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小姐:活了88岁,陪伴张学良72年,有50年是幽禁生活

2020年04月27日18:20:26 历史 1199

上一篇一更刚讲完少帅张学良和第一任妻子于凤至之间的爱情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看一下:

于凤至:一生只爱张学良,等爱50年却再未谋面,成终生遗憾

今天咱就来说说张学良和第三任妻子赵四小姐的故事!为什么赵四小姐是第三任?因为在赵四小姐出现之前,张学良曾和谷瑞玉在1924年结婚。

当时张学良和于凤至尚未离婚,因此,谷瑞玉始终都是姨太太。1931年,张学良与谷瑞玉正式解除婚姻关系。

虽然张学良情场风流得意,但自始至终,陪在张学良身边,为他付出一生的,就只有于凤至和赵四小姐。

赵四小姐:活了88岁,陪伴张学良72年,有50年是幽禁生活 - 天天要闻

一、

1912年,赵四小姐在香港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赵庆华曾在北洋政府时期任交通部次长。赵四小姐真名为赵一荻,名字的来历,是由于她的英文名是Edith,谐音即为“一荻”,又名绮霞。在家中排行老四,因此又叫“赵四小姐”。

很多人对于赵四小姐和张学良之间的爱情,分为两派。一派是站在于凤至这边,对赵四小姐颇有非议,觉得她是第三者插足,破坏了于凤至的婚姻;另一派则站在赵四小姐这边,是非不论,觉得少帅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之间的爱情纯真。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我们也不好评论孰是孰非。但值得肯定的是,在这段感情中,少帅张学良始终遵守“一夫一妻”准则,不纳妾。

赵四小姐天生丽质,身材姣好,喜欢打扮,也爱好读书,运动。内外兼修,十分有气质,所以在十四五岁时就曾成为《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1927年,赵四小姐16岁,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正是处于贪玩,又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年龄。在天津蔡公馆舞会时,初识比她大11岁的张学良。

没想到这一相识,却拉开了一个为世人传说了半个多世纪的动人爱情故事的序幕,也就此展开了二人长达72年的缘分。

赵四小姐:活了88岁,陪伴张学良72年,有50年是幽禁生活 - 天天要闻

二、

相识之后,二人时常相约打高尔夫,出游,此时的赵四小姐早已对美男子张学良芳心暗许。本以为顺着事情的发展,二人最终都会水到渠成,感情就此划上句号,可哪知天有不测风云。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秘密返回奉天,开始接管统治东北。就在东北极需少帅张学良带领下百业待兴时,张学良却病倒了。

消息传到赵四小姐的耳朵里,十分焦急。后来张学良给赵四小姐打电话,邀请她到奉天旅游。赵四小姐欣喜若狂,为了早日见到“心中的王子”张学良,她不惜放弃家里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连一个女孩儿最后一丝的矜持都不要了。

她电话回复,已征得父母同意,准备应邀前往。

不多久,父亲赵庆华发表声明称:“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声明完毕,从从辞离仕途,退隐而居。赵庆华此举,其实也有自己的考量。他虽然欣赏张学良,但张学良此时已有家室,即使知道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心意,但此时尚有不可。

此番声明,无疑是断女儿的退路,促其亲成。再者,赵庆华是在北洋政府任职,而张学良当时是在东北统治,就凭女儿这层关系,恐怕多有不便。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赵四小姐:活了88岁,陪伴张学良72年,有50年是幽禁生活 - 天天要闻

三、

一个出身官宦之家的富家千金,抛家舍亲的跟随自己心爱的男人,在于凤至眼里 ,既可怜又无奈。

赵四小姐姐苦苦哀求于凤至,张学良此时也对赵四小姐的进门始料未及。思虑再三,张学良做出一个决定:如果你愿意跟着我,我不会赶你走,但也不会纳妾,你没有任何名分,对外不能称张夫人。即便是将来生下子女,这种情况也不会改变。

