再提起關於媽媽的話題,生怕觸及大人的傷痛。


「十三歲那年,我輟學了,和父親一起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張新說,比謀生更重要的,是他深埋心底多年的執念——要找到母親。但年幼的他只能像無頭蒼蠅般四處打聽,可每次詢問當年介紹母親過來的親戚,換來的總是諱莫如深的沉默。


據辦案民警介紹,1991年,金堂的林守華被親戚介紹到河南務工,隨後認識了當地的張某,並育有一子,即是張新。後因夫妻感情破裂以及不服水土等原因,林守華被母親帶回四川。當時,張新只有6個月大,因為張家不願林守華帶走張新,林守華只能黯然離開,從此骨肉分離。


今年31歲的劉玲玲,已經是一名母親。在為人母之後,對於自己的母親,思念更甚。但在她的記憶里,母親就像家裡那張褪色的老照片,只剩下模糊的輪廓。


「奶奶曾給我說,我媽是生氣走的,就再也沒有回來。」劉玲玲說,她左腳上那塊燙傷的疤痕,是母親離開前在她腦海里留下的最後印記。「那時我不過兩三歲,在奶奶家灶台邊玩耍,一不留神跌進滾燙的開水鍋里。」母親當時是否在場?有沒有心疼地抱起她?這些畫面,隨著母親的離開成了永遠的謎。


劉玲玲還記得小時候去當地派出所辦身份證時,她向工作人員詢問母親的戶籍信息,工作人員翻著戶口本說:「這是已經註銷的戶口了。」那一刻,她非常無助,甚至覺得母親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


家裡唯一留下的,是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年輕的母親抱著襁褓中的劉玲玲,母親的笑容溫柔而模糊。


劉玲玲的母親劉秀瓊是四川眉山人,19歲那年,由於家裡比較貧窮,內心渴望著能有不一樣的未來的她,選擇到成都打工。後來去了內蒙古,她認識了劉玲玲的父親並結了婚。1994年,劉玲玲出生了。


如果不是丈夫迷上賭博,劉秀瓊也不會離開這個家。「天天被債主堵門,這樣的日子怎麼過?」劉秀瓊說,每天總是擔驚受怕,害怕對方做出過激的事,她決定帶著女兒離開。


她帶著女兒從鄉村小道來到大路,卻沒有來得及趕上車。「她奶奶和親戚追上來,帶走了女兒。」那一天,劉秀瓊和4歲的女兒就此別離。


  【尋母】  

「想問問這些年她過得好不好」

2024年6月,張新在網路上看到了胡祥雨警官的事迹,看見許許多多的離散家庭團圓,讓他心中也燃起了希望——也許,他也能找到自己的母親。「我鼓起勇氣聯繫上了胡警官,在他的指導下採集了血樣並郵寄過去。」


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教導員、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負責人胡祥雨介紹,接警後,工作室初步核查張新未採樣進入打拐系統,隨即遠程指導其採集生物樣本至綿陽警方入庫。


由於信息很少,尋找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經過反覆溝通,張新向警方提供了一張帶有人員姓名和地址的紙條「林守雲、鄧麗英,青白江戰鬥大隊7隊」,據稱可能是其母親林守華的弟弟和親屬的信息。


「我們依據張新提供的人員信息,在四川戶籍信息系統內可疑的上百名人員進行了逐一研判。」胡祥雨說,最終認為成都市金堂縣林守華(女、52歲)高度疑似其母親。


2025年3月,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通過公安部打拐協作平台,通報金堂警方就疑似人員林守華個人情況進行調查,並同步採集其生物樣本入庫。


4月11日,經全國公安機關打拐系統通報部確認:四川省金堂縣人林守華與河南新鄉市人張新符合單親關係遺傳標記,系母子親緣關係。


張新終於迎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胡警官告訴他:「你的母親找到了!」那一刻,積壓多年的思念決堤而出。「沒有怨恨,沒有質問,我只想親眼看看母親的樣子,聽聽她的聲音,問問她這些年過得好不好。」張新說。


劉玲玲家裡的老照片,不僅是劉玲玲唯一的慰藉,也成了她尋找母親唯一的線索。2025年春節前,劉玲玲偶然聽到村裡人談論母親的信息,得知母親可能在山西大同。可她當天去派出所查詢時,卻被告知信息不是真實的,一無所獲。


不久前,劉玲玲的愛人偶然間從新聞里看到了綿陽胡祥雨警官的視頻——視頻里穿著警服的胡警官說:「我能幫助大家找親人」,這簡單的一句話,點燃了劉玲玲的希望,她當即向胡祥雨尋求幫助。


今年4月,胡警官突然來電:「有個疑似你母親的人,她記得你腳上有燙傷疤痕。」劉玲玲手抖著撩開褲腳,左腳那塊疤在燈光下泛著紅——30年了,除了家人,沒人知道這個秘密。


