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钱,我们想要,可又怕他们把岛‘吞’了。”
库页岛一位渔民的话,透着点无奈。
曾经的中国东北宝地,如今成了俄罗斯的“后院”,岛上资源多得能闪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却紧巴巴。
面对中国伸来的橄榄枝,他们既眼馋又犯怵。严防死守,真能守住啥?
富饶的贫困
库页岛,俄罗斯的“大块头”,7.64万平方公里,搁中国能装下两个台湾。
人口呢?才49万,连个小县城都不如。
岛上宝贝多得数不过来:天然气全国排第七,石油十三,煤炭储量190亿吨,森林覆盖一半,木材能盖好几座城。沿海大马哈鱼多到全国第一,简直是“鱼比人多”的节奏。
可这“富得流油”的地方,咋就成了俄罗斯最穷的角落之一?
苏联散伙后,90年代岛民年均收入才200美元,电一停就是好几天,冻得直哆嗦。
如今好点了,可收入还是低,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经济靠卖油气、砍树、捕鱼,农业?天太冷,种点土豆都算“高科技”。
基础设施更是惨不忍睹:铁路2019年才换成标准轨,路多是土路,冬天港口一冻,船都出不去。机场航班少,飞一趟靠运气。
人口年年掉,2019年剩48.9万,老龄化快得吓人。
老百姓主要靠捕鱼混日子,可冬天一到,港口变“冰箱”,渔船只能干瞪眼。政府不咋管,投资少,开发慢。
面对中国想帮忙,岛民和官方都跟猫见了鱼似的——想吃,又怕被烫嘴。资源这么牛,为啥日子这么苦?对中国既馋又怕,咋回事?
从龙兴之地到异国他乡
库页岛的历史,简直能拍部大片。先秦《山海经》提过“毛人”,可能是岛上最早的“老住户”。唐朝设黑水都督府,管到北部。
元朝忽必烈派兵打了几回,1308年岛上部落乖乖给毛皮当贡品,正式贴上“中国标签”。
明朝划进奴儿干都司,清朝接着管,1689年《尼布楚条约》还确认是中国地盘。
可清朝后期拉了胯,沙俄趁机抢地盘。1856年派兵占岛,1860年《北京条约》一签,库页岛连带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没了。
日本也来凑热闹,1905年日俄战争后占了南部,1925年和苏联分着管。
二战时,岛上油田给日本当“加油站”,1945年苏联全收回来,1951年日本彻底放弃,岛归俄罗斯。
这历史让岛民对中国感情复杂。祖上是中国地,可现在是俄罗斯的,咋整?既有点亲切,又有点隔阂。
合作的犹豫
中俄联手搞库页岛,咋就这么难?俄罗斯一直靠卖油气给欧洲,对亚洲市场两眼一抹黑,没经验,还怕踩坑。
库页岛被中日韩轮番占过,俄罗斯小心得跟防贼似的,怕主权丢了。岛上路烂、港差,开发得砸大钱,俄罗斯得掂量值不值。
岛民也纠结。日子苦,想让中国投钱修路盖厂,可又怕自家的“世外桃源”变味。有人还喊“肥水不流外人田”,跟护崽的老母鸡似的。
俄罗斯内部也吵翻天:支持的说能救远东,担心的怕中国“吃”太多。中国呢?挺谨慎,没硬推合作。
比如俄罗斯邀中国开发北方四岛,中国没急着点头,怕掺和俄日纠纷。
这种“想靠又怕”的犹豫,拖下去会不会让库页岛错过翻身的机会?
患难见真情
2022年,俄乌冲突一打,西方制裁一压,俄罗斯经济快扛不住了,只好掉头找亚洲。普京破天荒点头,让中国参与库页岛开发。
中国二话不说,掏钱搞农业、煤炭、木材、电力,大手笔规划农场、采煤厂、加工厂、电站。
2023年,南萨哈林斯克到哈尔滨的飞机又飞了,跨境运输也顺了,俄罗斯诚意满满。
中国计划砸1600亿美元,79个项目,能源、基建啥都有。俄罗斯还想搞远东经济特区,拉更多钱进来。
这些项目给岛民带来活儿,日子有望好起来。两国经济互补,俄罗斯靠这能扛住西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