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體」書法的形成並非偶然,而是一種必然,偉人諸多的詩歌手稿,諸多的電報手稿,都很好地揭示了書法和寫字的區別!
喜歡偉人書法的朋友,一定清楚,毛主席也曾經用最為簡練的語言這樣描述到「草字是草字,草書是草書,一字之差大不一樣,書法裡面有規律,有章法」,從毛主席這樣的論述中,也可以看出,書法的切中點,就是「法」。
那麼究竟該如何練好書法呢?毛主席也曾經這樣說道「第一要多看帖,第二要多練習,寫多了就熟了。」,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對於書法嚴謹的法度,寫熟了就掌握了,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並且,毛主席還提到「要反覆看,反覆記,等到帖的內容能背下來時就更熟了。」,從這樣的論述中,我們也感受到偉人用最為淺顯的道理來教育我們如何學好書法。
從諸多論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偉人的書法,也是在不斷的練習中,而形成了一種獨到的造型,偉人的很多詩歌手稿,很多電報手稿,都是一個過程,而偉人親筆抄錄古人的詩歌,更是一個練習書法的過程。
諸如下面的這幅作品,就是偉人親筆抄錄古人詩歌的手稿,這首詩歌,或許我們都很熟悉,內容就是秦觀的《鵲橋仙》,即「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不過,這裡的字跡,在書寫的格調上,還是有著明顯的不同的,相信,好書的你看到後,也會有自己的看法和認識的。
首先,第一個不同,筆者認為,就是在墨色上,我們常見的偉人書法作品,在墨色上,一般情況下,會呈現出這種層次感,而這裡的字跡,卻不是這樣。
這裡的書寫,在墨色上的表現,始終是一種濃墨重寫的狀態,並且,你會發現,這種筆墨的效果,對於很多經常欣賞偉人書法的朋友來說,就是一種新鮮的存在。
其次,第二個不同,那就是通篇的不僅上,我們印象中的偉人書法,始終是一種突破的狀態,對於沒有界格的紙張,更是一種相互穿插,相互顧盼,縱橫交錯的狀態。
即使有界格的紙張,也有著非常突出的突破,不會將字跡局限於界格之中的,而這裡的字跡,卻是不同的存在,每一個字,都寫在了這種界格之中的。
並且,你會發現,這裡的字跡,不僅寫在了界格之中,而有的字跡,是一種似乎想突破,而又是一種沒有突破的狀態,不是嗎?
對比這樣的布局,你會發現,這裡的字跡,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存在。
而第三個不同,你會發現,這裡的字跡,扛肩效果上,對比效果更加突出,尤其是對於左右結構的字跡,不僅左右兩個部分的位置差比較大,而且你會發現,這種左右結構的字跡,其扛肩效果,時而是左上扛肩,時而是右上抗肩。
這樣的狀態,也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 偉人的書法,真正變幻莫測,更是一種經典的存在,也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變化才是書法不變的道理,不是嗎?
在此,我們也希望你能夠分享你的看法和認識,一同交流,一同學習,提高,也希望你能夠分享更多更加優質的內容,為進一步弘揚偉人書法,弘揚紅色文化,做出自己的積極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