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2019年12月06日22:50:24 历史 1404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计得不到保证,因此各地涌现出了不少起义军,都想推翻隋朝的残暴统治,其中瓦岗军是众多起义队伍中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后来李密在成为瓦岗军的带头人之后,打定主意攻取了当时的回洛仓。

在攻下回洛仓之后,李密开仓放粮赈济了很多灾民,因此获得更多百姓支持,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之后李密凭着瓦岗军的力量,直接将回洛仓占为己有。

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 天天要闻

图片:李密带领的瓦岗军剧照

后来李密却因战略部署有误,遭到宇文化及跟王世充两军前后夹击,大败而逃,此时的回洛仓被王世充占领。直到公元621年,李世民带领部队将王世充困在洛阳城中,王世充不敌李世民,最后无奈被迫投降,回洛仓就成为了李世民的地盘。

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 天天要闻

图片:李世民剧照

为什么各路人马都使出浑身解数要得到回洛仓呢?回洛仓到底是什么?说到回洛仓的建造者是何人,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想到,居然是历史上的昏君:隋炀帝杨广,这是杨广修建大运河之外的另一项宏伟工程。

隋炀帝登基后,将洛阳选定为自己的都城,为了保证粮草充足,他不惜命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很多规模庞大的粮仓,回洛仓就是其中一个,因为拥有便利的水上运输,回洛仓等粮仓中堆满了粮食,这也为隋朝军队在外征战,提供了充足的供给。

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 天天要闻

图片:隋炀帝杨广剧照

作为历史粮仓遗址的洛阳,专家们历时八年多才算基本挖掘完毕,隋朝粮仓是2004年被考古学家发现的,从挖掘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来看,这些粮仓规模非常庞大,里面储存的粮食总量巨大,粮食的储存技术更是堪称完美,这样的构造跟建造能力,也让现在的专家非常震惊。回洛仓的位置是洛阳北七里,是当时隋炀帝所建的粮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也是储备量最多的,它的东西长度为1000米左右,南北宽度则是355米,这样算下来它的面积之大令人惊叹。

而且整个回洛仓里面的布局非常整齐有秩序,在那个时代人们就能有如此前卫的建筑理念,是相当了不起的。

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朝粮仓分布地图

整个回洛仓由710座仓窖组建而成,每个仓窖的半径为5米,高则是10米左右,粗略估算可以储存50万斤的粮食,按照这样的规模算下来,眼前这个回洛仓就能存放粮食3.5亿多斤,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多么庞大,因此那个时候的回洛仓也号称天下第一仓。除了回洛仓的规模之大令大家感到不可思议之外,让专家们更为震惊的是回洛仓储存粮食的办法。那么古人都是怎样存放粮食的呢?

在《农书》一书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夫穴地为窖,小可数斛,大至数百斛,先令柴棘,烧投其土焦躁,然后周以糠,稳贮粟于内。”。经过专家对回洛仓的研究发现,回洛仓也采用了这种专门储存粮食的办法,而且更加的精益求精,具体分为这几个步骤。

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庞大的回洛仓

第一,选择最适合的修建位置。修建回洛仓的地理位置可不是随便找的,而是位于洛阳城外邙山的缓坡地带,这里不论是土层的厚薄,还是排水的能力都非常好,而且这里的土质非常适合做仓窖,因为粘性高经得起塑造,又维持时间久,不容易坍塌。

而且修建回洛仓的地方还有一个便利的条件,就是它紧靠着运河,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可以从四面八方筹集粮食贮存在这里,同时往外运输的时候也能够保证及时送达。

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回洛仓的修建位置

第二,回洛仓在建造的时候讲究很多科学知识。回洛仓在建造的时候,在仓底和仓壁上都用了很多的棘草,棘草压实之后就会被点燃,这样做很大限度的去除了回洛仓内的湿气,保证了整个回洛仓内的干燥度,这样粮食存放的时候就不容易受潮。

除此之外因为点燃棘草后土层温度很高,土层内的害虫也可以被杀死,保证了粮食在贮存过程中免于害虫侵蚀。

做好这些之后,墙壁上还要刷上非常厚的青膏泥,大约20公分,就是为了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既能做到仓内防潮,还能做到地面上水的渗漏,一举两得。

