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2025年05月17日15:22:04 健康 130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爸以前只是有点咳嗽,后来查出肺气肿,医生说不能拖,但我们也不知道平时该怎么管,现在他动一下就喘得厉害,是不是就是并发症开始了?”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这是一个在药房取药的中年人对柜台里的药师说的,语气里带着疑问也带着焦虑。

他父亲退休前是单位的电焊工,抽了三十多年烟,直到出现呼吸困难才开始注意,可这时候已经进入进展期。医生叮嘱了日常注意事项,但他也没太当回事,以为吃药就够了。

其实很多家庭都在重复这个模式:确诊、吃药、忽视日常管理、症状反复、并发症上门。肺气肿不是突然严重,而是慢慢积累,直到某个点再压不住。

并发症不只是呼吸困难那么简单,涉及心脏、血管、免疫、代谢,甚至还可能加速认知衰退。

能不能拖住这个病,不靠治疗方案的复杂程度,靠的是生活细节是否足够到位。不是管一项就能稳住,要想不出问题,必须系统应对。

这个病的核心矛盾,是气体交换能力越来越差。肺泡壁破坏了,弹性下降,二氧化碳排不出去,氧气进不来。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表面看是“喘”,本质是“缺氧”。慢性缺氧引起的,是全身性连锁反应。先是肺动脉收缩,心脏右室压力升高,久了右心扩大,出现肺心病;再往后是红细胞增加,血液黏稠,微循环障碍,脑部供血减少,可能引发认知障碍、眩晕甚至卒中。

这个链条一旦开始,治疗的复杂度就会急剧上升。可这些过程不是不能阻断,而是大多数人没真正做到四件关键事。不是“注意休息”“别抽烟”这类空泛建议,而是明确、具体、有逻辑的干预措施。

第一件事是呼吸训练。很多人以为咳得少了、痰清了、走得动了就算控制住,其实身体对气体调节能力并没有恢复。

肺气肿的损伤是不可逆的,真正需要修复的是“呼吸效率”。呼吸训练的核心在于延长呼气,缩短无效通气时间。嘴唇紧闭、缓慢呼气,吸气要短促,呼气要缓慢,有节律。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每天坚持20分钟腹式呼吸训练,8周后肺活量平均提升17%,呼气末期气体残留量下降14%。这意味着气体交换变得更高效。单靠药物做不到这种层面上的修正。

第二件事是营养干预。很多肺气肿患者体重偏低,不是吸收不良,而是能量消耗过高。呼吸变成了高能量消耗行为,每一次呼吸都要耗费比正常人更多的肌肉收缩力。

结果是蛋白质被大量分解,肌肉萎缩,呼吸肌疲劳加重。营养失衡变成恶性循环。

国际肺病学会的营养共识指出,中重度肺气肿患者如果每日能量摄入低于30千卡/公斤体重,肺功能下降风险显著增加。

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鱼肉、豆腐之类,并且适当补充中链脂肪酸,如此可减轻代谢负担。不能只靠吃饭,还要考虑吸收能力,必要时辅以肠内营养补剂。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第三件事是气道清理。这个点很多人忽略。以为只要没痰就没事,其实肺气肿本身就会减少有效咳痰反应。

气道上皮纤毛功能下降,痰液容易潴留,引发反复感染。每次感染都会让肺功能下降一个档次。咳嗽一旦变成带黄色粘痰,体温升高,就说明炎症已经扩散。

研究数据显示,每年反复三次以上急性加重的肺气肿患者,其三年内出现肺功能严重下降或并发症的风险比无加重组高出3倍。

清理气道不等于吃止咳药,而是鼓励适当拍背引流、温水化痰、增加湿度。有些人需要定期用雾化吸入器,保持气道通畅,降低细菌滋生的条件。

第四件事是监测氧饱和度。不少人只在医院测一次血氧,觉得没事就不再看了。其实氧合功能是动态变化的。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夜间睡眠中、清晨起床后、运动过后,血氧会波动明显,特别是伴随慢性呼吸衰竭的人群。血氧饱和度一旦长期低于90%,就该评估是否需要长期低流量吸氧。

