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2025年05月22日15:40:17 历史 6610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 天天要闻

这是一次偶发的战果,也是一次必然的胜利。

文 | 朱国顺

历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1982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评审会,研究确定中国新一代歼击机方案。参加竞标的分别是沈阳601所的歼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强6改方案。讨论时气氛有些沉闷。会议间隙,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问参加评审的成都611所专家宋文骢:你们611所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方案吗?拿出来介绍一下吧。

宋文骢611所总体室主任,作为评审专家参加会议的,并没有准备方案。他想了一下,借了几张投影用的空白胶片,把自己对下一代歼击机的理解匆匆画了几笔在胶片上,就在评审会上谈了设想。他认为新一代歼击机应该摒弃国土防空高空高速概念,突出敏捷性,突出近距格斗、中距拦射能力,采用鸭式布局,制空作战和对地、对海精确打击并重。

评审会沸腾了。海空军代表强烈支持611方案。但鸭式布局等新技术,中国是一片空白,这也是611所未参加竞标原因之一。航空部领导决定,各家回去完善方案,准备再次评审。实际上,这给611提供了后来居上契机。

飞机前部使用鸭翼,在同等推力下可大幅提高机动性,让发动机发挥更大效力,难点在于鸭翼与主翼间气动关系复杂,当时普遍采用的机械飞控系统很难处理好翼面间耦合效应。解决难题的出路,就是运用最新的电传飞控系统。

电传飞控先行者之一是法国,他们主导的空客320飞机,是世界第一款电传操控客机。611所鸭式布局歼10被确定为新一代歼击机后,中国组团去法国达索公司学习电传飞控,611所领导特意指派,让刚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5个月的杨伟一同参团去学习。达索给了电传飞控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软件,飞控数据和鸭式飞控系统,则只能中国人自己慢慢摸索试飞出来。

1998年3月23日,歼10成功首飞,中国就此有了跨时代的新型歼击机。

方向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鸭翼加电传成就了歼10,也进一步成就了传奇战机歼20的诞生。光阴荏苒,歼20的总设计师正是杨伟。鸭翼的奇妙还在于,曾经依仗发动机优势不愿采用鸭翼的另一大国,历经蹉跎,最终在最新六代机概念图中,正式采用了鸭翼。但我们,已有了更新的创意。

好马配好鞍。光有歼10是不够的,还要有相控阵雷达制导的霹雳-15e。空对空导弹是从红外引导起步的,这比较初级,容易被闪光弹、太阳等其它热源干扰。解决红外导弹容易脱靶的办法之一,是采用雷达制导的导引头,不易干扰、射程可以更远。但雷达很贵,小型化不易,最初采用的多普勒雷达功能不强,直到有源相控阵雷达出现。

有源相控阵雷达是迄今最好雷达,每个t/r组件都是一个能发能收的小雷达,若干个t/r再通过计算机控制,聚力成主动寻的雷达波束,基本指哪打哪。相控阵雷达的“缺点”是太贵,据说美国军舰上一套板状相控阵雷达费用,几乎占全舰价格的三分之一。我曾经去参观过国产先进战舰,当得知舰上“板”的数量时,真是又惊又喜。不能不很凡尔赛地说,世界上最好的相控阵雷达、性价比最高的相控阵雷达,都出在中国。这使得在霹雳-15e这样的空空导弹上,中国可轻易放主动相控阵雷达上去,作一次性使用产品。

10加上霹雳-15e,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5月7日歼-10ce和霹雳-15e搭档,一鸣惊人。这是一次偶发的战果,也是一次必然的胜利。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隐居隆中知天下!诸葛亮携“隆中对”登陆三谋新赛季 - 天天要闻

隐居隆中知天下!诸葛亮携“隆中对”登陆三谋新赛季

想当年,诸葛亮隐卧隆中,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势。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他献上计策“隆中对”,勾勒出蜀汉跨荆益、联吴抗曹的宏伟蓝图,自此成为千古名策。岁月悠悠,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虽已远去,但在创新策略SLG《三国:谋定天下》的新赛季里,我们将穿越时空,重临“隆中对”的智慧战场,与诸葛亮一同谋定天下!《三...
民间传说:罗成出世 - 天天要闻

民间传说:罗成出世

罗成,是小说《说唐全传》中的人物,隋朝镇守燕山的靖边侯罗艺之子,书中主要人物秦琼的表弟。罗成少年英雄,长相俊美,性格骄傲、任性,擅长家传的罗家枪法,是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罗艺是罗成的父亲,隋炀帝时期,罗艺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驻守涿郡。这一天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 天天要闻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4年前的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付出和贡献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于湖南长沙的袁隆平墓前摆满了花篮和花束人们以此表达对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 天天要闻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这是一次偶发的战果,也是一次必然的胜利。文 | 朱国顺历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达出来的。1982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评审会,研究确定中国新一代歼击机方案。参加竞标的分别是沈阳601所的歼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强6改方案。讨论时气氛有些沉闷。会议间隙,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问参加评审的成都611所专家宋文骢:你...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 天天要闻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21日,北京市侨联、丰台区侨联、王颖女士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抗战相关实物资料。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国归侨飞行员马鸿安的信汇委托书和汇款副收条。(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图) 此次捐赠的实物包括:古巴“旅古华侨抗日后援总会”代销的民国26年救国公债伍圆券、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