这还没有完,最后在砌好的青膏泥上,还要继续铺上厚厚的糠,然后盖上草席之类的防潮物品,为防潮做到最大的保障。等到粮食运来装满粮仓之后,照样用青膏泥密封住,这样下来就是存粮的整套流程。

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回洛仓

经过这样一番精密的操作,粮仓里面自然是空气干燥,加上又没有病虫的存在,这样在贮存粮食的时候自然能够得到最大的质量保证,可以存放很长时间都不会变质。据说在发掘这些粮仓的时候,当时考古专家在回洛仓附近的含嘉仓,发现了堆得满满的粮食,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变迁,虽然这些粮食现在已经全部成为碳化物了,但是每粒粮食的形态还是保存的很完整,能够清晰的辨认出来,因此作为最好的粮仓回洛仓,专家们推断,回洛仓中储存的粮食自然也达到了这个水平甚至更好,那个时候储粮技术的全面与科学性,确实不容小觑。

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含嘉仓粮窖

在那个人力低下,各方面都不发达的隋朝时期,古人们就能想出如此完美的储粮方法,而且解决了储粮过程中最根本的防潮和防虫问题,这样的超前能力,说明古代人的智慧多么令人钦佩。都说民以食为天,不论是普通的一日三餐,还是军事作战中的前线物资,都离不开粮食,因此能够拥有如此完美的储粮仓库,自然是各方势力都想得到的宝地。

隋朝著名的回洛仓为何受各方争夺,它的建造技术到底有牛?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节约粮食

这也就很好的说明了,为何各路人马对回洛仓纷纷争夺,都想要占为己有了,这么好的粮仓谁不想得到呢?不过另一方面也说明,正是封建社会时期领导者对粮食问题的重视程度,才有了这座宏伟建筑、考虑周全的回洛仓,成为千古奇迹留存了下来。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闻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据云南玉溪市纪委监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华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戴吉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戴吉国(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戴吉国,男,汉族,1982年8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戴吉国历任江川县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团江川县委副书记、书记、青联主席,共青...
第三次世界大战?《红色警戒:世界战火》震撼登场,32个国家开战 - 天天要闻

第三次世界大战?《红色警戒:世界战火》震撼登场,32个国家开战

大家好,我在游戏荒的时候,经常会打开那些经典游戏,玩上一局感觉非常爽。尤其是《红色警戒2》,即时战略玩法紧张激烈,多人战斗和战役都十分出色,现代战争手段也相当丰富。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玩法已经烂熟于心了,打来打去没有新鲜感。最近,有网络大佬基于《红色警戒2》开发了全新的PC版《红色警戒:世界战火》MOD,...
国手+2!贵州两名文物匠人摘全国文物技能奖 - 天天要闻

国手+2!贵州两名文物匠人摘全国文物技能奖

全国文物职业技能最高奖颁奖了!贵州两名“手艺人”凭实力当“国手”!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7月6日,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结果揭晓。来自贵州的选手吴胜成获木作文物修复师一等奖,滕昭玉获金属文物修复师三等奖,这也是...
死亡失踪超百人:美国得州洪灾是天灾还是人祸? - 天天要闻

死亡失踪超百人:美国得州洪灾是天灾还是人祸?

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因暴雨引发洪灾,截至当地时间6日,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约40人失踪。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表示,得州洪灾是“百年一遇”“没人预见到”。得州向来洪水多发,然而为何这次灾情如此严重、伤亡如此巨大?在这场悲剧后,美国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次洪水造成如此大伤亡,有天灾更有人祸。特朗普签署“重大灾...
日本天皇首访蒙古国,专程祭奠日军亡灵,这让中国人很不舒服 - 天天要闻

日本天皇首访蒙古国,专程祭奠日军亡灵,这让中国人很不舒服

前言正值二战结束后80周年,应蒙古国邀请,日本天皇德仁首次对蒙古国进行访问,蒙古国对此给予高规格接待,邀请日本天皇夫妇出席“那达慕大会”的开幕仪式,并参观多个景点和日本投资项目。祭奠亡灵背后7 月 9 日清晨,天皇夫妇的车队悄然驶入乌兰巴托
民国将领之川军青翰南 - 天天要闻

民国将领之川军青翰南

(本人橱窗里面有很多关于民国历史书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最大动力。)民国时期,四川军阀熊克武打败另外一个军阀刘存厚后,熊克武就控制了四川军政大权,而熊克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不断排挤其他派系的将领,最终四川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