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秦穎 戴伶
「個子小,還能順產嗎」「一想到生娃就害怕,怎麼辦」「生完孩子盆底會受影響嗎」……8日,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孕產保健科舉辦的國際助產士日活動現場,該院助產士團隊與市民面對面,解答孕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
諮詢現場
小個子「准媽媽」只能剖?
專家:也有能順產的
「我身高才1.55米,生娃是不是只能剖了?」活動現場,一位個頭嬌小的媽媽諮詢。武漢市婦幼保健院主管護師、助產士李娜告訴她,該院曾接診過身高1.45米的產婦,孕間非常注意控制飲食、規律產檢,分娩時個人意志也很堅定,最終在醫護的助力下,順產生下健康男寶。
據了解,身高在1.5米以下的產婦,該院產科幾乎每年都能遇到。李娜介紹,所謂順產條件包括了多重因素,正常的女性骨盆佔了大多數,至於異常的狹窄骨盆,也要結合整個骨盆的大小形態進行綜合分析,部分也可以試產,只有絕對狹窄才是必須剖宮產,所以絕大多數孕婦是有試產機會的。
需要提醒的是,胎兒體重越大,難產的幾率也隨之增加。所以,除了先天的條件外,孕婦也要注意均衡飲食,合理控制體重增長,並且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體力和耐力,增加韌帶彈性,做好後天條件準備。
「順轉剖」受兩茬罪不划算?
專家:試產的過程也有意義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孕媽媽發帖傳授經驗:「順轉剖受罪,不如一開始就直接剖。」其實,這一想法並不科學。
胎兒在母親體內是生活在羊水中,依靠胎盤臍帶供給氧,呼吸道和肺泡內充滿液體,而出生後脫離了母親供給,需要依靠自己呼吸供氧。如順產的寶寶,在母親臨產過程中,隨著子宮有節律性地收縮,胸廓受到節律性擠壓,待宮口開全後,產道對胎兒胸腔的進一步擠壓,能夠使呼吸道及肺內液體部分排出,出生後更容易建立正常呼吸;而剖宮產出生的寶寶,由於沒有宮縮、產道擠壓的幫助,在出生後的頭6小時肺內可能仍有較多液體,出現肺部問題的幾率更高。
同時,宮縮和產道的擠壓能促進嬰兒的神經和感覺系統發育,寶寶能更快適應外界環境。所以,不論最終是否能夠順產成功,產程中的宮縮對新生兒的呼吸建立和神經系統發育都能起到積極幫助。就算是沒能邁過順產的坎,對寶寶也是有益的。
諮詢現場
想到要生就有點慌?
這家醫院產科可「預演」
據了解,武漢市婦幼保健院設有「助產士專科門診」,孕34周以後有順產意願的孕婦,挂號即可就診。專家會了解胎兒下降及與母親骨盆的契合程度,再根據個人意願,結合孕婦客觀身體情況給予指導和調整,增強信心,提升順產概率。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周潔瓊介紹,為了緩解孕媽媽分娩的緊張情緒,該院分娩室、家庭化產房均設置了「產房開放日」,邀請孕媽媽提前「沉浸式」體驗產程。
作為順產和剖宮產都不能完全避免的盆底功能損傷的問題,專家建議,合理控制體重增長,可避免盆底負荷過大。建議在孕期適當進行盆底保護措施(如凱格爾運動)以增強盆底支撐能力,在產後繼續凱格爾運動幫助早期恢復。產後可到婦科儘早進行規範的盆底康復訓練,幫助新媽媽更好恢復。
(以上圖片由通訊員郭林 攝)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