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要变天?3国联手甩开印度,中国手握关键一票,莫迪坐不住了

2025年07月05日13:50:21 历史 2365

南亚地缘政治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一场由中国牵头的新区域联盟谈判进入最后阶段,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等国纷纷响应,而印度却可能被彻底“踢出群聊”。这个“新群”为何让莫迪政府如坐针毡?印度“南亚霸主”的招牌,这次真要砸自己手里了?

观察者网消息称,近日,中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昆明举行了一场低调却意义深远的三边会谈,三国副外长级别的官员闭门磋商,核心议题直指组建一个全新的区域合作机制。

这场会谈被外界视为“新南亚联盟”的启动键——一个可能彻底架空印度主导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的新组织。

SAARC成立于1985年,成员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马尔代夫和阿富汗,旨在推动南亚经济一体化。然而,由于印度的强势干预,该组织长期陷入瘫痪。

南亚要变天?3国联手甩开印度,中国手握关键一票,莫迪坐不住了 - 天天要闻

2016年,印度以“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为由,拒绝参加在伊斯兰堡举行的SAARC峰会,导致该组织至今未能恢复常态。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组建“新群”,让印度方面难以接受,印度媒体更是直接“炸锅”了。

《印度斯坦时报》直接警告南亚国家“必须在中印之间谨慎选边”,而《今日印度》则酸溜溜地称这是中国“对印度的战略包围”。

但现实是,南亚小国们早已厌倦了印度的霸凌式外交。SAARC的瘫痪就是明证,这个本应推动区域一体化的组织彻底沦为摆设。

如今,中国牵头的新机制恰恰给了这些国家一个“去印度化”的选择。

莫迪政府一直将南亚视为“后院”,但近年来其外交手段却充满矛盾:一边在G20峰会上高调扮演“全球南方领袖”,一边对邻国挥舞制裁大棒。

去年,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切断尼泊尔燃油供应;今年初,又因水资源争端威胁孟加拉国;还因没有证据的“恐袭”与巴基斯坦起了冲突。

南亚要变天?3国联手甩开印度,中国手握关键一票,莫迪坐不住了 - 天天要闻

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让南亚各国加速向中国靠拢。

中国此次组局的高明之处在于“去对抗化”。

中方在会谈中特别强调新机制“不针对第三方”,表面看给印度留了台阶,实则也是埋了颗雷:如果印度拒绝加入,等于主动放弃南亚话语权;若硬着头皮加入,则必须接受中国主导的规则。

这种“阳谋”让印度进退维谷。印度曾试图通过SAARC整合南亚,却因自身霸道导致联盟瓦解,如今中国反而用类似框架“抄了后院”,莫迪的大国梦注定要破碎。

然而,让印度难受的事不只这一件。就在南亚局势紧绷之际,外媒爆出中国在联合国一票否决印度“入常”申请的消息。

尽管程序上五常轮流“卡印”已是公开秘密(美俄口头支持却无实际行动,英法担忧话语权稀释),但这次中国的否决被印度舆论刻意放大,与南亚“新群”事件形成呼应。

南亚要变天?3国联手甩开印度,中国手握关键一票,莫迪坐不住了 - 天天要闻

深层来看,中国对印度入常的否决逻辑很清晰:联合国改革若优先考虑地域平衡,非洲和拉美显然比已有代表(中国)的亚洲更具正当性。更何况,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单边行动、对邻国的经济胁迫,与其自诩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严重不符。

莫迪政府想借入常提升国际地位,却不愿放弃地区霸权思维,这种矛盾注定让其“常任梦”沦为泡影。

短期看,印度很可能效仿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拒绝加入中国主导的新组织,同时加紧拉拢不丹、马尔代夫等小国。

但长期而言,南亚的经济逻辑正在碾压政治对抗。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与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合作已形成产业链闭环,尼泊尔和斯里兰卡也通过中资项目获得电网、公路等基建红利。

当印度还在用“安全威胁”阻挠邻国与华合作时,这些国家算的却是实打实的GDP账。

南亚要变天?3国联手甩开印度,中国手握关键一票,莫迪坐不住了 - 天天要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建南亚新群之际,阿富汗临时政府代理副总理也在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密谈,释放出“扩群”的强烈信号。

塔利班政权急需国际认可,若通过新机制获得中国背书,将成为插入南亚的“楔子”,进一步压缩印度的战略空间。

目前,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都在甩开印度,印度若继续以“搅局者”姿态抵制区域整合,最终可能像SAARC时代一样,发现自己成了“唯一被孤立的人”。

这场博弈中,中国看似低调,实则招招致命。不搞军事同盟,不喊地缘口号,只用经济合作和制度设计就让印度陷入“霸主人设”崩塌的尴尬。

当莫迪还在为“世界听印度”的G20宣传片自嗨时,南亚小国们早已悄悄加入了另一个更务实的群聊。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要杀了杨虎城,而只是软禁张学良? - 天天要闻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要杀了杨虎城,而只是软禁张学良?

1936年冬天的西安,寒风吹得城墙垛口呜呜作响。谁也没料到,张学良和杨虎城扣下蒋介石的那声枪响,不仅撞开了抗日的大门,更把两个人的命运拽进了截然不同的深渊。后来张学良被软禁到头发花白,杨虎城却带着全家倒在血泊里——同样是兵谏的发动者,蒋介石
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 天天要闻

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从国家能源局获悉: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其中,江苏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高负荷较春季平均增长近400...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负着典故的男人是谁吗? - 天天要闻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负着典故的男人是谁吗?

1. 胯下之辱典故:韩信年轻时家贫,曾遭市井无赖当众侮辱,被迫从其胯下爬过。韩信忍下了这奇耻大辱,后来发奋图强,成就大业。2. 一饭千金典故:韩信落魄时,常在河边钓鱼充饥。一位在河边漂洗丝绵的老妇人(漂母)见他可怜,连续几十天分饭给他吃。
平顶山白龟湖水位持续下降,古墓群重见天日,两处古代遗址“露真容” - 天天要闻

平顶山白龟湖水位持续下降,古墓群重见天日,两处古代遗址“露真容”

今夏白龟湖水位持续下降,不仅让一处清代墓葬群重见天日,更意外揭开了两处古代遗址的神秘面纱。7月2日,平顶山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中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原有墓葬已于水库修建初迁移,仅剩墓碑躺在地面。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中心已组织人员开始对现有墓碑进行转移保护。7月2日,记者随文物保护人员深入白龟湖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