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哭時,聰明的父母不說「別哭了」,而是用這4句話代替

2025年06月16日21:00:25 育兒 4321

我們經常會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超市裡大哭大鬧,不管怎麼勸都不聽。媽媽急得臉紅脖子粗,周圍人還不斷投來異樣的眼光。

於是媽媽會生氣大喊:「別哭了!」

結果孩子哭得更凶了,媽媽的火氣也上來了,一把拎起孩子往外走,語氣凌厲地說:「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一邊抽泣,一邊掙扎,臉上混合著淚水和委屈。

很多媽媽都說,孩子哭鬧,越讓他別哭,他反而哭得更厲害。

這是為什麼?

我們常說「別哭了」,是出於本能,是希望孩子趕緊安靜下來,是擔心他「丟人」「被誤會」「不聽話」。

但對孩子來說,「別哭了」,並不能讓他感覺好起來,反而可能讓他更崩潰。

那我們要怎麼回應呢?

孩子大哭時,聰明的父母不說「別哭了」,而是用這4句話代替。

孩子大哭時,聰明的父母不說「別哭了」,而是用這4句話代替 - 天天要聞

一:「媽媽在呢,你慢慢說,怎麼啦?」

有時候,孩子大哭,是因為他內心感到害怕、不安,或者受了委屈,但又說不清楚。

這時候,他最需要的,不是一個命令式的「別哭」,而是一種「我在你身邊」的安全感。

我們可以輕聲對他說:「媽媽在呢,你慢慢說,怎麼啦?」

這句話的力量在於,它沒有否定孩子的情緒,而是在傳遞:「你可以哭,我在這,我等你,我聽你說。」

這種安全感,是很多孩子成長中最缺的東西。

布妞有一次放學回來,一副不高興的樣子,進門就開始哭。

我蹲下來抱住她,問:「你這麼難過,是不是在幼兒園遇到什麼了?媽媽在呢,跟我說說。」

雖然抽抽噎噎,但她講了原因。在我看來,那都是小事,不值得哭。

但我沒有說「這又沒什麼,別哭了」,而是認可她:「看來你真的很傷心,沒關係,想哭就哭吧,媽媽在呢。」

她自己哭了一會後,很快就好了。

有時候,安慰孩子,不需要太多大道理,只需要一句「媽媽在」,就夠了。

孩子大哭時,聰明的父母不說「別哭了」,而是用這4句話代替 - 天天要聞

二:「是不是剛才有人讓你不高興了?」

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很多時候,他們情緒來了,卻不知道怎麼表達。

他們不會說「我覺得不被尊重」或者「我很難過」,他們只會哭。

而我們大人,如果一句「別哭了」堵住他們的情緒出口,孩子就更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聰明的父母會幫孩子「開口」,比如說:「是不是剛才有人讓你不高興了?」

這句話,一方面引導孩子去回想情緒來源,一方面也讓他覺得被理解了。

這其實就是情緒的疏通。

當孩子哭時,別急著堵嘴,而是幫他把「情緒背後的話」翻譯出來,他自然就不需要哭了。

孩子大哭時,聰明的父母不說「別哭了」,而是用這4句話代替 - 天天要聞

三:「我看到你很難過,是不是覺得很委屈?」

朋友說,有一次,她答應帶女兒去公園,但臨時改了計划去不了,女兒很不高興,在家發脾氣。

朋友沒有講道理,也沒有說「別哭了」,而是對她說:

「你是不是覺得媽媽說話不算數?是不是有點委屈?」

她抬起頭,用哭腔點點頭:「你明明說好了帶我去,又不去,每次都這樣,總是說話不算話!」

朋友沒有反駁,而是抱著女兒:「對不起,媽媽確實沒有說到做到,你生氣媽媽理解。

那我以後盡量說到做到,如果實在沒辦法做到,我就多帶你去一次,好嗎?」

女兒點點頭,這才不哭了,反而緊緊抱著朋友。

很多父母誤以為,孩子哭都是「作」,跟他講道理講不通。

但其實,孩子哭的背後,大多是委屈、傷心、害怕、無助,甚至是想尋求安慰。只是他們不會說。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說:「我看到你很難過,是不是覺得很委屈?」

這樣的話語,就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情緒命名」技巧。

我們幫助孩子把抽象的情緒,「翻譯」成他能理解的詞。

情緒被說出來,就會流動出去,也就會讓孩子變得理智起來。

孩子大哭時,聰明的父母不說「別哭了」,而是用這4句話代替 - 天天要聞

四:「哭一會也沒事,哭完我們再想辦法,好不好?」

有位寶媽分享過她的經驗。

她兒子有一次在幼兒園摔倒了,回家後特別難,一邊哭一邊說,再也不想上幼兒園了。

她沒有訓他「男子漢怎麼這麼愛哭」,也沒說「別哭了又沒多疼」,她只是摟著他說:

「你疼,你害怕,都可以哭。咱哭一會,等你不難受了,我們再想想怎麼辦。」

孩子哭了一會就好了,然後說:「明天你送我到教室門口好不好?」

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孩子情緒崩潰時,往往聽不進去任何道理。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講道理,而是允許他「哭一會」。

我們可以拍拍他的背說:「哭一會也沒事,哭完我們再想辦法,好不好?」

它讓孩子知道——哭是可以的,但哭完了,我們要一起面對問題。

孩子的情緒,像海浪,拍打過來就要接住,而不是躲開。

下一次,當孩子哭的時候,你願不願意,不再急著說「別哭了」,而是換一種更溫柔的方式呢?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別人避而不及的婆婆,卻被高價請來當月嫂,選月嫂遠離這3種 - 天天要聞

別人避而不及的婆婆,卻被高價請來當月嫂,選月嫂遠離這3種

嗨,大家好,我是咩小胖。現在不少家庭,會請月嫂來照顧產婦和小寶寶。尤其是家裡生頭一胎,就怕沒有經驗,帶不好寶寶。請月嫂,確實能夠減輕家裡人照顧寶媽和寶寶的工作量,讓剛有寶寶還沒有適應的家庭,有一個緩衝適應的過程。但是,想要選個合適的月嫂卻不
人是被垃圾壓死的 - 天天要聞

人是被垃圾壓死的

明明沒搬磚,卻渾身酸痛;明明沒熬夜,卻精疲力盡;明明生活按部就班,卻總感覺喘不過氣……
西藏「守藝人計劃」啟動:用數字化技術讓千年非遺「可觸摸傳承」 - 天天要聞

西藏「守藝人計劃」啟動:用數字化技術讓千年非遺「可觸摸傳承」

由西藏攸貝文化發起,西藏自治區工藝美術協會指導的《YOOBEI守藝人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於7月7日在西藏拉薩啟動,旨在通過影像記錄、數字化技術與立體化傳播,展現西藏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技藝與理念,推動傳統藝術傳承創新,實現「可觸
魚眼·探問丨官方通報後,天水幼兒園「顏料入食」血鉛事件兩大謎團仍待解 - 天天要聞

魚眼·探問丨官方通報後,天水幼兒園「顏料入食」血鉛事件兩大謎團仍待解

儘管官方通報確認甘肅天水褐石培心幼兒園233名幼兒血鉛異常源於「後廚違規添加含鉛彩繪顏料製作食品」,8名責任人被刑拘,但事件的動機邏輯與關鍵數據差異卻籠罩在重重迷霧之中。為「擴大生源」不惜向幼兒食品投毒的解釋難以服眾,而此前天水與西安兩地檢測結果懸殊數十倍的巨大差異更未得到解答。這起駭人聽聞的刑事案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