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2023年08月06日23:26:36 历史 1202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1938年9月27日傍晚,在柏林市中心发生的一件事,也对希特勒造成了影响。一个摩托化步兵师,沿着威廉大街朝捷克边境的方向行进,显然它展示了德军做的战斗准备。

但是行人们的表现,与昨夜在柏林体育馆,受到煽动的观众们大相径庭,为了避免看到眼前的场景,他们纷纷加快脚步奔向地铁站,留在威廉广场的几百号人则完全陷入沉默。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大多数德国人没有战争的热情

希特勒在帝国总理府的阳台上出现了一会儿,但是没有人发出欢呼,于是他很快又退了回去。毫无疑问——大多数德国人没有战争的热情,民众中第一次出现了对希特勒治国才能的广泛怀疑,很多报道提到了“元首”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危机。宣传部部长也不可能视而不见。几天之后他承认,摩托化师经过闹市区也有好处,“它帮助我们摸清了民意,老百姓是反对战争的”。

到了晚上,希特勒明显清醒了。现在他似乎再次想到了外交解决的方案,他能借此毫无风险地吞并苏台德地区而他原先想击溃捷克的目标,可以推迟到不久的将来。他以和解的口气给张伯伦写了一封信。信中最后说,他请首相斟酌决定是否愿意继续自己的努力,“在最后的关头让捷克政府恢复理智”。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当然,张伯伦是否愿意继续充当调停人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出现无法再恢复谈判的情况,希特勒也不排除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午夜时他对魏茨泽克表示,“现在他将要灭亡捷克”。“只有出现奇迹才能维持和平了”,魏茨泽克在一封信中透露。

9月28日是“最关键的日子”,当天上午欧洲各国首都,笼罩在近乎无法忍耐的紧张气氛中。离希特勒确定的最后期限只差几个小时了,似乎导向战争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清晨时分总理府已经热闹起来。

就像3月11日奥地利合并之前,到处可以看到部长、将军和国社党的高级干部以及他们各自的参谋人员,他们或坐或站。“处于极端兴奋和紧张状态”的希特勒,时而走向这群人,时而走向那群人,向他们发表演讲。“那天上午他做了好多场小型的体育馆演讲”,译员施密特回忆说。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11点过后,希特勒接见了法国大使,他是德国总理欣赏,并且愿意听取其观点的,少数外国外交官之一。弗兰索瓦·庞塞特急迫地警告希特勒,不要抱着能把德国与捷克的冲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幻想:“如果您进攻这个国家,您将让欧洲陷入战火……既然不通过战争就能实现最根本的要求,为什么您一定要冒险呢?”

在场的翻译认为,从希特勒的反应能够看出,“天平怎样逐渐向有利于和平的方向下沉”。与发表演讲时不同,希特勒不再咆哮了,他耐心地听取了弗兰索瓦·庞塞特的意见。

墨索里尼的介入起到了扭转局面的决定性作用。11:40左右,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帝国总理府,他宣称带来了“领袖”的紧急消息。正在和弗兰索瓦·庞塞特谈话的希特勒被叫了出来。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阿托利科透露,英国政府通过驻罗马的大使,请求意大利政府进行调解,墨索里尼同意了,他请求德国政府推迟24个小时再调动军队。思考片刻之后,希特勒表示他愿意接受“领袖”的建议。恰好在德国的最后通牒到期前的两个小时,直接的战争威胁暂时消失了。

中午12:15,当英国大使亨德森走进总理府时,他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他转达了张伯伦对希特勒昨晚来信的答复,首相在信中表示,他愿意和法国、意大利的政府首脑一起来德国,在四国会议上共同商讨和平解决的方案。墨索里尼通过阿托利科之口表示同意,随后希特勒也答应了。慕尼黑会议定于次日举行,当天下午,会议的请柬全部发了出去。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四国会议——慕尼黑协定

9月28日晚上,希特勒乘坐专列抵达巴伐利亚首府。9月29日上午,他离开慕尼黑前往库夫施泰因,他在那里登上了墨索里尼的专列,以便于与盟友一起讨论双方共同的谈判策略。与此同时,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和英国首相,乘飞机抵达欧伯维森菲尔德机场,去宾馆的途中他们受到慕尼黑市民的热烈欢迎。

午后,四国会议在国王广场的“元首行馆”举行。除了四国首脑之外,里宾特洛甫齐亚诺、贺拉斯·威尔逊,和法国外交部国务秘书——阿列克西·莱热,也参加了会议;后来戈林、魏茨泽克,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大使、专业的法学家、副官和女秘书们也加入进来。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希特勒表现得礼貌而友好,不过人们能感觉到他内心的不安。他的脸色惊人的苍白,动作慌张。由于他不懂任何一门外语,在会议间隙他几乎不离墨索里尼的左右——墨索里尼能用德语和他说话,真的,看上去他简直紧盯着这位潇洒自如的意大利人不放:“领袖笑,他也笑;领袖皱眉,他也皱眉——他的现场模仿秀令我难以忘怀。”弗兰索瓦·庞塞特描述那罕见的场景。

