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給孩子們提供的食品越來越多,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的腸胃增加了不少負擔,其中積食就是最常見的小兒腸胃問題之一。那麼,小孩子積食會有什麼表現呢?積食該怎麼處理呢?
四步判斷小兒積食
聞口氣。正常孩子呼吸或講話時,口中沒有異味散出;積食的孩子呼出的口氣酸臭,因為食物在胃裡化腐生酸,產生腐敗酸臭味。
看舌頭。正常孩子的舌頭顏色淡紅,潤澤,舌體伸縮自如,舌苔薄白均勻,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積食的孩子舌苔會變厚,甚至形成積粉苔,即舌面上布滿如白粉般的厚膩白苔。
看大便。正常孩子的大便顏色發黃,質地較軟,呈圓柱狀或條狀,每天排便1~2次或隔日1次,排便通暢,沒有未消化的食物;積食的孩子通常三五天不排大便或便溏,或大便酸臭而稀,有時可見未消化的食物殘渣。
察睡眠。孩子睡眠時間較大人長,正常情況,孩子入睡時眼瞼閉合,安靜柔和;積食的孩子會有「昏睡露睛」的現象,可伴有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嘔吐等癥狀。
菠蘿蜜可減輕脾胃負擔 緩解積食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菠蘿蜜內含豐富的蛋白酶,可以幫助分解寶寶肚子里的食物,減輕脾胃運化負擔。菠蘿蜜吃起來口感脆嫩,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容易積食的寶寶,抓住消化好的時候適量食用菠蘿蜜,能減少積食的頻率,還能適當鍛煉腸胃功能。
寶寶不思飲食,這和又熱又濕的外界環境、寶寶體內有水濕都有關係。這種情況下適當吃一些菠蘿蜜,可以讓被濕氣困住的氣機運轉起來,喚醒寶寶的脾胃。其實,聞一聞菠蘿蜜特殊的氣味,也能讓寶寶一定程度上開開胃。
按揉這四穴 緩解寶寶積食
積食腹脹,不妨點按中脘、內庭、天樞、內關等穴位緩解,可清熱降濁、理氣寬中、行氣化滯。
取穴:中脘,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內庭,位於第2、3腳趾之間趾縫上端;天樞,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內關,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向上約3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
具體方法:每次每穴按揉3~5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推薦兩個健脾養胃食療方
① 茯苓粥
材料:茯苓15g,粳米或大米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至粥水軟爛即可。1周1~2次。
功效:生津滋陰,消積健脾。
② 小兒健脾方
材料:太子參6g,白朮8g,去芯蓮子5g,陳皮1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2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煎至大半碗即可服用。1周1次。
功效:健脾和胃
來源:綜合自生命時報、科普中國、人民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