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 石夢竹)近日發生多起家長大意將孩子鎖在車內的險情。據安徽蚌埠消防救援部門接到的報警信息,在蚌埠禹會區一公園北門附近,一名2歲幼童不慎被鎖在了車內,當天午後氣溫高達34℃。消防員破窗後,迅速打開車門將孩子抱出。由於車內高溫悶熱,幼童的衣物已被汗水浸透,還出現了中暑癥狀。
炎炎夏日,孩子被遺忘在車內的新聞並不少見。多位專家提醒,車內氣溫升高快,在密閉環境下,可能會缺氧導致昏迷窒息,兒童體溫調節系統還未發育完善,熱衰竭僅需幾十分鐘,帶孩子出門切勿掉以輕心。
炎炎夏日,警惕兒童被鎖車內,央視新聞圖
高溫天氣里車內升溫有多快?
7月7日,山東省濟南市急救中心急救部部長黃珂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夏季陽光充足,車內空間密閉,類似於溫室效應,太陽直曬的情況下十幾分鐘車內溫度就能到40-50℃。人體體溫一旦超過40℃,會快速引起重要臟器衰竭,導致死亡。此外,家用車熄火後,車內空氣不流通,容易造成車內人員缺氧窒息,也是一大危險因素。即使不熄火,靜止的車輛,尤其是在地下車庫等室內停車場,也可能導致車內一氧化碳濃度升高,引發中毒。」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副主任梁亞峰指出,兒童的身體調節能力遠不如成人,更容易受到高溫傷害。他解釋,孩子新陳代謝快、產熱多,但散熱能力差;加上體表面積大、出汗少,熱量容易積聚在體內。更關鍵的是,孩子缺乏自救能力,即使感到不適也難以表達或脫困。一旦被留在高溫車內,很快就會出現頭暈乏力、口渴嘔吐等中暑癥狀,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浙江杭州桐廬縣一名幼童無意中觸碰車鑰匙鎖車按鈕,將自己反鎖在車內。當時室外氣溫高達32℃,密閉車廂內溫度急劇攀升,所幸消防人員及時救助。「江蘇消防」6月29日發布。
孩子被困在車內有多危險?
「車輛密閉空間空氣流通差,高溫環境下易缺氧。因缺氧導致昏迷或窒息風險是非常高的。再者,密閉空間在陽光直射情況下,內部空間無法通風,這是導致溫度急劇上升的主要原因,高溫密閉車廂堪稱『烤箱』。」四川省崇州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長倪偉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黃珂表示,高溫下孩子被困車內後果不容輕視。一是,車內溫度短時間可超50℃,孩子體溫調節系統發育不完善,散熱不足引發中暑。嚴重時發展為熱射病,出現高燒、意識模糊、抽搐,甚至器官衰竭,致死率極高;高溫下孩子會大量出汗,若未及時補水補電解質,可能迅速脫水,嚴重時引發低血容量性休克;車內座椅、安全帶等材質在高溫下溫度極高,孩子皮膚較薄,接觸時可能被燙傷。
二是,車輛密閉時,車內氧氣含量會逐漸下降,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孩子可能出現頭暈、噁心、呼吸急促,長時間缺氧會導致大腦損傷,甚至窒息。靜止車輛燃燒不充分,尾氣一氧化碳濃度上升,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三是,孩子可能好奇觸碰變速桿、手剎、車窗按鍵等,導致車輛移動或車窗升降夾傷身體(如車窗、天窗自動升起卡住頸部)。密閉、高溫的環境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可能因哭鬧、拍打車門消耗體力,甚至出現情緒崩潰,造成心理創傷。孩子缺乏自救能力,尤其是嬰幼兒,無法自行打開車門或呼救,若未被及時發現,危險會持續加劇。
「很多家長低估了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的危險性。」梁亞峰特彆強調,不少人以為只有酷暑天氣才會出事,其實即便在20多度的陰涼天氣,關閉的車窗也會讓車內迅速變成"蒸籠"。「任何時候、任何季節,都絕不能把孩子單獨留在車裡。"他建議,家長可以藉助車輛提醒功能,或者養成「下車必檢查后座」的習慣,從源頭上杜絕這類意外。
對於已經出現中暑癥狀的孩子,梁亞峰給出專業建議:首先要牢記「先降溫,再送醫」的原則。立即將孩子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最好是有空調的環境,解開衣物幫助散熱。可以給孩子喝些溫水或運動飲料補充水分,但切忌飲用冰鎮飲料。如果孩子出現高燒、昏迷或抽搐等嚴重癥狀,必須立即送往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