當天晚上,劉玲玲懷著忐忑的心情採集了血樣寄給胡警官。其實從聽到「她記得你的疤」那一刻起,劉玲玲的心就已經給出了答案。1歲多時,劉玲玲在奶奶家裡玩耍,不慎掉進了開水鍋里。傷好後,從腳趾到腳背都留下了疤痕。


5月2日下午,胡警官的電話如約而至:「結果出來了,你們是母女。」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二十多年的等待、二十多年的思念,在這一刻化成淚水,奪眶而出。


  【認親】  

32年與26年漫長守望終圓滿
5月10日下午,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里,從河南趕過來的張新心裡一直很忐忑,不知該用何種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當一名中年女士走進會議室時,張新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這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母親。「時隔32年,終於可以叫一聲『媽媽』。」張新跑過去拉著母親的手,久久不願意鬆手。而此時的林守華也已是淚流滿面,輕輕撫摸著兒子的面頰,想仔細看看自己思念的孩子。「兒啊,媽媽對不起你啊!」

這些年,留下兒子返回四川的林守華一直在後悔,當年為何不強硬些,把還在襁褓里的兒子帶回四川。在離開兒子的日子裡,林守華心裡一直在想,他會不會生病、會不會被欺負?孩子該上學了,他去了沒有?孩子成年了,他有沒有對象?

張新記得自己9歲遭遇了一場車禍,躺在病床上的他不停地流淚。「除車禍的傷痛外,心裡更想念自己的母親。」張新說,有媽的孩子像個寶,而他……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張新給母親喂蛋糕

32年的離別,終於在母親節前一天團圓。「媽媽,母親節快樂!」張新說出這一句祝福語時,眼眶又再一次濕潤了。

當再一次見到自己的女兒,劉秀瓊與劉玲玲緊緊相擁,「女兒啊,媽媽想你啊!」這些年,劉秀瓊無數次在夜裡想起女兒,她是否平安、是否快樂。那些關於她的記憶,就像鋒利的刀,時不時刺痛著她的心。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劉玲玲與母親相擁而泣

前幾年,劉秀瓊託人悄悄去找過一次女兒,但由於時過境遷,已經找不到當年的地址。

母女在離散26年後再聚首, 劉秀瓊脫掉女兒的鞋子,雖然穿有絲襪,但仍然能見到當年燙傷後留下的傷疤。劉秀瓊又傷心地哭了,她至今還記得,當年帶孩子準備離開時,她只帶了女兒的衣服,「我自己一件衣服都沒有帶,要不是她奶奶的阻攔,也不會母女分開這麼多年。」

在女兒的成長中,劉秀瓊沒能陪伴;在女兒嫁人時,劉秀瓊沒能到場。再一次見到女兒時,特別是得知自己有了外孫女和外孫時,劉秀瓊希望女兒能抽時間帶著家人到自己的老家去看看。「媽媽,每個寒暑假,我都會帶著一雙兒女回家。」

胡祥雨說,警方通過工作室運用人像技術和公安大數據,以及dna進行確認,幫他們成功找到了親人。「明天也正好是母親節,在母親節前安排了這場認親,也是想給依然在尋找孩子的家庭一些信心。」胡祥雨說,這次認親,也是在激勵工作室的同志,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們將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這些依然沒有團圓的家庭。

點擊封面新聞微信公眾號

「封面頭條」欄目

查看更多精彩報道

↓↓↓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編輯 唐維燦
責編 丁   偉
審核 楊   東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裡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一位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突然,她聽到一陣哭。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兒子推了別人,那個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發火,兒子已經先開口說:「媽媽,他一直弄不好,我一著急,就推了他。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做的。」那一瞬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 天天要聞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曾經有位網友問財經作家吳曉波,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該投資什麼行業最穩賺不賠。吳曉波想了想然後回答道,我投資家庭的未來才是最划算的。其實仔細思考我覺得他說得對,家庭經營好了,就是最大的資產,能扛住很多風險。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 天天要聞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內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記憶中,父親總是和賭博聯繫在一起,母親則停留在「離家出走」4個字上。今年31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媽媽。四川眉山51歲的王群(化名),27年來,也一直想念著被攔下的女兒。32年前,年僅19歲的她到內蒙古打工時與當地一男子「結婚」(未辦理結婚證),次年生下了女兒玲玲。...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 天天要聞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很多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時待命的「保姆」。每天圍著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轉,從早忙到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好,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協。可結果往往讓人寒心,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 天天要聞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在商河,「花香媽媽」承載著源源不斷的希望與力量,守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成長。苔花雖小,也學牡丹盛開。這些關於愛與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綻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樣。以愛之名的旅程陽光透過窗戶,在木質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