于凤至比赵四小姐大14岁,不多久接纳了这位“小妹”。张学良称于凤至为大姐,称赵四小姐为小妹。赵四小姐虽无名分,但对外宣称是张学良的“私人秘书”,长期侍从左右,张学良还特地为赵四小姐辟出一处独立而又安静的住所。

从此,三人就这样过上了夫妻生活。于凤至是个识大体的女人,从未为难赵四小姐。哪怕后来赵四小姐为张学良生下四子张闾琳,于凤至也待如亲生。

这样的生活,恐怕是如今每个男人都想过的“日子”吧,只可惜后来在日寇的入侵下,这样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赵四小姐:活了88岁,陪伴张学良72年,有50年是幽禁生活 - 天天要闻

四、

张学良面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二人出现冲突,张学良多次上书劝诫,进而哭谏,也毫无结果,最终决心兵谏。

1936年12月12日,与西北军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逼无奈,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为表示担责,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却没想到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扣押,从此过上了长期被幽禁的生活。

张学良被囚禁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是被蒋介石获准陪同的唯二人选。但当时四子张闾琳年幼,于是赵四小姐只能照顾幼子。所以在张学良最初被囚禁的前三年,赵四小姐并没有陪同在身边。

当时留下陪在张学良身边的是于凤至,在张学良被关押的这前三年,于凤至不离半步,期间多次更换关押地点,于凤至都一路伴随。最终积郁成疾的于凤至,被确诊得了乳腺癌,在宋美龄的帮助下,前去美国治病。

也就是从此时起,赵四小姐才取代了于凤至,始终伴随在张学良的身边,长达半个世纪。若非造化弄人,若非于凤至患上乳腺癌,后面可能就不会有“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动人爱情故事了。

赵四小姐:活了88岁,陪伴张学良72年,有50年是幽禁生活 - 天天要闻

五、

从叱咤风云的少帅,到成为阶下囚,张学良经历了他一生中从未有过的痛苦。在与世隔绝的寂寞中,赵四小姐始终与他相守,二人相依为命。见过的人都说,赵四小姐经常身着蓝衣,脚登布鞋,几乎洗尽铅华,终日陪伴在张学良身边,令人感动。

于凤至在美国治病渐渐好转后,为了生活和供子女读书,她在股市拼杀,一路劈荆斩棘,最终小有成就,但依旧没放弃在美国为张学良四处奔走。后来在不得已的政治背景下,张学良与于凤至解除婚姻关系。

1964年7月,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正式结婚。此后便过上了永无天日的幽禁生活,失去了对外界的联系,期间张学良也多次被转移关押地点。但无论在何处,赵四小姐,都始终陪伴左右。

晚年的赵四小姐身体很差,曾患过红斑狼疮,加上长期抽烟肺部出现癌变,经历过一次大手术,切除了半边肺叶,导致呼吸时常困难。

1995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定居夏威夷。2000年6月7日,88岁的赵四小姐下床时摔了一跤,自从身体出现不适,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并被送往医院。半个月后,赵四小姐与世长辞,享年88岁。

赵四小姐:活了88岁,陪伴张学良72年,有50年是幽禁生活 - 天天要闻

张学良对于赵四小姐的离世,显出难以言喻的哀痛,百岁老人的眼睛里竟有一行行眼泪流下。他曾对别人说,他这一生欠赵四小姐太多。

从初次相识,到离世,88岁的赵四小姐整整陪伴了张学良72年,期间经历了太多太多。“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背负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赵四小姐陪伴左右,也遭受他人的嘲讽和谩骂。

“西安事变”被幽禁后,她接过大姐于凤至的接力棒,全心全意地的照顾张学良,整整50年,半个世纪,不怨不悔,唯有的只是一份从始至终的真爱。

关注我,可见上一篇张学良与第一任妻子于凤至之间的历史爱情故事!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 天天要闻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你要求人办事、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时,拍马屁往往特别管用。 江湖上有一个人,那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特别喜欢别人拍马屁,因为他属于威权型人格,特别享受那种君临天....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