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2024年02月17日14:25:09 历史 1640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帝王的尊号和谥号往往承载着深刻的历史内涵。然而,令人耐人寻味的是,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有追尊祖父为帝,而将其谥号为戾太子?这个看似平凡却蕴含深意的决定,似乎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一道谜团。

在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中,我们将追随着宣帝的脚步,探寻这个历史谜团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其中隐藏的政治考量、家族情感又是何等曲折?

或许,这个故事将为我们揭示古代帝王的权谋心思和历史上的不同风云变幻,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尊号背后的故事。跟随我一同踏上这段充满谜团的历史之旅,揭开宣帝尊号之谜的神秘面纱。

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 天天要闻

一场祸乱扼杀了太子梦

公元前91年,汉武帝晚年,爆发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当时的太子刘据受到汉武帝宠妃卫子夫的连累,被汉武帝误以为在行巫蛊之事,怒不可遏地赐死了刘据全家。

刘据作为汉武帝的长子,本该顺利继承大统。他出生时就被立为太子,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刘据生性聪颖,深得汉武帝器重。他参与朝政多年,功绩卓著,原本已踌躇满志,准备继承汉武帝的帝业。

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 天天要闻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祸乱却将他的太子梦化为泡影。卫子夫私通巫蛊之事被发现后,汉武帝大怒,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刘据。刘据殷勤侍奉汉武帝多年,却不想最后竟遭此境地。他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其幼子刘进也在这场风波中遇难,只有年幼的孙子刘病己侥幸逃过一劫。一时间,本已蓄势待发、大有作为的太子之位化为乌有。刘家三代的心血与汗水,就这样毁于一旦。

多灾多难的晚年让汉武帝前半生的辉煌随风散去。临终前,他指定儿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并由四位心腹大臣辅助朝政。然而,八岁登基的汉昭帝刘弗陵早逝后无子,霍光从旁支选出昌邑王刘贺继位。

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 天天要闻

刘贺的荒唐行为让众人无法接受。于是,霍光废黜了刘贺,改立幸存的刘据后人——刘病己为帝,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对于刘病己而言,这无疑是命运的安排。他本已无望有机会再登上帝位,没想到最后仍得以平步青云。

为稳固帝位,刘病己被过继给汉昭帝为子。这意味着他名义上是汉昭帝的后裔,而无法向自己的亲祖父刘据祭拜。一时间,刘据至死也无法得到名正言顺的安葬。这对刘病己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但在权力面前,他所能做的不过是妥协和忍耐。

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 天天要闻

权臣掣肘之下 无力为戾太子正名

汉宣帝初期,大权掌握在辅政大臣霍光手中。对于这位出身猜疑的新君,霍光丝毫不放松对朝政的控制。

作为汉武帝心腹,霍光坚决维护汉武帝的旨意。他不允许汉宣帝为刘据平反,更不会让刘据获得名分相符的礼遇。此时的汉宣帝虽有血浓于水的私心,奈何朝中并无自己的势力,只能顺从霍光的掣肘。

在权臣的压制下,汉宣帝不得不给自己的祖父一个羞辱性的谥号“戾太子”,意为“知错不改、不思进取”。而他的父亲刘进也只得一个平平无奇的“悼”谥。这无疑是对刘家后人的侮辱。

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 天天要闻

更令人扼腕的是,刘据的陵寝规格远不如其父刘进。一场巫蛊之祸不但剥夺了刘据的太子之位,还让其身后难以获得应有的礼遇。刘据那始终难明的冤情,再一次被新的权力掣肘所禁锢。

对汉宣帝而言,这无疑是难以忍受的屈辱。刘据不仅是他的祖父,更是这个家族的奠基人之一。然而汉宣帝此时权力尚浅,难以与霍光抗衡。他宁愿忍辱负重,暗中蓄力,也不敢鲁莽行事,担心引火烧身、功亏一篑。

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 天天要闻

这份无以复加的怨愤与隐忍,在许多夜深人静时分萦绕在汉宣帝心头。他时时惦念着祖父刘据那未得雪冤的生命,想要为之记下这血海深仇。然一时之间又无从下手,只能眼睁睁看着刘据孤独地躺在冰冷的坟墓中,在阴曹地府里茫然等待后人的拯救。

权倾朝野的霍光死后,汉宣帝逐渐摆脱他的控制,积蓄实力与功臣们抗衡。终于,在前68年,汉宣帝亲政,并在次年追尊父亲刘进为“皇考”,地位崇高。

然而,即使权力加身,他也未选择为祖父刘据正名或追谥。究其原因,大约有二:一是不敢违背汉武帝的旨意,冒犯孝道。刘据被废的命运已经尘埃落定,昭示着汉武帝的绝对权威。改写这一历史,对一个事业尚浅的新君而言过于冒险。

