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2025年05月22日10:30:11 历史 1407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前,气候变异和极端气候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农业发展与农民生计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日益严峻。新入选遗产地无疑为全世界在逆势中破局传递了希望与信心,高度认可当地立足传统培育创新活力,让古老智慧与实践焕发当代生机,实现稳产保供,保障就业与民生,守护特色可持续农业景观。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历经世代赓续传承,不断弘扬光大,为全人类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注入了强劲确定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科学咨询小组5月19-21日举行会议,在粮农组织旗舰计划框架下,正式认定上述六处遗产地。随着新一批遗产地的加入,粮农组织精心打造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网络版图再次扩围提质,现已覆盖全球28个国家,共计95个遗产地。在最新认证结果公布后,中国以拥有25个遗产地稳居全球首位,巴西遗产地数量增至2个,墨西哥达到3个,西班牙则为6个。

中国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在中国德清县,农民延续着拥有800年历史的“鱼蚌共生”复合养殖系统,融合水产养殖、农业种植和手工艺制作。该系统以珍珠蚌技术为核心,同时生产珍珠、水稻、丝绸等产品。这一循环共生的养殖系统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保障和文化遗产传承于一身,为全球可持续农业、生态平衡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贝类凭借自身独特的过滤功能,能够显著改善水体环境,使氨、亚硝酸盐、总氮含量分别降低40%、54%、38%,化学需氧量减少30%,实现水产养殖与生态系统恢复并重并举。

当地依托该系统,发展“种养一体”、珍珠加工、生态旅游和体验式教育等多元化产业,为超过2.2万名居民提供稳定生计来源。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德清县“鱼蚌共生”复合养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德清县“鱼蚌共生”复合养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中国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在中国福鼎,历经数百年的白茶种植融合了生态智慧和匠心工艺。该系统以“绿雪芽”母株和自然萎凋工艺为核心,实现茶园与森林和农作物的有机共生,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也支撑了农村生计。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民间礼仪和风俗传统体现了人、茶和土地之间的深切连接。 

该系统不仅保存着18个茶树品种,还包括除茶叶外的120多个其他农业物种,包括41种蔬菜、14种水果、11个家畜品种、31个淡水物种和32种食用菌类,为构建生态与粮食体系韧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福鼎白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中国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在黄河之滨的什川镇,现存拥有600年历史的农林兼作系统,当地人将种植梨树称为种“高田”。该系统融合果树栽培、种植业和养殖业于一体,保存有软儿梨和冬果梨等古老品种,年产超过200万公斤。除鲜果外,还加工制成梨干及其他特产,声名远扬、畅销四方。

古梨园系统地处干旱的黄土高原,兼具抗旱和防涝能力,能够维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计,堪称旱地农业高效适应缺水与易侵蚀土壤的典范。该系统坚持传统多元种植模式,有效减少对化学投入品依赖程度,为本地植物和昆虫物种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什川古梨园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什川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巴西巴拉那州马黛茶

几个世纪以来,巴西南部的土著人民和传统社区一直在树荫遮蔽的环境中种植马黛茶,这一农林兼作体系植根于祖传农业生态实践。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国素有萃取这一本地树种树叶的传统,人们将其制成热茶或凉饮,并根据不同地域习惯命名为chimarrão、tereré或mate。 

通过整合粮食作物、本地水果和森林产品,该体系不仅增强了生物多样性、粮食主权和文化认同,还有助于保护南洋杉森林 — 这一地球上最濒危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挽救珍贵的生命资源库。 

当地曾一度大肆砍伐森林,致使现存原生林覆盖面积仅剩1%。尽管如此,该体系仍堪称杰出的农业实践典范,在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的同时,也为维持民众生计、传承文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马黛茶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巴西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马黛茶加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巴西

墨西哥特拉斯卡拉梅塔潘特尔祖传农业体系

三千多年来,特拉斯卡拉州半干旱山区农耕家庭延续着梅塔潘特尔(metepantle)农业体系 — 一种由玉米、龙舌兰、豆类、南瓜及野生植物构成的梯田式农业体系。该体系根植于纳瓦(nahua)族土著人民的传统知识,不仅能保存种子资源,维护旱地生物多样性,还能支撑当地粮食体系和家庭生计。该体系位于墨西哥最易受气候影响的区域之一,有助增强社区韧性,推动文化传承。

