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我還是個懵懂的小學生,跟著家人去親戚家做客。飯桌上,親戚指著一隻瓷碗,半開玩笑地說:「這可是古董,以前挺值錢的!」碗上繪著一幅畫:一個青年將軍與古裝女子分別前後站著,擺著香案,焚香 ,拜向天上一輪明月。多年後我猜,那或許是「貂蟬拜月」的場景。當時物資匱乏,信息閉塞,「古董」這個詞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神秘。親戚說的「很值錢!」這句話像火花,點燃了我對古董的好奇。

瓷碗示意圖,與原文無關
這隻碗成了我古董啟蒙的起點。童年裡,其實我是玩著古董長大的。家裡有把摺扇,沒有扇骨,只有摺疊起來的扇面,上面畫著一條小船在群山中間的江上遊盪。我從柜子發現它以後,它成了我們的「秘密玩具」。我常盯著它琢磨:這玩意兒怎麼用?別人的扇子都有扇骨,可以扇風。長大後才知,它是用來懸掛觀賞的藝術品。

扇面示意圖,與原文無關
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家裡一口老木箱,箱口有個鐵鎖,鎖扣處掛著一塊銅牌,上面雕刻著兩隻仙鶴,翅膀舒展,優雅靈動。銅牌中間被家裡老人打了個孔,用來鎖箱子。小時候,我愛用手指描著仙鶴的輪廓,覺得它們彷彿會飛起來。多年後,我在博物館看到類似的仙鶴圖案,才得知這是唐代的典型紋飾,距今一千多年!那塊被隨意使用的銅牌,竟可能是一件價值不菲的古董。

多年以後,因為數次搬家,這些「古董」就消失在歲月里。再也找不到了。。。。

你呢?家裡是否也藏著被遺忘的「寶藏」?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童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