四国政府首脑逐个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所有人——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强调了和平解决的意愿。会场充满和睦融洽的良好气氛,只有希特勒对贝奈斯捷克斯洛伐克的愤怒抨击,与达拉第激情澎湃的反驳,有几次破坏了气氛”。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最后墨索里尼提交了一份书面的调解建议书,当然不是他本人完成的,而是前一天戈林、诺伊拉特和魏茨泽克共同的工作成果,他们绕过了好战的里宾特洛甫,直接把文件交给了意大利大使,意大利大使又立即把文件发往罗马。

这份综合了德国备忘录中的要求,和英法政府的最新建议的草案,成为《慕尼黑协定》的基础,9月30日凌晨,四国政府首脑在文件上签了字。按照协定的规定,德国从10月1日起开始占领苏台德德意志地区,分阶段进行的占领任务于10月10日之前完成。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由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捷克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将在有争议的地区组织全民公投,并在此后确定捷克的最终国界线经过协商后他们同意大赦苏台德德意志政治犯。在附加声明中,英国和法国做出承诺,一旦波兰匈牙利少数民族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它们将保证捷克剩余国土的安全,德国和意大利也将加入承诺。

当晚,张伯伦和达拉第把会议的结果,通知给了不被允许参加谈判的两位捷克代表。按照威廉·夏伊勒的说法,达拉第看上去像个“彻底被击败的崩溃的人”为了维持和平并赢得喘息的机会,在英国人的敦促下,法国政府放弃了与捷克签订的盟约中的义务。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柏林政府的成员则兴高采烈。“基本上我们得到了一切按照小计划我们想得到的东西。眼下,迫于目前的形势,大计划还无法成为现实。戈培尔评价德国政府这场“最严重的战争危机”的结局。“我们所有人走过了悬在令人目眩的深渊上方的细钢丝。现在我们又踩在了坚实的大地上。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希特勒并没有放弃战争计划

可希特勒并没有如此欢欣的感觉。9月30日上午,他“脸色苍白、情绪低落”地在私人宅邸接待了张伯伦。当首相愉快地谈起,慕尼黑协定将为英德关系开启新的前景,他的谈话对象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一反常态的沉默寡言。最后张伯伦从口袋里掏出一份,他自己起草的宣言,它谈到了两国人民“永远不想再彼此开战”,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的愿望。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希特勒二话不说在宣言上签了名。他“不想拒绝”张伯伦,次日他向戈培尔透露,但是“老实说他不相信对方的诚意”。实际上是他本人做梦都不想放弃他的战争计划。他感到沮丧的真正原因正在于此,他没法实施击溃捷克的“伟大方案”。

虽然张伯伦离去之后,他对军事副官们表示,他“暂时绝对不会采取在政治上有危险的步骤”。首先他们必须“先消化已经赢得的东西”。但是他的视线已经越过捷克瞄准了下一个侵略目标。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他随后发表的评论已经说明了一切:“在适当的时候,他将削弱波兰并伺机进攻它,那时他将运用现已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希特勒逐渐认定慕尼黑协定是扰乱了自己计划的一大挫折。

当希特勒得知,乘坐敞篷车的张伯伦沿途受到了慕尼黑民众的热烈欢迎,他的情绪更是没法好起来。因为老百姓对外国领导人的自发的热情中,“蕴含着批评”希特勒的弦外之音,是希特勒把世界引到了重大战争的边缘。社会上洋溢着避免了一场战争之后的轻松感。只有最虔诚的希特勒信徒,如瓦格纳全家,才会把这一事实归功于“元首”的天才。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就像是一个奇迹”,维妮弗蕾德·瓦格纳评论说,“狼把和平送给了我们,而不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社会民主党线人在报告中的论调则完全不同。虽然喜悦的情绪也占据主流,事情有了一个好的结果;

但是也掺杂着警告的声音,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它也许能持续几个月,也许能维持一两年。”“虽然希特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即使在拥护现政权的疯狂党徒中,狂热的情绪也比不上合并奥地利那次。”从萨尔普法尔茨发出的报告称。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慕尼黑会议前后民众明显表现出的和平渴望令希特勒感到失望“我还没法带领这样一个民族去发动战争。”据说他曾经发脾气说。1938年11月10日,希特勒在新闻界选出的代表面前发表秘密讲话,他得出了以下结论:

他长年的和平言论导致老百姓产生了错误的理念,政府无论如何都想维护和平。因此“现在有必要扭转德国民众的心理,慢慢让他们明白,有一些东西,当人们无法用和平手段实现时,必须用武力手段去实现。”

慕尼黑协定——这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是一次“停火”而已 - 天天要闻

对于希特勒的反对者来说,慕尼黑协定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曾经寄希望于西方强国最终能奋起抵抗希特勒的侵略政策,现在他们失望了。

《参考文献》

斯万·菲利克斯·克勒霍夫,《希特勒的柏林》,2003年,221-225;

托马斯·弗雷德里希,《被玷污的首都》,2007年,125-131;

安东·约阿希姆斯泰勒斯,《希特勒的清单》,2003年,156-162;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