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2024年04月06日09:35:04 历史 1438

许多三线厂子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逝去的故乡,三线军工厂是那个年代的痕迹,很多人都是从那里走过来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些,也觉得很亲切!

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 天天要闻

安徽省霍山县,当地地形多为“七山一水二分田”,非常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建造要求。从1965年起,先后在霍山县兴建起配套的三线企业和战备所需的厂、场、库、院。霍山县落儿岭镇就有一座三线军工企业。

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 天天要闻

工厂始建于六十年代末,当时三线厂“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要求,最终确定在安徽省霍山县落儿岭镇。从1965年9月起,数千名建设大军涌进这里,从此宁静的峡谷便开始喧腾热闹起来。

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 天天要闻

儿时在这里住了11年的三线军工厂,已经废弃20年的军工厂!巨大的老三线厂!震撼时代印记满目沧桑,令人唏嘘感叹,三线工厂是那个年代的痕迹,很多人都是从那里走过来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些,也觉得很亲切!

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 天天要闻

生活区内则是一番热闹繁华的景象,有职工宿舍、幼儿园、子弟学校、中学、礼堂、职工俱乐部、篮球场、邮局、医院等功能齐全的配套建筑。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也都有军事化的味道,三线军工厂内部的大喇叭会准时响起,革命歌曲或者广播员的声音在清水涧厂区回荡,工人们就是听着广播来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

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 天天要闻

儿时的记忆里最难忘的就是放学回家时楼道里飘逸着各种饭菜香。吃饭就像作游戏,端着小碗,哪家有肉就往哪家窜。

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 天天要闻

三线军工厂的孩子们都识五谷,他们一定不会把麦苗认成韭菜,一定知道什么样的藤子下长的是地瓜,什么样的藤子下长的是红薯;也知道什么时候玉米熟了,什么时候向日葵熟了,什么时候花生熟了,因为他们都去偷过附近农民伯伯的红薯、花生,也去掰过农民伯伯的玉米和向日葵。

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 天天要闻

七八十年代的三线军工厂给人的印象就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白天高音喇叭声不断,工人忙个不停,晚上三线军工厂的厂区灯火通明,人来人往。那时的工人,福利待遇好,生活质量优,县城的房屋还是破旧低矮,而三线军工厂的生活区,确实楼房矗立。三线军工厂有自己的医院、食堂、影剧院、招待所、灯光球场、学校等。

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 天天要闻

现在离开落儿岭三十余年了,而今走在这曾经熟悉的道路上,举目四望,除了多了几栋后来新修的家属楼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周边原住民的房屋了,他们借着灾后重建的春风,家家是别院小楼,那救灾物资所特有的安置蓝色,似乎在叙述着国家带给他们的巨大关怀和温暖。

大山里的三线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 天天要闻

时光如梭,曾经属于那个激情岁月的三线建设,已经离我们远去。数百万建设者为此满目疮痍春和汗水,甚至是生命,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这些结束一生丢弃在大山里的三线军工厂,其实可以更多地开发成旅游景点,影视基地,休闲游,摄影基地等等,让这些废弃的老厂房继续发挥余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看到赖御史的悲惨结局,才明白林相怼庆帝的高明,范闲注定是孤臣 - 天天要闻

看到赖御史的悲惨结局,才明白林相怼庆帝的高明,范闲注定是孤臣

《庆余年2》的剧情已经渐入佳境,又体会到了第一季熟悉的权谋烧脑感觉。尤其是第十集的朝堂博弈,真的一个个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看完了一遍后,还能让观众复盘。#头条创作挑战赛#之前范闲故意收了检蔬司戴公公的三千两,然后就被赖御史弹劾了。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辩论,才引出范闲“受贿”的深意。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中国历史上,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立,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三大灾害之一。研究表明,蝗灾通常在旱灾之后发生,蝗虫吞食禾苗庄稼,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巨大打击。
国际茶日 | 不解之缘,当土耳其茶叶遇到中国龙井 - 天天要闻

国际茶日 | 不解之缘,当土耳其茶叶遇到中国龙井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土耳其是全世界人均茶叶消耗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眼下,正值土耳其采茶季。里泽省位于黑海沿岸,这里降水丰富、山脉绵延。冬天厚厚的积雪覆盖茶树,而到了春天,融化的雪水就会滋养土壤,使生长出的茶叶保持稳定的风味。每年的5月中旬到11月初,都是土耳其茶的采摘季。传统的采摘方式是用大剪刀收割,...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谱牒” - 天天要闻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谱牒”

“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一卷卷泛黄的族谱里藏着故土的“根与情”,也藏着中华文明的代代传承。近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是安徽省首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目前,全国入选该名录的项目仅17项...
历史不会忘记莱希 - 天天要闻

历史不会忘记莱希

伊朗总统莱希因直升机空难死亡令人不胜唏嘘。 莱希在2021年当选伊朗总统,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就做了很多大事,为伊朗战略转向保驾护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算是很好地完成了哈梅内伊的任务。 ....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么模样? - 天天要闻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么模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意见围绕总体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以及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
6件珍贵文物,多和松江有关,他们直接捐了! - 天天要闻

6件珍贵文物,多和松江有关,他们直接捐了!

“松江的宝贝理应留在松江!”在日前举行的松江区博物馆接受捐赠仪式上,热心市民陆俊伟质朴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当天和他一起来到博物馆捐赠文物的还有郑旭华、封履宁、李益忠、梅亚民4名松江市民,博物馆工作人员认真聆听了每一名捐赠者和文物的故事,并为他们颁发捐赠证书。“在国际博物馆日和松江区博物馆开馆...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啥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 - 天天要闻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啥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啥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在历史的长河中,朝鲜半岛不仅仅是今天我们熟知的南北朝鲜,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更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当朝鲜半岛从中国的影响中逐渐走向日本的控制时,中国人对此反应如何?是同情还是批评?
浦江之首:历史余韵在此宛转悠扬 - 天天要闻

浦江之首:历史余韵在此宛转悠扬

早上海志愿者 黄浦江是我们上海的母亲河,她的起点,就在松江区石湖荡镇的东夏村的“浦江之首”,也称“浦江源头”或“浦江源”。来自江浙蜿蜒而来的斜塘江、圆泄泾两水在此处汇集,形成300余米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