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将军是我国革命史上的杰出将领,是我军的创建人之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作为他的儿子,叶正大继承了父亲的革命遗志,长大后投身于我国的航空领域,屡次为国建功,最终成为了令人敬仰的共和国中将。
1927年,也就是南昌起义爆发的那一年,叶正大出生在老家广东惠阳,自懂事起,他就受到了父母严格的教育。为了培养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性,在他只有9岁、尚在读小学时,叶挺将军就将他安排到了学校初中部所组织的野外露营活动中,以此来磨炼他的心智。
作为后来新中国首批航空领域方面的专家,叶正大小时候就展现出了在飞机制造方面的天赋。他自幼酷爱航模,读初中的时候就能用白木片来制造精密的飞机模型,家里的橱窗上摆满了一架又一架的木飞机,并且那时候他还向父母表示了自己未来的志向,长大了要做一名飞机制造师。
1946年,叶挺将军四人遇难后,19岁的叶正大收到消息后心中悲痛万分。当时他在广州已经高中毕业,周总理叮嘱他要继续留在广州读大学,完成自己的学业。可当时他在广州每天都有特务对他进行盯梢,为了摆脱特务不断地纠缠,他向组织请示是否能去往解放区。最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他辗转多地,跟着其他同志们一起走到了延安。
到了延安后,他很快就见到了周总理,两人见面还没来得及说话,由于心中悲痛难以抑制,叶正大瞬间便泪流满面。总理安慰地对他说,来了延安就是到家了,并鼓励他一定要继承叶将军的遗志,成为一个杰出的革命者。
1948年,中央未雨绸缪,决定选派二十余名年轻革命者去往苏联学习以来提前培养新中国的专业技术人才,叶正大正是被选派者之一。去往苏联后,他进入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就读。在苏联期间,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扎实的飞机设计与制造技术,后于1955年学成归国,随即便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踏上了一条为新中国自主制造飞机的奋斗之路。
在刚刚回国之初,他被分配到了112厂的机身组装车间担任工艺员。次年,112厂成立了我国自建国后的第一个飞机设计室,聚集了当时我国在航空设计领域多名精英人士,其中自然也包括叶正大。作为从苏联留学回来的高水平人才,他那时不仅是设计室的副主任,同时还担任了支部委员。
设计室成立21个月后,在一众航空设计先驱们的努力下,具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歼教1顺利完成了试飞。对于这项成绩,叶正大并没有任何得意自满,而是继续以饱满的精神继续投入到新的研发工作中。此后多年间,他亲自参与或领导的研发任务多达十几个项目,为歼教1、歼6等多架战机的问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60年代,叶正大也曾在特殊时期受到过冲击,遭到了康生的迫害,被诬陷为“苏修特务”。直到特殊时期过后,他才得到平反,恢复了应有的荣誉。
进入到上世纪70后期,凭借着在航空科技方面屡创佳绩,叶正大接连获得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奖等多项重要奖项。1982年,他出任了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继续奋斗在我国的国防科技领域。1988年,凭借着多年来所作出的贡献,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1992年后,叶正大将军在国防科工委转为顾问,后来也曾一度出任总装部顾问,直到1998年时正式离开工作岗位。2017年,为国家多次立功的叶老将军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