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毛泽东的女儿李敏,许多人都认识,她的妈妈是贺子珍,在许多人眼中李敏有这样的父母是非常了不起的,不过她却从没有这样想过,她的经历也比同龄人要艰辛一些。
李敏出生在志丹县的一口旧窑洞里,4岁的时候去苏联到了母亲贺子珍身边,在贺子珍的照顾下李敏幸运地长大了,期间她也差点夭折,那是在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贺子珍带着她撤到避难所。
后来苏联红军反攻,生存环境才稍微好一点,不幸的是李敏又患上了重病,甚至被医生送到了太平间的副室,母亲贺子珍坚持不肯放弃,把李敏抱回家中精心照顾,才养好了她病。
直到1947年,李敏才跟着母亲贺子珍一起回到国内,在1949年才见到了父亲毛泽东,此后她一直留在父亲身边上学,直到结婚成家,1959年,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婚事得到了毛泽东的祝福。
在婚前毛泽东见过孔令华,对这个年轻人很满意,李敏的婚事毛泽东决定亲自操持,毛泽东叫来身边管伙食的张国兴,交代说李敏结婚,请他帮忙准备三桌的饭菜,地点就在住的院子里办。
为了不惊动太多人,参加婚宴的只有新郎家的十几个人,还有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另外仅邀请了邓颖超、蔡畅等人,一共三十多人,坐了三桌,饭菜都是按照低标准弄的,毛泽东特地嘱咐,不许收礼。
吃完饭之后毛泽东愉快地与大家一起合影,并没有把参加喜宴的工作人员排除在外,而是所有人一起合影,在1963年的时候,李敏和孔令华离开毛泽东单独生活,之后见父亲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李敏悲伤不已,一年后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活动现场,李敏不禁想到父亲的叮嘱,多回老家韶山看看,为此毛泽东还责怪过李讷,说他“忘本”。
那是在1966年的时候,李敏工作出差路过长沙,本来打算去韶山看看父辈和乡亲们,可是临时有事无法前往,毛泽东知道后还生气了,这一次给李敏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她也明白了父亲的心意。
遗憾的是后来的日子里,李敏由于生活和工作繁忙,她没有时间回韶山老家,直到1977年,在参加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活动时,李讷下定决心要回韶山老家一次,为此她特地抽出了几天时间回韶山。
回乡后她见到了乡亲们和毛家的亲戚,临别时她还自己拿出100元钱送给父亲挂念的亲人,在那个年代100元来之不易,李敏自己的工资并不高,还要养育两个孩子,100元是她好不容易攒一下的。
在之后的岁月里,李讷多次回韶山祭祖,2008年12月26日,毛泽东铜像在韶山建成,李讷和毛泽东孙子毛新宇一起参加了活动,望着广场上的毛泽东铜像,李讷不禁流泪了。
2012年,李敏在女儿的陪同下再次回到韶山,她再次到毛泽东铜像广场,为父亲送上了花圈,已经76岁的李讷在女儿的搀扶下到毛泽东故居,在故居前她用手帕带走了一捧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