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功正常就代表甲状腺没事吗?

2023年02月02日19:41:03 健康 1625

今天的案例来自一位70岁高龄的老先生,患者是去年5月份体检的时候发现甲状腺有了结节,当时是因为患者吃得多,饿得快,饭量特别大,不到吃饭时间就饿,但体重却从130多斤瘦到了80斤。后来去医院进行体检,发现原来是甲状腺出现了问题。而且患者相比之前更容易感到疲惫,精神不济、双腿无力,平时常爱出去溜达锻炼,患病后也渐渐不爱出门了。

甲功正常就代表甲状腺没事吗? - 天天要闻

因为年龄比较大了,当地医院建议的手术切除方案被家里人拒绝了。后来,家人在网上了解到了消融的技术,就带着老人来到了北京。当我见到患者的时候,患者的脖子已经开始有些肿胀,我重新给患者做了检查,确定结节的性质还是良性,可以见微波消融。我告诉患者,消融属于微创,可以不用像切除手术那样需要切开甲状腺。消融前,患者告诉我,自己的甲功一直正常,为什么还有结节?其实,有时候甲功正常,并不代表甲状腺就正常。

甲功正常就代表甲状腺没事吗? - 天天要闻

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甲功五项测定分别是: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游离T3、游离T4。但有时候患者出现了甲状腺肿大的症状,而检测甲功五项却是正常,这个时候就应该注意是否是甲状腺疾病中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这类患者血液中可检出针对甲状腺抗原的自身抗体,包括甲状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等。其中,毒性弥慢性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甲状腺炎因发病率较高而被人们所熟知。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大多研究认为是雌性激素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如有相关疑问,可私信留言,看到后会回复】


#甲状腺检查##健康科普大赛##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应该如何处理#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新病房启用,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 天天要闻

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新病房启用,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病房顺利完成整体搬迁,新的病房位于医院3号楼(急诊楼)12楼,以“更上一层楼”的姿态,为患者打造更加优质、舒适的住院环境。新病房宽敞明亮,配备独立的卫浴设施,现代化的呼叫系统触手可及,患者只需轻轻一按,医护人员就能第一时间响应。病房走廊内外装饰融入了传统中医元素,与现代...
这些App、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存在问题!中央网信办通报 - 天天要闻

这些App、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存在问题!中央网信办通报

根据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中央网信办组织对App、SDK收集使用个...
91岁大爷确诊喉癌,接受高难度半喉切除术!提醒:长期吸烟、酗酒很危险 - 天天要闻

91岁大爷确诊喉癌,接受高难度半喉切除术!提醒:长期吸烟、酗酒很危险

众所周知,咽喉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集中着呼吸、发音和吞咽等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长沙泰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毛坤华带领的医护团队成功为一位 91 岁高龄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垂直半喉切除术+喉功能重建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近日,91岁徐爹爹(化姓),因反复头晕、肢体乏力,伴有眩晕...
人民日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对待患者就讲一个厚道 - 天天要闻

人民日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对待患者就讲一个厚道

厚道,是一种兼具道德厚度与行为温度的价值准则,不仅是衡量医德的精神刻度,更是践行医者初心的精神底色。近日,《人民日报》以《对待患者就讲一个厚道》为主标题,生动报道了我院医务工作者传承“厚道行医”文化,为无数家庭点亮生命曙光的感人事迹。
体重管理起来!成都“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 - 天天要闻

体重管理起来!成都“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

5月8日,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体育局联合主办的成都市2025年“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仪式在温江区金马街道滨河公园举行。本次活动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的号召,旨在通过推广健走运动,帮助市民管理体重,迈向健康生活。
国家喊你来减肥 一起“享‘瘦’生活” - 天天要闻

国家喊你来减肥 一起“享‘瘦’生活”

自2024年6月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多部门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议题已引发广泛讨论,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科学管理体重、维护体态健康逐渐成为全民共识。
七旬老人胃肠“越狱”腹壁撕开31厘米 医生妙手修补成功 - 天天要闻

七旬老人胃肠“越狱”腹壁撕开31厘米 医生妙手修补成功

两年前,七旬老人张阿姨因多次腹部手术后腹壁形成长达31厘米的切口疝,肠管、胃等脏器“越狱”脱出腹腔外,在皮下形成“第二腹腔”生活备受影响。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团队多学科协作,最终成功修复。该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郑燕生强调:“腹壁切口疝早期易被忽视,但拖延治疗将导致手术风险倍增,患者需抓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