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有三杰:萧何、张良、韩信,都是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在历史中也比较有名,而在东汉末年也有三个人,被称为汉末三杰,他们是:卢植、皇甫嵩、朱儁(有时也用三河五校来概况)。而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正是因为他们三个人才得以被镇压,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为了突出曹刘以及其他主要角色,移花接木,把大部分的功劳都给了他们。我们今天就来简单的聊聊这汉末三杰。
卢植
少年时就怀有大志,拜当时东汉的大儒马融为师,在求学期间喜欢钻研儒学经典,不仅如此,卢植武艺方面也是较高的,可以说是能文能武。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开门教学,后面叱咤风云的两个人物刘备与公孙瓒也在卢植门下求学。朝廷也觉得卢植是个人才,多次征召其才答应入仕为官,而此时卢植已经三十岁了。不过卢植能文能武,很快就在官场闯出了名声,九江蛮族叛乱、庐江蛮族叛乱,卢植均出色的完成了平叛。后历任议郎、侍中、尚书。
而此时黄巾之乱也爆发了,久疏战阵的朝廷军不堪一击,也没有多少大将有能力镇压,于是卢植被汉灵帝封为北中郎将,率领禁军中的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镇压黄巾军,不过由于卢植不畏强权,与朝廷派来的监军产生分歧,不仅丢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还被免官下狱押回京城。后经皇甫嵩求情才得以赦免。而接替卢植的正是董卓。不过是以失败而告终,黄巾之乱平定,朝廷的斗争越演越烈,卢植罢官保命回乡退出政权。公元192年因病去世了。
皇甫嵩
皇甫嵩乃是将门世家之后,其家族为世代镇守边关的武将,从小被耳濡目染,不仅文武双全,而且道德品质也是极高。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开始入仕,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任为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后,皇甫嵩与吕强上疏请求解除党禁,被授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儁率五校精兵镇压黄巾军。
战颍川、战长社、镇压汝南、战广宗,斩杀波才,擒获卜已,由于卢植被诬下狱,董卓也被击败。于是朝廷下诏命皇甫嵩率兵进击平定冀州黄巾军 ,斩杀张梁、张宝。黄巾起义平定后以功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而后也一直活跃在绿洲等地平定叛乱,历经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后任为光禄大夫、太常,公元195年在京城病死。
朱儁
与以上两位相比,朱儁的成名完全是其实打实努力出来的,他出身寒门,因其孝顺仁义举为孝廉入仕,任交州刺史期间,以家兵五千平定交州叛军。被封为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黄巾起义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又于河内郡击退张燕。后历任光禄大夫、屯骑校尉、城门校尉、河南尹。不过在李傕郭汜之乱时,献帝命朱儁和太尉杨彪等十多人去说服郭汜,让他与李傕和解。郭汜不同意和解,扣留朱儁、杨彪等为人质。朱儁的性格刚猛,当日便过于愤怒发病而死。也实在是可惜。
这就是汉末三杰可以说当时也是由于这些想着匡扶汉室这些人,才得以让奄奄一息的汉朝在延续,但是,但是汉朝早已经病入膏肓,凭借这些少部分人的抗争,没有任何改变,毕竟人的精力年龄是有限的,在他们相继离世之后,各诸侯也进入争权夺利的白热化阶段。最终形成的东汉末年的乱世。而且也受影视剧以及《三国演义》对他们介绍不多,所以也就感觉他们不是特别出彩。同时也不是和曹刘吴是一个时代的,所以就不太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