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共论“大庆故事”:在开拓边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2024年07月30日09:30:27 历史 1230

近日,城市规划研究者、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侯丽的新书《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由三联书店出版。在书中,侯丽记述了建国初期东北石油重镇大庆发展的历史,记录大庆作为一个国家模范城市的兴衰。

7月13日,新书分享会“大庆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与个人”在三联书店举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讲师侯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严鹏围绕新书展开讨论。活动由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洪喆主持。

他们共论“大庆故事”:在开拓边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 天天要闻

活动现场。

在开拓边疆的年代,所有人的眼中是有光芒的

在新书分享会开场,《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的作者侯丽为大家分别展示了该书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封面。她指出,中文版的封面大背景是玉门油田,显示的是“隔”,荒山野岭、崇山峻岭之下,艰苦的工作住宅的环境以及又有一些拼贴,包括大跃进时的水利工程的人海战术的建设,以及当时的居民点等等。英文版封面却有一点点浪漫,是讲春天来临,大地回暖了。干打垒村这种质朴、简约的几何线条和淡蓝色的池塘以及泥土裸土道路所形成的大地的肌理,是有一种田园诗歌般的浪漫的情怀。侯丽说:“它来自一个宣传手册,带着美好的愿望描绘大庆战歌,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个意图。”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讲师侯丽。

谈及写作这本书的初衷,侯丽坦言,她希望破圈,走出舒适区,与大众发生更多对话。”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为人民服务,说到底还是如何把国家的建设和个人的生活、日常的空间紧密联系起来。我在大庆调研的时候,其实始终是为很多曾经在大庆生活和工作过的大庆人所深深打动的。我觉得大庆人有他的魅力,至于为什么?我理解因为那是一个创业的年代,是一个开拓边疆的年代,所以看那个时候的人的照片,他们的眼中是闪着光芒的。”

他们共论“大庆故事”:在开拓边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 天天要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凯。

王凯认为,这本书的写法非常新颖,“过去读历史史料或者是比较宏大叙事,或者像看小说这样一些故事性的,这两件事组合在一起读,开始我读得有点跳,后来我要跳着抢着去读后面小孩儿的故事,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鲜活。”同时,该书在娓娓道来之外,反映的思想也十分深刻。王凯说:“能够读到里面关于中国城镇化的道路,工业化的道路,甚至下一步中国城镇化的道路、工业化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我觉得这方面还是引起了很多思考。”

他们共论“大庆故事”:在开拓边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 天天要闻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严鹏。

严鹏认为,这本书给我们展现了“个人命运如何被宏大叙事塑造”。他说:“现在一提到宏大叙事好像宏大的就是国家的叙事这一面。但国家本身也摆脱不了,它上面还有更大的历史命运,就是现代化。而且这个现代化指的不是这个国家而是全球,全球现代化、现代性外部的事件体系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说个体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国家的运动和国家的生命周期,但是国家本身也是被更大的力量主导,这也是侯老师书里谈到的。”

全景式讲述石油工业的中国发展史

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但20世纪证明了石油是一种比煤炭更有效率的燃料。在现代世界里,石油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核心资源,也是工业化的原动力。因此,对新中国来说,石油工业能够建立和完善,是共和国能否走向独立发展的一面重要标志。在20世纪初期石油资源一度被外国垄断,抗日战争年代更是牺牲了无数生命,只是为了将石油战略物资运进国境线。新中国成立后,寻找石油,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石油勘探的故事,不只是发生在技术层面,更是和政治运作、制度安排和社会动员等息息相关。在经过十年的全国性大众勘探运动和大型会战,石油勘探的战略重点从西部改变到东部,并最终锁定于松辽平原。1959年9月26日,新中国诞生十周年前四天,松基三井喷出了滚滚原油。这一油田也因此被命名为“大庆”,来纪念即将到来的国庆大典。

他们共论“大庆故事”:在开拓边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 天天要闻

大庆油田是中国迄今发现的陆上最大油田,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它的发现意味着中国实现能源领域的自给自足,不但为国防增添底气,也成为推动新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加速引擎。到今天,关于石油工业的书籍,历史研究性质的书籍较少。《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以较高的学术水平,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和价值。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 天天要闻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来源:解放军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 天天要闻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日前,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了一批“四强”党支部。记者留意到,驻守在深港边界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获评2025年度国移民管理机构“四强”党支部。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担负着福田口岸出境旅客边防检查任务,自2019年成立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获评广东省青年文明号、深圳边检总站“先进基层...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 天天要闻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说起拉丁美洲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会想起一个词汇:香蕉共和国。这个词汇指的是在近代的时候,拉丁美洲因为被美国控制,很多国家处于产业单一的状态。比如危地马拉只生产香蕉,所以得出个名字:香蕉共和国。其实拉丁美洲在世界历史上颇为尴尬:很多人印象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