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2025年04月09日11:33:15 健康 1653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真的最怕吃馒头、米饭和水果吗?

这问题我在医院听到的次数,比我给病人开的胰岛素都多。很多人一查出血糖高,第一反应就是把碳水化合物统统推掉,连水果都不敢碰,结果越忌口身体越虚,血糖也没控制住。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我在内分泌科工作多年,深知糖尿病不是靠“饿”就能饿好的,更不是怕那几口主食,而是怕一些藏得深、不起眼,却能悄悄搞乱血糖、搞垮胰岛的东西。

那么,糖尿病人真正该防着的,到底是哪四样?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每天早上“空腹喝咖啡”

很多人一早醒来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喝咖啡,说是提神、清肠、醒脑,尤其是无糖黑咖啡,被很多糖尿病人当作“安全饮品”,但其实空腹喝咖啡这事儿,对血糖的影响远比吃一碗米饭更“狠”。

人在空腹状态下,身体已经处于低血糖准备模式,此时喝咖啡会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肾上腺素皮质醇大量分泌,这些应激激素会让肝脏开始释放储存的葡萄糖,血糖不但会上升,还不容易降下来。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有研究发现,空腹摄入咖啡会让胰岛素敏感性在接下来几个小时显著下降,也就是说,哪怕你午饭吃得再健康,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都不如往常好,这就导致了整体血糖控制的失衡。

而且很多人一边喝咖啡,一边干活、走动,肠胃负担也在无形中加重,血糖曲线在高峰上维持的时间变得更长。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我有一个患者,是个做市场销售的中年人,生活节奏快,早饭经常来不及吃,但从不落下那杯黑咖啡

他觉得自己很“克制”,从不碰甜的,也不吃白面包,但血糖总是控制得起起伏伏。

后来我让他停掉空腹咖啡三周,血糖曲线竟然平稳了不少,他才明白,自己不是吃错东西,而是“错时间喝了对的东西”。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反复加热的食用油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跟油脂代谢有密切关系,可很少人意识到,厨房里那个“炸过东西又舍不得倒”的油,其实是糖尿病的隐形杀手。

油炸油反复使用后,不仅饱和脂肪酸升高,还会产生大量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会增加细胞胰岛素抵抗,让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越来越迟钝。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不仅如此,反复高温还会让油里产生一些游离脂肪酸,这类物质可以直接干扰肝脏的代谢能力,加快血糖失控。

你可能以为自己很节俭,炸了鸡翅的油第二天接着炒菜,但这锅油里的“毒性”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已经悄悄启动了身体的炎症通道。

研究指出,糖尿病人的细胞氧化水平本来就高,而重复使用的油里正是触发氧化反应的“助燃剂”。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如果再加上食物里已经有糖分或者精制淀粉,那就等于是双重打击。

那位患者是个特别顾家的男人,爱下厨,家人夸他烧菜香。

他也很注意不吃糖,控制主食,但喜欢把炸过的油留着炒菜,说是“讲究味道”。

后来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一直起伏大,查肝功能也出了问题。我一问,才发现他厨房里那锅油已经炸过三轮了。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餐后久坐不动

糖尿病人有个习惯:吃完饭就坐着不动,说是避免低血糖,其实这习惯很可能是在害自己。

餐后长时间静坐,尤其是坐沙发、窝在手机前,这种状态会让餐后血糖在体内“堆着不动”。

人的肌肉是帮着消耗血糖的大工厂,尤其是腿部肌肉最重要。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如果吃完饭不动,肌肉细胞不工作,胰岛素就“白叫”,这时候血糖不仅降不下去,胰岛β细胞还会被迫分泌更多胰岛素,久而久之造成细胞疲劳,反而加速病情。

研究发现,餐后哪怕只是站着走五分钟,或者靠墙站着伸展身体十分钟,血糖曲线都明显改善。

但很多人吃完饭就在电视前一坐俩小时,或者干脆午休睡过去,等血糖起来了,身体已经在经历“糖浸泡”的过程了。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我的这位患者习惯吃完饭坐沙发上打游戏,他说这样轻松,没压力,还“躺着降糖”。

