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女儿选医学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以为家里蹲,谁知去了疾控,赚
林建国是市医院的院长,在医疗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医术精湛,声名远扬。他的女儿林晓妍今年大学毕业,学的是医学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旁人看来,这个专业有些冷门,不像临床医学那般 “实用”,能直接上手治病救人。
林建国夫妇起初也对女儿的专业选择有些疑惑。“晓妍啊,你说你选这公共卫生管理,以后能干啥呀?” 林建国在一次家庭聚餐时忍不住问道。林晓妍一边嚼着菜,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爸,这专业可有用了,虽然不直接看病,但对整个城市的健康管理很重要呢。” 林建国皱了皱眉,他心里还是觉得女儿要是学临床,以后进自家医院当个医生,那才是稳稳当当的好出路。林晓妍的妈妈王淑华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宝贝,你爸也是为你好,这专业感觉太宽泛了,工作会不会不好找啊?” 林晓妍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哎呀,你们就别操心啦,我心里有数。”
毕业后,林晓妍并没有像父母期待的那样,忙着找关系进医院工作,而是整天待在家里。林建国看着女儿每天不是捧着电脑,就是在那写写画画,心里不免有些着急。“这孩子,天天在家蹲着,也不知道在搞啥名堂。” 他跟王淑华抱怨道。王淑华也只能无奈地叹气:“要不咱再跟晓妍说说,让她去医院找个实习岗位?” 林建国点头同意。
这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林建国清了清嗓子说:“晓妍啊,你看你也毕业一段时间了,要不爸爸给你安排到医院去实习,先从基层干起,积累点经验。” 林晓妍放下筷子,认真地说:“爸,我不想去医院实习,我有自己的打算。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市疾控中心的招聘信息,他们过段时间有个针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岗位招聘,我想试试。” 林建国一听,有些惊讶:“疾控中心?那地方能有啥发展,还不如在医院,以后晋升机会多。” 林晓妍却不认同,她激动地说:“爸,现在公共卫生越来越重要了,疾控中心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像预防传染病、做健康监测,这些工作都很有价值。” 父女俩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不欢而散。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妍一门心思扑在准备疾控中心的招聘考试上。她每天早早起床,背诵专业知识,研究历年的考试真题。有时候,为了弄懂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案例,她能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王淑华看着女儿这么努力,心里既心疼又欣慰,背着林建国偷偷给女儿买了不少补脑的营养品。“宝贝,别太累着自己了,要是考不上,咱再想别的办法。” 王淑华温柔地说。林晓妍笑着抱住妈妈:“妈,您放心吧,我肯定行的。”
终于,到了考试那天,林晓妍一大早就起床,精心打扮了一番,穿上自己最正式的套装。临出门前,她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林晓妍,加油!” 林建国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还是悄悄开车跟在女儿后面,一直看着她走进考场。考试结束后,林晓妍感觉发挥得还不错,心情格外舒畅。回到家,她迫不及待地跟妈妈分享考试的情况,王淑华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夸赞女儿几句。
过了几天,成绩公布了,林晓妍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笔试,顺利进入面试环节。这次,林建国也开始重视起来,他主动帮女儿收集面试资料,还找了医院里口才好的同事给女儿传授面试技巧。面试那天,林晓妍表现得落落大方,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她的专业知识和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热情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后,林晓妍收到了疾控中心的录用通知。她兴奋地拿着通知跑到正在医院上班的林建国面前:“爸,您看,我被录用啦!” 林建国接过通知,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女儿,好样的!爸爸之前小瞧你了,没想到你真的能行。” 从那以后,林晓妍正式成为了市疾控中心的一员。她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有时候要跟着团队去社区做健康宣传,有时候要参与传染病的防控调研。虽然工作辛苦,但她乐在其中。
有一次,市里突然爆发了一场小型的传染病疫情,林晓妍和同事们迅速投入到防控工作中。他们日夜奋战,对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分析传播途径,制定防控措施。那段时间,林晓妍忙得连轴转,好几天都没回家。林建国和王淑华看着女儿疲惫的样子,心疼不已,但更多的是为她感到骄傲。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林晓妍也因为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单位的表彰。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晓妍在疾控中心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她也逐渐成为了团队中的骨干力量。她的收入虽然比不上一些在医院工作的同学,但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成就感。每次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让城市的公共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她的心里就充满了喜悦。
林建国和王淑华也彻底改变了对女儿专业和工作的看法。他们经常在朋友面前夸赞女儿:“我们家晓妍啊,别看学的专业冷门,现在在疾控中心可是干得风生水起,为咱城市的健康出了不少力呢!” 而林晓妍,依然在自己热爱的公共卫生领域继续努力前行,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健康。
感谢鉴赏,多谢关注。[注:本文为虚构故事,旨在展现一种生活态度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非真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