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園,作為專門照顧和培養0-3歲嬰幼兒生活能力的地方,更要把握新生寶寶最初的1000天,讓0-3歲的嬰幼兒「幼有善育」。
而其中的關鍵,則在於保教質量。
對於寶寶幼小的心靈來說,一個好的保教質量能夠在TA心中埋下美好的種子,激發寶寶學習熱情,並形成良好品質。那麼,托育園應該如何搭建一個好的保教體系呢?
國內外三個主流幼教理論支持
德國「幼兒園之父」:福祿貝爾
福祿貝爾是德國幼兒教育家,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性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被譽為「幼兒園之父」。
福祿貝爾主張,教育上應堅持「被動的和順應的」原則,按照兒童的天性進行自然的教育。他認為,人本性表現為四種本能,即活動的本能、認識的本能、藝術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其中活動的本能最為重要,而且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它會發展為「創造」的本能,因而,在教育中要順應兒童的本能,而不是壓抑兒童的本能,讓其得到健康的發展。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被譽為在世界幼兒教育史上自福祿貝爾以來影響最大的人之一。
蒙特梭利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為上學作準備,而是為未來生活作準備。"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兒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長和完善。具體的說就是讓兒童獲得身體、意志、思想的獨立,達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台梭利五大教育領域為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以及文化教育,認為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發展節律,教育要想與兒童發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須用不同的教育來適應不同的成熟節律,因此她十分強調個別教學,讓兒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動,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
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是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幼教之父」「兒童教育界的聖人」。他通過豐富的實踐和悉心的研究所提出的「活教育」理論,為中國幼教的發展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陳鶴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認為活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則,是「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 。他把活教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步驟:一是實驗與觀察;二是閱讀與參考;三是發表與創作;四是批評與研討。這四個步驟是教學過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機械的、割裂的,它們同樣體現了以「做」為基礎的學生主動學習。
托育機構如何
搭建一個好的保教體系?
托育機構保教結合的原則是指:對嬰幼兒的保育和教育給子同等的重視,保教結合而不是分離。所謂教是指教育教學,通常指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影響嬰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所謂保育是指保護嬰幼兒健康,為增強其體質,促進生長發育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保教結合,意味著保育與教育相互結合、滲透。一方面教中有保,教育中有保育的內容;另一方面,保中有教,保育中包含教育的因素。
在課程設計上,一個好的保教課程,需要包含兩個特徵:
第一,課程內容要符合寶寶的月齡與成長節奏,兼顧個體差異。每個寶寶都有其個性化特點,在性格、身體與心理素質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機構所設置的保教課程,若是忽視了寶寶個體的需求發展,就會在教育目標上形成偏差。
第二,保教課程既要借鑒國內外先進課程體系,也要結合實際探索本土化發展。在上文,我們介紹了三個國內外著名學者所提出的幼教理論,這些都將成為課程內容設計的借鑒基礎;然而,要想有效開發嬰幼兒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興趣,課程的內容還需結合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對感知、社會交往等的不同需求,探索與歷史、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看到這裡,想開托育或者已經開了托育的你是不是依舊鴨梨山大,不知道該如何做好托育?
別擔心!12月23-24日,歡迎來2022年托育學術交流論壇。在論壇中,我們將與國內學者專家一起,共同探討如何借鑒國內外先進保教理念、搭建良好保教體系。
2022年托育學術交流論壇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深圳市婦聯、深圳大學教育學部聯合指導,深圳市托育服務協會主辦,《托育研究員》《托幼瞭望》等媒體支持,並將通過深圳市托育服務協會、《托育研究員》(視頻號「濤濤不絕聊托育」)《托幼瞭望》官方視頻號面向行業免費直播。
在此,誠摯邀請您參與,與我們共赴一場托育行業學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