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经历种种风波后在今年重新开播,讲述了在晚清动荡时期,几位中国青年在时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体在革命浪潮中经历的成长与牺牲。电视剧主角梁乡,皇族宗室、父亲早亡、留学日本、主张立宪,种种经历都在说明此人的历史原型是清末的皇族良弼。
作为清朝贵族,梁乡自然会想有朝一日重振家族荣耀,所以梁乡选择东渡求学,以求朝廷重用,当然,作为热血青年梁乡也想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使中国不再受外国欺负。所以在留学日本的时候,梁乡毅然决然的剪掉了代表落后的辫子;但身为皇室后裔,梁乡又是“守旧”而自带优越感的,所以面对新崛起的革命思潮,梁乡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君主立宪路线,所以他才敢对一个只有两面之缘的谢淑红施以强暴,并且脸上毫无愧色。而其他人如杨凯之、李人骏、再加上吴天白等,注定会因为主张路线不同而走向不同结局。
《人生若如初见》中李现饰演的梁乡
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者,不管梁乡怎么一腔热血、怎么发奋图强,结局肯定是失败的,因为腐朽的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看看“陆军贵胄学院”那些宗室纨绔子弟组成的学员就知道,骄横跋扈、油腔滑调、纪律涣散,跟当时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员简直就是判若云泥,这样的朝廷仅凭梁乡一人岂能力挽狂澜?况且除了腐朽的统治阶层,梁乡还得面对日益成长的革命势力和实力越来越强的袁世凯新军带来的压力,越挣扎就越孤独。
作为梁乡历史原型的良弼,不得不说此人的军事才能确实出众,在辛亥革命到来之时主张镇压起义军,并打压袁世凯,冀图“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然而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使清廷不得不再次启用袁世凯,失去军权的良弼又组织“宗社党”,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打算组织忠于清室的军队与革命军决战。最终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伤左腿,两天后去世。良弼一死,清廷再无人主战,十多天后,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梁乡的原型 爱新觉罗·良弼
就事实而论,梁乡(良弼)的个人能力和品德都不错,也很任人唯贤,比如良弼曾经看到载振带人欺负普通百姓、强抢民女,良弼上前交涉不成,冒着得罪庆亲王奕劻的风险将载振痛打一顿,并交给宗人府,直到载振的老爹奕劻亲自求情才把人带走;良弼在任期间提携哈汉章、沈尚谦、卢静远、蒋百里等日后民国的重要军事将领,尤其是蒋百里,在日后成了国民政府的肱股之臣;辛亥革命期间,南方起义军民往往屠杀满人,朝廷有人提议将北京城的汉人全部杀死泄愤,竟得到清廷高层批准,而良弼却率禁卫军一协至军谘府,见军谘府大臣载涛,痛陈其中利害,“议果必行,某请先倒戈,不愿与庸竖同遭奇祸也”,最终良弼以一己之力使北京的汉满百姓免遭一场浩劫。良弼死后,家徒四壁,良弼的妻子赵氏,早卒,三个女儿依良弼友的友人廉泉夫妇接济为生,最后还是袁世凯自掏腰包花了几千银元将其安葬。
《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甄子丹饰演的的广东提督纳兰元述
在其他影视剧中,也有不少梁乡之类的角色,比如《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的纳兰元述和《十月围城》中的清军将领阎孝国。纳兰元述镇压白莲教时,嘱咐手下不要打伤平民;对外国以华制华的行为深恶痛绝,甚至亲手杀死英国领事馆参赞,但纳兰元述是绝对不能容忍革命党的,所以才有了后面截留革命党名单而与黄飞鸿师徒展开决战,最终死在黄飞鸿手下。阎孝国往上三代均为朝廷的高官,对国家,对整个清王朝绝对忠心,但受过西式教育的阎孝国又极端排外,更厌恶以西方思想来带领革命的革命党人,在阎孝国的眼里,破坏革命党的行动就是保家卫国,赤胆忠心的体现,刺杀孙中山就是在维护国体。
电影《十月围城》中胡军饰演的清军将领阎孝国
不管是纳兰元述还是阎孝国,都是一身忠义却生不逢时。作为晚清的军人,忠于朝廷,他们没有做错,但面对时代的进步,他们站在了革命者和新思想的对立面,这种忠已经是愚忠,梁乡亦是如此。良弼被炸后曾说:“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这一感慨与阎孝国在临死前说的那句“学生以报国恩”一样,都是在时局面前的无奈慨叹。在这种“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封建贵族们尽管有心努力,但始终站在新式思想和革命者的对立面,最终被时代的车轮抛弃。
所以如果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将梁乡塑造成反派,剧中梁乡的一系列行为定能使角色的形象更加立体,起悲剧色彩也一定会像纳兰元述和阎孝国一样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会为那个时代的革命潮流增添几朵不平凡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