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許尤佳 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
兒學堂
孩子上了幼兒園頻繁生病,
4招增強體質
以下是真實案例
如果是你的寶寶,你會怎麼做呢?
問:
許教授您好,我家小孩男生3歲11個月,身高95cm,體重24斤,出生鼻樑有青筋,過敏體質,開始是牛奶蛋白過敏,後面是小麥雞蛋牛奶不耐受。基本每年2次感冒、發燒、咳嗽,需要輸液,都在冬天發生。2020年9月開始讀幼兒園,每個月一次支氣管炎,後來每周發作一次,白天晚上都咳嗽嚴重,但不發燒。中藥西藥吃了不少,現在咽喉紅腫,鼻炎,腺樣體增生。
吃得少,挑食,從來不吃肉,愛吃水果,大便前干後稀顏色深,有沒消化的食物。很容易累,皮膚乾燥。睡覺從小都不好,愛踢被子、趴睡、說夢話、磨牙。手腳容易涼,睡著就出汗,頭髮、胸口、背都打濕,夏天必須換衣服,冬天要隔毛巾,有時早上起來頭髮還是濕的,請問現在應該怎麼調理?

答:
案例中的孩子從小就查出了牛奶蛋白過敏,還反覆生病,上了幼兒園後就頻繁地支氣管炎,生長發育不理想,很容易就能判斷孩子是過敏體質。臨床上,我遇到這種情況的孩子非常多,大多都是錯誤的餵養習慣導致的,家長要尤其重視。
我們先來總結一下這個孩子的問題:
● 主要癥狀:體質不好,常常生病,冬天時加重。過敏體質。
● 大便:大便前干後稀顏色深,有沒消化的食物。
● 睡眠:睡不安穩、趴睡、說夢話、磨牙、盜汗。
● 舌象:舌淡,舌尖,舌中間凹陷,兩邊稍脹大;舌苔白微膩。
● 其他癥狀:容易累、手腳容易涼;眼袋大,山根青紫,唇淡,略干。吃得少、挑食。
● 體格發育:身高勉強達標,體重不達標,總而言之是比較瘦小的。
眼袋青紫、山根有青筋、厭食、盜汗、反覆咳嗽皆因脾虛
中醫治病,講求望聞問切。第一步是「望」。從家長提供的圖片可以看到,孩子眼袋青紫、山根青紫、唇淡、少光澤,這都是脾胃長期受損的表現。
《幼幼集成》:「山根,足陽明胃脈之所起。大凡小兒脾胃無傷,則山根之脈不現。」若孩子的脾胃健運,鼻樑就看不到青色的脈絡。《黃帝內經》:「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脾胃的問題會直接反映在口唇上,健康的孩子純色紅潤有光澤,濕潤有度,脾胃不好的孩子唇色淡白沒有光澤,甚至起皮乾裂。這些癥狀都是一眼可以看出來的,家長平日可以多留意自己孩子的情況。
脾胃功能差,運化無力,吃進去的食物滯留在脾胃,就會成為「積」。我經常說,孩子有口氣、晚上睡不好、大便不正常、舌苔厚膩,這些都是典型的積食的表現。積食沒有及時消食導滯,會形成「積滯」,身體自然就會發出拒絕食物的信號。所以,孩子就會吃得少,挑食,嚴重的還會厭食。積食化熱,就會迫使津液排出體外,孩子會在夜間入睡後尤其是後半夜出汗,但醒來以後汗會自然止住。
最後,案例中的孩子反覆咳嗽,一方面由支氣管炎反覆發作引起,另外一方面與鼻炎引起的鼻後滴漏綜合征有關。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肺脾不足,痰濕內生,病性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中醫有講母病及子,土(脾胃)生金(肺),脾胃虛,那麼肺氣也跟著虛弱,肺衛不固,外邪容易入侵,支氣管炎容易反覆發作。
錯誤的餵養習慣,讓孩子形成過敏體質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出現牛奶過敏,除了遺傳,大部分是由於餵養不當所致。孩子開始是牛奶蛋白過敏,後面是小麥雞蛋牛奶不耐受,雖然說有先天稟賦不足的因素在裡面,但與後天餵養也有很大關係。
孩子脾常不足,錯誤的餵養習慣沒有及時調整,加重脾胃負擔,超過脾胃超負荷運轉,長期下去損傷了脾胃。這樣的孩子肯定是長期脾虛的,脾胃對水谷精微有失運化,營養消化吸收不了,孩子的體格就不達標。