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 天天要闻

汉宣帝作为汉武帝的后人,骨子里仍存着一份孝心。他不愿对汉武帝的决定横加指责或批判,怕被视为不孝。况且,即使有千万个不平之鸣在心头,他也必须承认,巫蛊之祸的结果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定局。试图颠覆这一定局,恐怕会引起更大的政治动荡,自己也难逃其殃。

二是没有先例可循。礼法上没有皇帝追尊自己祖父的约定俗成。倘若铤而走险,反而可能遭致非议。在稳固政权还需谨小慎微之时,汉宣帝终究没有选择翻旧账、改写历史的勇气。

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 天天要闻

的确,按理说身为天子,汉宣帝有改写礼法、开创先例的特权。但是眼下功臣盈门,四面楚歌。此时此刻铤而走险,背离礼法的束缚,恐怕会平白招来各方势力的反感。洪水滔天之时,智者宜守常规、防微杜渐。对汉宣帝来说,无视祖宗遗训的风险,实在远大于铤而走险带来的期许。

刘据那始终无法明确的冤情,就这样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人遗忘。人们记住的,还是那个与巫蛊之祸齐名的“戾太子”恶名。然而,对汉宣帝而言,血脉的牵绊终究比任何政治算计都更为沉重。这份隔世的怜悯,大抵也是他对祖父唯一的慰藉。

汉宣帝继位之后,为何没追尊其祖父为帝,而将其谥为戾太子? - 天天要闻

结语

历史并不缺少权力与情感的交锋。当两个无法调和的力量碰撞在一起时,君王该如何抉择?汉宣帝的遭遇提供了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案例。然而答案,终究因人而异。

当年他在权衡利弊后作出的选择,即便后人难以完全理解,也不应轻易批判。因为逝者如斯,亦已矣。唯有后世君主,看清形势,才能决断权变,成就伟业。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罢免吴思瑶案功亏一篑,凸显国民党无能 - 天天要闻

罢免吴思瑶案功亏一篑,凸显国民党无能

台北市民进党“立委”吴思瑶罢免案,原领衔人张克晋退出。更换领衔人的“鲑鱼回邮”计划,因700份无效连署遭中选会驳回。罢免民进党吴思瑶与吴沛忆案,被称为“地动删瑶”行动。双吴属绿营“最弱环节”,罢免成功可重挫民进党士气,但国民党却将一手好牌打
周家桥“铁军讲堂”开讲!居民:历史一下子鲜活起来了! - 天天要闻

周家桥“铁军讲堂”开讲!居民:历史一下子鲜活起来了!

近日,上海解放纪念日之际,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与周家桥街道关工委联合打造的“铁军讲堂”第二讲,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正式开讲。当天下午两点,周家桥三十七民众夜学旧址纪念馆内挤满了前来听讲的群众。上海新四军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宣讲团团长谢鲁淮从抗战相关历史讲起,为大家讲述了一段段抗战...
端午Citywalk | 从东吴到大明,从吴敬梓到陈独秀:1800年,一条河与一座城 - 天天要闻

端午Citywalk | 从东吴到大明,从吴敬梓到陈独秀:1800年,一条河与一座城

进香河题图来源:Bigger南京微信公号今天穿行在南京的街道,穿过新街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洪武北路一路向北,当两侧高大的水杉逐渐取代了高楼大厦,进香河路就到了。叫“进香河路”,是因为有进香河——不过,现在这条河已经改为地下流淌的暗河了,但丝毫没有掩盖这条有着将近1800年历史的河流在南京城市史上的地位:一...
皇帝的龙椅上,两个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 天天要闻

皇帝的龙椅上,两个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作者:残门锈锁公元316年,西晋灭亡。都姓司马,所以在公元317年,东晋随之出现。建立东晋的人,叫做司马睿。那么司马睿和司马懿,啥关系?司马睿的爹是司马觐,司马觐的爹是司马伷,司马伷的叔叔是司马昭,而司马昭是西晋的开国皇帝。
清代王杰为什么被乾隆皇帝由殿试的探花提升为状元呢? - 天天要闻

清代王杰为什么被乾隆皇帝由殿试的探花提升为状元呢?

作者:赵心放清代陕西人王杰有两个第一的头衔:清朝开国陕西的第一名状元和清一代陕西的第一名臣。他的名臣头衔确实是本人实至名归,而他的状元头衔呢?是乾隆皇帝从第三名探花提上来的。直白地说,是捡的漏,甚或是意外惊喜。本文专门聊聊王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