可他是那种空腹血糖还可以,但餐后血糖高得厉害的类型。

后来我让他改成饭后慢走10分钟,不用快走,只要活动腿部就好,一个月后他的餐后血糖从十几降到了正常范围。他自己说:“原来坐着真不是好事。”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假健康”的无糖零食

有一类食物,糖尿病人最容易上当,那就是打着“无糖”旗号的各种零食、饮品。

这些食品虽然没加蔗糖,但很多用的是“糖醇类”或“人工甜味剂”,表面看起来升糖指数低,但并不代表它们对血糖没有影响。

有些甜味剂会让身体误以为“糖来了”,刺激胰岛素分泌,而胰岛素分泌之后没有真正的糖来应对,会导致血糖波动。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更关键的是,这类甜味剂很多会扰乱肠道菌群,打乱代谢平衡,让血糖调控能力越来越差。

研究发现,长时间摄入人工甜味剂的人,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而且容易形成“甜味依赖”,就是嘴上说无糖,身体却越来越想吃甜的。

这种“代糖型甜食”不但没治病,还让人更难控制饮食。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那位患者控制主食控制得很好,就是每天喜欢吃几块“无糖饼干”,再喝点“无糖豆奶”,嘴上说自己没碰糖,其实这些加工食品早就给他身体制造了不稳定因素。

我劝他一口不吃这种“健康陷阱”,一个月后他的血糖曲线终于不再高低起伏,体重也轻了五斤。

糖尿病怕的从来不是那碗米饭,也不是那块水果,而是一些被我们“误认为没事”的日常小习惯:空腹喝咖啡、反复用的油、饭后坐着不动、假健康的无糖零食。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这些东西一个比一个“隐蔽”,但对血糖的打击却是实打实的。

如果你能避开这四样真正让糖尿病“发火”的东西,你会发现,生活其实还可以过得很自在,血糖也不会天天跟你唱反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

糖尿病不怕馒头、米饭,更不怕果类,真正“怕”的是这4样东西!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28岁小伙眼睛不适,视物变形,竟与这个问题有关…… - 天天要闻

28岁小伙眼睛不适,视物变形,竟与这个问题有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最近,90后李力(化名)总觉得眼睛不对劲,时常感到干涩,看东西也变得模糊起来。不仅如此,他发现自己看东西偶尔还会出现变形的情况。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医生告知他,他的眼睛问题与肥胖引发的高血脂密切相关。国家喊你来
什么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闻

什么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本周末天气变化剧烈,雷电、暴雨、大风、沙尘纷纷登场。在重庆,一场雷电暴雨过后,一些人突然出现了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当天夜间,重庆各大医院急诊患者开始骤增。为何同一时间会有这么多症状相....
糖友春日焕新计划 - 天天要闻

糖友春日焕新计划

柳芽抽新,荠菜破土,又到一年代谢重启黄金期!糖友们快收下这份《春日控糖四部曲》让血糖与春花共舞,健康共春光一色。【时令焕新·春鲜甄选】✅香椿豆腐:天然胰岛素搭档头茬香椿含铬量是菠菜3倍,搭配高蛋白嫩豆腐,激发细胞糖代谢活性。切记焯水去亚硝酸
知名主持人齐思钧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现这些症状快自查 - 天天要闻

知名主持人齐思钧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现这些症状快自查

4月13日,主持人齐思钧自曝曾患精神疾病的消息,冲上多条热搜,引发热议。12日晚,齐思钧在个人社交平台进行了直播。在直播中,他公开自己在2022年确诊双相情感障碍的经历。直播截图齐思钧称,自己服用了一年的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同时进行了为期大概两年半的心理咨询。他表示:“一切都过去了,我经历过来了,一切都在向好...
糖尿病患者创面的恢复状况如何?应怎样修复创面? - 天天要闻

糖尿病患者创面的恢复状况如何?应怎样修复创面?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有关。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长期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伤,从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9.3%的人口患有糖尿病。而根据预
“拒绝上学门诊”,一号难求 - 天天要闻

“拒绝上学门诊”,一号难求

北京儿童医院是我国最早一批开设儿童心理门诊的三甲医院,去年6月,医院从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一万人次。心理方面的问题分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拒绝上学属于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出现这种状况,以至于一号难求?开诊10个月、接诊近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