脾虛容易造成積食,積食也會反過來損傷脾胃加重脾虛;兩者惡性循環,體質越來越差。長期以往很容易反反覆復的出現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喉嚨發炎、消化不良等情況,案例中的孩子還有鼻炎、腺樣體肥大的問題,這些病證本質上都是本虛標實證,都是由於長期脾虛導致的。
過敏體質的孩子,大多都是氣虛的
過敏體質的孩子多數是氣虛的,不及時調理好就會進一步變成陽虛。身體缺乏溫煦、推動的「陽氣」,就像孩子生長發育缺少「火力」,身體缺乏熱量,容易手腳冰冷、怕冷,也長得比較矮小。
這類孩子對環境、氣候、飲食的改變,耐受度比氣虛質更差。在天氣冷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問題,或者舊疾複發,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等。在案例中,家長也有提及,即使孩子支氣管炎也不發燒,也是因為陽氣不足,所以燒不起來。
總的來說,瘦小、吃得少、挑食、盜汗、睡不安穩、大便偏干、過敏體質、容易生病等等,這些表現都指向脾胃受損,大多都是脾氣虛甚至脾陽虛的癥狀。
調理重點:要健脾溫陽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孩子吃進去的食物、水液經過脾胃的運化,加工成水谷精微輸送到肺,進入血液循環而濡養全身,而水谷精微裡面就包括氣、血、津液等等;其中的氣,屬陽的部分,便是陽氣。
陽氣具有推動和溫煦臟腑的作用,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脾虛不僅會影響消化,還會導致身體其他臟腑得不到陽氣、氣血的充養,從而影響其他五臟六腑的功能,造成生長發育緩慢、抵抗力低下。
這個案例中的孩子,調理重點應該是健脾益氣,同時要溫陽,避免形成陽虛的體質狀態。
首先要調整錯誤的飲食習慣。
1、關注消化,減少積食的發生
2、重視健脾
脾虛需要長期的調理,最重要的是減少積食,脾胃沒有阻礙的因素自然能運轉起來。在沒有積食的時候,可以多吃補脾益氣的食物,如:五指毛桃、黑豆、紅棗、太子參、山藥、小米、鯽魚、黃鱔等。補脾氣最好的藥材就是太子參和白朮,日常可以用作煮水或煲湯;葯膳可以使用七味白朮散、白朮佛手湯、泥鰍湯、鯽魚湯等。培土生金,脾胃健運,肺衛固,抵抗力強,支氣管炎、咳嗽就能得到緩解,生病自然就少很多。
3、注意養陽
氣虛為陽虛之漸,陽虛為氣虛之極。孩子出現了氣虛,如果不及時調理,那麼就會出現慢慢變成陽虛。很多時候孩子有一些輕微的虛寒癥狀可能是氣虛引起的,「形之不足,溫之以氣」,健脾補氣有助於恢復,但是當孩子出現一些明顯的虛寒癥狀如手足冰冷、腹中寒痛,得溫痛減,還是需要溫陽,驅散寒邪的。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在是一個很好的養陽時機,家長可以抓緊這段時間幫孩子養陽氣。如艾灸、泡腳、天灸等方式,都是很適合虛寒的孩子,推拿手法可以選擇捏脊、工字擦背等。飲食方面,可以給孩子吃點韭菜、五指毛桃、太子參。
脾胃健運,陽氣充足,那麼孩子的過敏體質也會逐漸改善,抵抗力、體格也會慢慢上來。
4、顧護孩子的情志
孩子挑食、吃的少,難免會出現親子之間的不愉快,家長會責怪孩子,孩子沒吃到想吃的,或者被迫吃太多也會不開心。不開心,氣機不暢,也會反過來影響消化。《黃帝內經》有言:「思慮過度,脾氣鬱結,久則傷正,運化失常。」孩子情緒不好,情志受傷,很容易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孩子食欲不振、胃口不好,會引發過敏,長期下去,其它病症也多了起來。
當孩子挑食,家長不要一下子就糾正過來,要有溫水煮青蛙的耐心,慢慢地矯正,例如孩子特別愛吃雞腿,可以將雞腿與新的、沒吃過的食物搭配在一起,讓孩子慢慢接受新的食物或其他食物。如果不喜歡吃肉,可以把肉剁碎放菜里一起煮。■
【來源:許尤佳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