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策略派」家長,給孩子最好的鼓勵

2021年09月06日18:51:01 育兒 1662

一位家長曾經提過這樣一個問題:

其實,鼓勵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孩子需要鼓勵,但不需要虛無縹緲的誇獎。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掌握幾個小技巧,做策略派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做「策略派」家長,給孩子最好的鼓勵 - 天天要聞


1、更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我那個985畢業的姐姐小時候也有過「學渣」的經歷。一次,她準備了很久,可考試的成績並不理想。

她很喪氣,也很怕受到批評,但回到家後,媽媽並沒有指責她,只是輕輕摸了摸她的頭,安慰道:


這一番話不僅重塑了表姐的自信,更為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很多時候,過程遠比結果重要的多。只有被肯定了努力和付出的孩子,才有勇氣跨過荊棘、越過山丘。


2、更注重實質,而不是單純的美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諸如「好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之類的誇獎。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受到表揚。這種不走心的誇獎,不僅起不到激勵的作用,久而久之,還有可能滋生孩子的驕傲與自滿。

所以,鼓勵也需要堅持「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

與其誇獎他「好孩子」,不如誇獎他「謝謝你幫助媽媽做家務,你能體諒媽媽辛苦,媽媽很開心」。

與其稱讚他「真聰明」,不如告訴他:「我喜歡你畫的房子,這配色真的很協調。」

鼓勵必須做到言之有物,只有確切地告訴孩子「哪裡好」,他們才能明白自己「好在哪」。


3、通過肯定,給予孩子正向引導

還記得陶行知先生說:「第一顆獎勵你守時,第二顆獎勵你聽話,我一制止你馬上就停手了。第三顆還要獎勵你,你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才出手打他的,說明你正直且善良......」

這時候男孩已經很羞愧了,連忙承認錯誤,於是陶校長掏出了第四顆糖:「你正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一顆也獎勵你。好了,我們的談話結束了。」

不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就全盤否定他整個人;

也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缺點,卻看不到他的優點。

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才能真正挖掘孩子的潛能,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內容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直播中稱「報我名字可進清北班」  教育博主孫某某被行拘 - 天天要聞

直播中稱「報我名字可進清北班」 教育博主孫某某被行拘

央廣網北京7月10日消息(記者馮儀)近日,某教育博主在直播中聲稱報其名字可進北二外成都附中清北班、強基班。經網友反饋至問政四川平台後,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回應稱該博主聲稱的所有內容均屬虛假信息和不實言論。7月10日,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發布警情通報。通報稱:「經查,孫某某(男,36歲,某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負責...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 天天要聞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人生跌入低谷時,楊絳被安排清掃公廁。面對常人避之不及的污垢與異味,她沒有怨懟敷衍,而是親手縫製拖把,帶著肥皂與洗衣粉,蹲身擦拭每一塊瓷磚,細緻到為空間通風除味。不多時,曾經污穢的角落竟變得窗明几淨。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在此處掏出書本靜靜品讀,說「廁所就是我的書房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 天天要聞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一個專為感恩父親而設立的節日。在人生的第五個父親節到來之際,我已是遠近聞名的「好爸爸」。三個月前,我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爸爸陪親子公益行動」正式啟航,每周末邀請社區內3—6歲兒童在家長陪同下,一起來聽故事、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 天天要聞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7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其中提到,我國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此前報道>>多個「第一」!這場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從7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