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的好壞,跟上課聽講的效率有非常大的關係。所以,新入學的孩子,老師會特別注重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我跟兒子去新生報道的時候,家長會是在教室里跟孩子們一起開的。班主任準備了小紅花,每隔10分鐘左右就會獎勵一批認講的孩子,鼓勵孩子們坐正、坐好。
但是,我發現有不少孩子還沒有學會坐著專心老師講課的習慣。比如我兒子這樣的,老師講課礙不著他在下面做著各種小動作:摳橡皮、轉鉛筆、亂翻書等。
還有一個胖乎乎的男孩時不時抱著水壺喝水,有的孩子則喜歡東張西望。
同事有天跟我講他兒子因為上課經常抱著水壺喝水被老師將水壺沒收了,還不敢去要回來,只能挨了半天渴,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孩子不認真聽講,家長當然要教導他一頓,要求他課堂上認真聽,我基本上是這樣說:
「老師講話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聽老師在說些什麼。」
「可別老師讓翻書到第幾頁,你還不知道。」
但是,後來我發現並沒有什麼效果,兒子的表現依然如故,從他每天記錄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來。
有一天,我又囑咐他「認真聽講」的時候,他回我一句「可是,老師說的話我都聽見了呀。」
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他認為的「認真聽講」是像老師講得那樣必須雙手疊放在課桌上;而我光說「一定要認真聽講」太籠統了,他其實還是不知道到底怎樣才是認真聽。
我覺得聽老師講課時必須雙手疊放在課桌上不是硬性要求,但是一定要專註於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
於是,我教了兒子3個具體的方法,這幾天,他上課聽講的認真程度明顯提升了。
01眼睛跟著著老師走
老師講課的時候,一定要盯著老師(這樣就不會玩弄手中的橡皮、鉛筆啥的了),將身心全部切入到現實環境中(腦袋也不會開小差)。
有位朋友講過他兒子上小學的時候特別不專註,老師讓同學們去教室外面站隊,他既沒聽見也沒看見,班裡的孩子都走了一大部分了,他還坐在課桌前擺弄他的鉛筆。
如果課堂上不專註,經常是看到同桌做什麼才慌裡慌張地去做,課堂效率肯定高不了,學習效率也不會好。久而久之,成績也夠嗆能優秀。
02耳朵聽得到老師講的話
僅是眼睛緊盯著老師,思想卻開小差了,聽不到老師講的話,那也是不夠專註。
耳朵要保證能聽清楚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比如,老師要求「我們翻開第13頁來讀一讀」,孩子要能夠聽得到並執行老師的要求,這樣才能跟得上授課的進度。
上課不認真聽老師講話,很可能漏掉老師的指令。若是落下一個環節,很可能後面就無法跟上了。
03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要記住
只要老師記在黑板上的字和題,都是重要的,一定要搞清楚並且記住。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主要是看他們的專註度:不開小差,少做小動作,能按老師的指令完成課堂活動。
到了高年級,不僅是眼睛和耳朵要跟上,思維也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才能吸收老師所講的知識,並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
家長要想知道孩子上學到底有沒有認真聽講,不要直接問:「你今天認真聽講了沒有?」孩子很可能無法回答這麼籠統的問題。
可以問他幾個小問題:
「今天語文課講了幾頁你能給我指一下嗎?老師講得有趣不?數學是在本子上做題了還是在課本上做了?」
這種具體到點的問題,可以相對有效地檢測孩子是不是認真聽講了。
小學低年級,是養成孩子終身良好學習習慣的階段,特別是一年級,孩子學習的主要內容其實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能夠順利地融入到學校這個集體當中去,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找到學習的好方法。
這些,都需要我們做家長的耐心引導,幫助孩子順利適應。
婉秋聊育兒,愛學習、愛思考的兩娃媽,歡迎關注,一起吐槽養娃的雞飛狗跳,分享養娃的幸福快樂,總結養娃的經驗教訓。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