不能等到明显发紫、口唇发黑才送医院,那已经错过干预时间。家用指夹式血氧仪并不贵,关键是要定期测,记录曲线。

研究发现,早期识别并进行低流量间歇吸氧的患者,其肺心病进展率下降24.5%。不是氧气救命,是提早干预减少缺氧带来的全身损害。

除了这四个核心点,还有一点被误认为无关紧要——精神状态。不少肺气肿患者在确诊后情绪低落,甚至伴有焦虑抑郁。

长期情绪波动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使得心率升高,呼吸更不协调。也有研究发现,中重度肺气肿患者中超过三成存在睡眠障碍和日间焦虑状态。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长期心理压抑本身就会改变免疫状态,使得感染更频繁、气道炎症反应更敏感。单靠药物无法调节这种非生理性的负担。有人觉得情绪没什么关系,但在这类慢性病里,情绪对生理的干扰是成倍放大的。

所以,要控制并发症,不是靠某一项“特效”措施,而是多个点协同起来。任何一个点缺失,都可能成为漏洞。肺气肿不是恶性病,却是顽固病。

一旦出现并发症,比如慢性肺心病、感染性肺炎、持续低氧血症,要控制就非常困难。把问题阻断在前面,是最现实的方向。

这也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肺康复训练延缓肺气肿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度,甚至逆转部分损伤?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这个问题有明确研究支撑。2021年一项针对慢阻肺与肺气肿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呼吸控制、营养管理和心理干预)进行12周后,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比值平均提升3.2%,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54米,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

这些数据说明,肺康复不是附加手段,而是核心治疗之一。它能改善气体交换效率,提高日常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缓住院频率。这说明肺气肿的进展并非完全不可控,关键在于行动是否系统、执行是否持续。

单靠药不够,靠的是每天一口一吸之间的管理。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真正决定疾病走向的,从来不是药盒里那张处方,而是生活中有没有把这些细节做扎实。肺,不等人,身体不会给太多机会。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改变,什么时候才有稳住它的可能。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张尔力,彭敏恋.局限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并发症的回归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03):549-550.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21岁驼背畸形女孩术后增高5厘米!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勇闯手术“禁区” - 天天要闻

21岁驼背畸形女孩术后增高5厘米!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勇闯手术“禁区”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二病区收治了一名特殊的脊柱侧弯女孩小莉(化名)。小莉今年21岁,身高160cm,体重仅有35公斤。多年的驼背畸形让小莉的性格非常内向,不善言语。通过外科手术,小莉的身高增长了5cm,背部畸形也有了极大的改观。入院后,脊柱外科李晶教授和王孝宾副教授为其接诊治疗,但初步的检查结果却令...
复旦大学再获1亿元捐赠,重点支持复旦附属医院发展 - 天天要闻

复旦大学再获1亿元捐赠,重点支持复旦附属医院发展

今天(5月17日),距离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日还有10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成立,重点支持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基金启动资金1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计划2027年复旦上医创建一百周年之际,基金达成首期5亿规模,到健康中国2030实现时...
男子疑因高反抢救无效后离世 医生提醒:不要洗头洗澡 - 天天要闻

男子疑因高反抢救无效后离世 医生提醒:不要洗头洗澡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一名男性游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游时疑因高原反应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离世此事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话题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医生提醒:不要洗头洗澡将该名游客送至医院的司机发帖称,5月9日,他在网约车平台看到有人发布返回成都的顺风车订单,便和对方取得联系。次日早上8时21分,他抵达出发点后,发现该男子是...
关于八段锦,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 天天要闻

关于八段锦,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总是打呼噜?别不当回事,这4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天天要闻

总是打呼噜?别不当回事,这4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深夜,当你的枕边人发出震耳欲聋的鼾声,你是否曾愤怒地用枕头捂住耳朵?或者自己被鼾声惊醒后,发现喉咙干痛、头痛欲裂?全球有近10亿人正在经历这样的困扰。打呼噜,这个被戏称为“睡眠交响乐”的现象,远不止是噪音问题——它可能是威胁生命的隐形杀手。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