该体系保存着140多个本地物种,包括40个玉米地方品种和30种食用绿叶菜,以家庭传统、种子集市和交换网络为载体,形成一套基层协同保护体系,为当地生产丰富的纤维、食物、饮料,同时兼具稳定土体、提供传粉昆虫生境的生态功能。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

特拉斯卡拉梅塔潘特尔祖传农业体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墨西哥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梅塔潘特尔农业体系是一种由玉米、龙舌兰、豆类、南瓜及野生植物构成的梯田式农业体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墨西哥

西班牙兰萨罗特岛海沙和火山沙农业体系

在加那利群岛中的兰萨罗特岛上,黑色的火山干旱地貌宛如月球表面。此地海风常年不止,农民因地制宜,创新挖掘当地土壤潜力,创造出独特而壮观的农业体系。在18世纪,岛上多个火山口持续喷发达6年之久。此后农民就地取材,开始巧妙利用火山砾或熔岩碎片(enarenado)和海沙(jable)吸收水分、调节土壤温度、保护作物。 

他们运用这种方法,在基本没有灌溉的条件下种植葡萄、红薯和豆类作物,不仅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当地生计和文化遗产,也让这片欧洲最干旱的土地焕发出生机。

火山砂耕技术广泛应用于超过1.2万公顷土地,这种覆盖种植技术将过去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和人工搬运的火山带材料,与几个世纪以来风力侵蚀形成的海沙混合覆盖于土壤之上,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景观。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兰萨罗特岛上黑色的火山干旱地貌宛如月球表面。©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西班牙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兰萨罗特岛海沙和火山沙农业体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西班牙

【责任编辑:姚宇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闻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差点成了苏联的“副总统”,却悄悄把哈萨克从“俄语帝国”里抽了出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1991年夏天,苏联还没散,莫斯科那边在考虑设个“副总统”职位。圈里人都知道,那个位置本来是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闻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在亚欧大陆上,汉匈两大帝国的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汉武帝元狩年间,一位年轻将领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陨落,深刻影响着这场百年战争的走向。当我们把《史记》《汉书》和出土的汉简相互印证,便能揭开霍去病暴卒背后的一些蛛丝马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闻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袁院士生前是一个很阳光、很快乐的人,常常说,做人要向阳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种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怀念。袁隆平的侄儿袁景辉告诉记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闻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林虹(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浙江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林虹作出逮捕决定。公开简历显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温岭人,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浙江台州任职。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乡是反派,将会是纳兰元述、阎孝国之后的另一个经典角色 - 天天要闻

如果梁乡是反派,将会是纳兰元述、阎孝国之后的另一个经典角色

最近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经历种种风波后在今年重新开播,讲述了在晚清动荡时期,几位中国青年在时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体在革命浪潮中经历的成长与牺牲。电视剧主角梁乡,皇族宗室、父亲早亡、留学日本、主张立宪,种种经历都在说明此人的历史原型是清末
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后 有一 神秘的墓 - 天天要闻

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后 有一 神秘的墓

前两天,抓住了机会,终于看到了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的李文忠墓,李文忠墓平时不开放,平时去时,陵园都是关闭的。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李文忠也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统帅,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主要说的不是李文忠,而是
晋绥八分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 天天要闻

晋绥八分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的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牛利敏 摄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位于吕梁山深处,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关隘。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八分区党政军机关(以下简称“八分区”)在此驻扎,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
【三国季汉秘史265】樊伷:武陵烟云中的叛者悲歌 - 天天要闻

【三国季汉秘史265】樊伷:武陵烟云中的叛者悲歌

【烽火初燃·南阳子弟的野心】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独自立于武陵城头,寒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这位南阳世家出身的武陵从事,此刻正凝视着手中那封自益州辗转而来的密信——"关将军败亡,荆州易主,然汉中王必不弃忠义之士。"竹简边缘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