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成为了无数中国人心中的信仰,人们纷纷在家中和大街小巷上张贴主席的画像,既表达对主席的感谢和敬仰,也是坚信在主席的带领之下,新中国会越来越好。很多没有见过主席的人,也都能通过画像知道这位伟人的长相。
1950年,一位湖北的铁匠在看到毛主席画像时,越看越觉得眼熟,努力回想很久,忽然眼睛一亮:“这是我好兄弟毛润之吧!”发现主席竟是昔日兄弟,这位铁匠惊喜又难以置信,激动忐忑地向中南海寄出了一封信,后来居然真的收到了主席的回信。主席怎么会认识铁匠?两人又究竟是什么关系,真的交情匪浅吗?
铁匠从军,少年初识
毛主席和这位铁匠的故事,还要从少年时期说起。这位铁匠名叫朱其升,12岁时就独自到湖南一个铁匠铺当学徒,但是长期被师父苛待,后来甚至被师父直接赶了出去。
十几岁的孩子一个人身在异乡,根本难以生存,幸运的是,朱其升在流浪了一段时间后,就恰逢军队征兵。为了有吃有住,朱其升去报了名,这一年新兵招收并不严格,朱其升就这样入了伍。一开始参军只是为了能够吃饱饭,当年的朱其升也没有想到,他会因此结识后来的伟人,甚至还与对方成为了好兄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18岁的毛主席决心参加革命军,于是来到了长沙革命军中报名,这恰好是当初朱其升进的那支军队。但是这个时候,军队成为了革命军,招新兵的要求严格了很多,需要有熟人担保。
毛主席认识的志同道合的伙伴现在最多是学生军,他是最先来参加正规军的,根本没有熟人能担保。但是他不愿意就此放弃,与招兵的长官理论了很久,甚至引来了一些人围观,朱其升看到后也过来了解情况。
这时的朱其升在军队里待了两年,已经成为了一个小班长,在与主席交谈之后,感觉这个小少年很正气,于是主动为他做了担保,让主席能够顺利入伍。
军营兄弟,患难与共
两个人比较有缘,主席入伍之后恰巧分在了朱其升班里,于是朱其升成为了主席初次从军的重要引人物,带领主席了解熟悉一切,教会了主席很多军中经验和技能。因为主席年纪小一点,朱其升平时对主席也非常照顾,会在寒冷的时候将自己的棉衣给主席御寒,也会在军中难得改善伙食的时候将自己的红烧肉分给主席吃。
除了朱其升以外,副班长彭友胜对主席也比较照顾。主席年轻之时就已经有了为国为民的胸怀,当然也不会只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主席是军队中少见的读书人,平时会给战友们讲故事,讲道理,如果对方愿意,主席也会耐心教他们识字、记账等技能。
主席的正义精神也在影响着身边的人,曾经主席遇见过兵痞欺负百姓,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上前与对方理论。这种正义的行为在当时非常难得,也因此主席在军中很受尊敬。一年以后,毛主席要离开军营,继续求学搞革命,这个时候主席已经与“铁匠”朱其升和“矿工”彭友胜建立起了深厚情谊,是共患难过的战友兄弟。
天壤之别,情谊仍在
毛主席离开军营以后,多年都一直忙于革命事业,与曾经的战友也难有联系。1950年收到朱其升的信时,毛主席瞬间就想起了曾经的两个好兄弟,虽然已经阔别几十年,但过去建立的情谊依然在。主席给朱其升回了信,和信件一起寄过去的,还有200元。
知道主席仍然记得自己之后,朱其升十分感动,并且决定去北京见一见这个好兄弟。毛主席很快接见了朱其升。两人虽然多年不见,但是气氛并不冷淡,畅谈许久,追忆了很多往昔之事,也谈了现在的生活状况。主席早在信中就得知朱其升现在自己开了铁匠铺有,这次朱其升离开北京之时,主席又给了他500元,算是支持他的生意。
朱其升当初跟主席学了写字、记账、做生意,早就不是只会打铁的小铁匠了,这500元朱其升没有推拒,他用这笔钱开了工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让很多工人有了稳定的工作。后来工厂扩大,朱其升得到了主席的夸赞。
结语:
毛主席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但是从始至终都平易近人,切切实实地把人民放在了第一位,深入了解百姓生活,为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改善呕心沥血,操劳了一生。毛主席是新中国的领路人,是真正伟大的人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