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025年07月07日17:30:17 历史 7484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了4个团、约1.2万余人的兵力。9月24日,驻扎在山西大同灵丘县冉庄村的八路军第115师接到命令,连夜赶往西北16千米外的平型关乔沟,准备予以敌人伏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八路军巧施“口袋”阵迎敌


接到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命令后,23日上午,第115师指挥员拟定了作战方案,并对这场伏击战作了具体部署。整个伏击部队在平型关东南侧乔沟里的山地上进行,八路军因地制宜摆开专打一字长蛇阵的阵型:第685团执行的是“拦头”作战,第686团执行的是“斩腰”作战,第687团执行的是“断尾”作战,第688团作为预备队,以便随时支援,而师属独立团和骑兵营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东面开进,主要执行打援任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于是,一个大口袋扎好了,静待敌军“落袋”。

25日7时许,设伏部队第685团首先发现敌军,由100余辆汽车组成的车队由西向东钻进了八路军的伏击圈。不久,又有一支携带着被服粮秣、由200余辆大车组成的日军运输部队闯入了八路军的设伏阵地。7时30分左右,日军已全部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区。于是,伴随着信号弹腾空而起,埋伏已久的八路军战士们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第687团5连连长曾贤生率全连战士向敌冲杀,首先用手榴弹炸毁敌人最后一辆汽车,敌人退路被截断,至此,“口袋”被牢牢扎紧。第115师选择日军战斗力相对薄弱的对手,也是对于日军最为关键的补给线发动作战,与古代作战断敌粮道的策略如出一辙。


“拦头”“斩腰”“断尾”齐上阵


激战开始,八路军所有武器一齐对准敌阵,喊杀声、枪炮声响彻山谷,日军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但是,在短暂的混乱之后日军很快恢复了指挥,并依托汽车等掩体向八路军阵地疯狂扫射。随着战斗的进行,八路军武器射程短、弹药少的劣势逐渐暴露出来。为了避免更大的牺牲,八路军指战员决定发起冲锋,战士们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激烈的白刃肉搏战。战斗进行得极其惨烈,很多连队伤亡过半,依然在与日军顽强拼杀。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在八路军的英勇冲击下,日军被截为三段。于是,执行“拦头”作战任务的第685团,将日军的前路部队困在核心,两面冲击,很快就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执行“斩腰”作战任务的第686团尽管死伤惨重,但却愈战愈勇。日军指挥官在清醒之后意图抢夺乔沟的制高点——老爷庙,可八路军指挥员显然看透了日军的阴谋,于是两军开始了拼抢。日军第五师团还派出数架飞机在空中助战,但八路军仍寸步不让。老爷庙争夺之战十分惨烈,140余人的第686团3营9连官兵大部分牺牲,而老爷庙高地仍然被八路军牢牢控制着。执行“断尾”作战任务的是第687团,该团在封锁住“口袋”的同时,还从后部对日军进行攻击,不但消灭了不少试图回窜的日军,还有力地支援了友军。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日军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为了解救平型关之危,急令在蔚县、涞源的日军向平型关增援。但增援之敌刚到达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就遭到八路军担负打援任务的独立团、骑兵营的狙击,损失惨重。执行“斩腰”任务的第686团遂集中全力,将被围于小寨村至老爷庙的敌人全部歼灭,而这也是“拦头”“斩腰”“断尾”三大任务中最晚结束的战斗。拼杀声一直持续到15时左右才逐渐沉寂。最终,除了极少数日军得以逃窜之外,八路军几乎全歼了来犯之敌。



抗战以来的首场大胜


从25日清晨到下午,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整个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将士以简陋的装备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大败敌军。战斗歼敌1000多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数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及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掷弹筒20多个,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虽然歼敌数字只是一方面,但是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在于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胜,是不容争辩的“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此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希望所在。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责任编辑|赵青云

运营编辑|赵青云

质量审核 | 王维嘉 李元龙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