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镜诚
毛泽东的儿媳邵华曾经说过:“江同志对毛主席有很深的感情。”
提起毛主席,江同志深情地说:“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永远生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的科学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对毛主席永远怀着深深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提起邵华,很多读者可能不太熟悉,宁镜诚在此简单勾勒一下她和毛岸青的一些经历。
一、成长经历
1938年10月30日,邵华出生于延安。
说起来,从小邵华也是命运多舛。
邵华出生一年后,父亲陈振亚去苏联治疗腿伤,母亲张文秋带着刘思齐和邵华一同前往。
不幸的是,一行人行至乌鲁木齐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扣留。
1942年,众人被投入监狱,他们一待就是4年。身陷囹圄,父亲陈振亚被残忍伤害,那段回忆让邵华痛苦不堪。
刘思齐回忆说:“在监狱里,我们吃的是发了霉的面,菜是白水煮萝卜,没有一点油。面里面还掺沙子,一嚼起来直硌牙。”
她们就这样在一起相依为命,直到1946年,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得益于周总理的反复奔走,邵华等人才被送回延安。
解放战争爆发后,胡宗南进攻延安,邵华又辗转来到石家庄,最后到了北京。
1949年,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与邵华的姐姐刘思齐结婚。此后,邵华和毛岸青经常见面。
后来,邵华因病休学去大连疗养,毛岸青恰巧也在此处疗养,两人经常通信,来往密切。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关心地问毛岸青:“听说你同邵华通了不少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谈一谈。”
多年之后,邵华回忆起这段经历仍旧记忆犹新,她说:“不知道毛主席从哪儿得到的消息,知道我们经常通信,他鼓励我们,加强彼此的了解。”
在宁镜诚看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又怎会不替自己的孩子操心,即便是毛主席也不会例外。
谈及自己和毛岸青的爱情,邵华总结说:“一方面是爱,因为他的整个经历我也很同情,也是苦难的一生,我自己也是苦难的一生,我从小坐过监狱,在敌人监狱里生活了八年,我的父亲也是在监狱中牺牲的,所以既有爱情,又有互相的同情心,互相支持、鼓励这样一种心情。到1960年我们结婚之后,当然父亲也很鼓励我们,也很关心我们,希望我们能够互相之间都有一个依靠,有一个寄托。”
两人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这很容易产生共同话题。
二、携手走过一生
1960年,邵华与毛岸青在大连结婚。
婚后,两人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同样需要磨合。
同邵华活泼外向的性格不同,毛岸青喜欢安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尤其喜欢读俄文书籍,这和他曾经在苏联学习11年的经历息息相关。
所以后来他虽然回国,但仍然保留了苏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有时候说话找不到恰当的汉语词汇,他就用俄语表达,邵华也习惯叫毛岸青的俄语名字——郭良。
在宁镜诚看来,这一点其实代入感很强。很多有留学背景的人归国后,他们的语言习惯仍改不过来,时不时说几句外语,这都可以理解。
最让宁镜诚感动的是,邵华和毛岸青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彼此理解,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为了让毛岸青多运动,邵华总是邀请好友,大家一起和毛岸青打克朗棋,这是毛岸青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
毛岸青喜欢跳舞,邵华就陪他一起参加,锻炼身体。只要毛岸青累了,邵华就会立即陪他回家休息。
正是这种相互的理解,毛岸青和邵华才一起携手走过了一生。
邵华后来回忆两人的爱情,语气中满是幸福:“散步的时候他总是挽着我,因为在苏联长大的人很习惯挽着,很习惯一件大衣两个人披着,很浪漫,我当时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在街上走觉得有点太醒目。胳膊挽着胳膊,我觉得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他常常说怕什么,我们是夫妻,没关系。”
1970年,两人的儿子出生,毛泽东亲自为孙子取名为毛新宇。
提起毛新宇,邵华的妹妹张少林回忆说:“新宇小时候特别的调皮,翻墙之类事情没少做。”
可是,邵华对儿子的教育却十分严厉。
毛新宇回忆说:“她是慈母也是严师,入党,参军入伍,到考博,我的每一步的成长进步,都倾注了母亲的心血。”
毛新宇从小就开始背爷爷的诗词,当时他并不理解母亲为何要让自己背这些诗词。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开始从诗词中顿悟人生哲理时,方才明白母亲的苦心。
毛新宇说:“爷爷的七十多首公开发表的诗词,我大多数都可以背下来。这都要得益于小时候母亲的教导。”
三、心系人民,心系祖国
我们把镜头转到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去世那天。
那天中午,江同志给邵华打来电话慰问,他说:“我是在11时10分得知这一不幸消息的,感到很悲痛。希望岸青同志的亲属节哀,希望你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过分伤心劳累,因为你身上的担子还很重。”
江同志说,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很多人,现在岸青同志也走了,一定要把他的丧事办好。
这些关心的话语,让邵华感动不已。
其实早在1993年12月,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前夕,江同志就前往韶山出席仪式,为毛主席铜像揭幕。
江同志说:“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把毛主席请回了韶山。他老人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世世代代把毛泽东思想继承好、发展好。”
当邵华后来提起这些事,说到江同志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时,江同志感慨道:“这都是应该的。我们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都崇敬毛主席,毛主席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我们世世代代要把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下去。”
每每提及此事,邵华的心中都倍感温暖。
作为毛泽东的儿媳,邵华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正如上文宁镜诚介绍的那样,她对子女的教育同样严厉。
毛新宇曾说:“几十年来,我母亲常常以爷爷、岸英伯父的事迹教育我,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做一个毛主席的好孙子,好孙媳,他要我们把廉洁的家风延续下去,不能给爷爷抹黑。”
邵华的一生,始终心系人民,心系祖国。
2008年春节,邵华因病情恶化住院。那一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尽管邵华已经虚弱得无法讲话,但她仍旧嘱咐毛新宇,让他代表全家给受灾群众捐款十万元。
回想母亲与病魔抗争的经历,毛新宇心中满是心疼:“母亲非常坚强,与疾病斗争了8年,一直抱病工作。”
2008年6月24日18时28分,邵华在北京301医院去世,终年69岁。
后记:
回顾邵华的一生,可谓迭宕而充实、平凡且伟大。
她性格坚毅,面对病魔时积极乐观,始终没有中断研究和写作;
她爱好摄影,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她重视教育,不仅教导孩子要谦虚谨慎,低调做人,后来还担任学校校长,为祖国培养下一代英才。
有鉴于此,有人才称赞邵华道:“伟大的女性,平凡的妻子。”
谨以此文,向邵华将军致敬。
(@宁镜诚原创不易,禁止搬运抄袭,全网均有同名账号。发现抄袭后,必定追究法律责任!)
参考资料:
1.毛岸青与邵华婚事:两人一见钟情 晚年生活平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