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阜阳发布】
在刚刚落幕的
全国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
颍州区程集镇中心学校
选送的泥塑作品《家乡美食》
斩获手工艺制作类二等奖

(部分名单)
这份“重头”作品出自乡村少年之手
他们以泥土为材料
不仅捏出了对生活的热爱
更彰显了乡村美育的丰硕成果

走进这所乡村学校的泥塑教室,浓浓的乡土气息与艺术氛围扑面而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正专注地创作着各种泥塑作品。憨态可掬的动物造型、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孩子们的艺术天赋。

自2011年学校入选首批乡村少年宫项目以来,艺术教育便被确立为素质提升的核心抓手。10多年来,该校泥塑工作坊坚持每周开展两次活动,每学期都会吸纳新学员。

“我们作为乡村学校,最可取的资源就是泥土。”颍州区程集镇中心学校副校长胡颖介绍,最初,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喜欢挖泥巴,捏一些小玩意儿,于是就地取材,用最便宜的材料来发掘孩子的兴趣,逐渐演变成学校的泥塑社团。

从随意把玩到精心创作,乡村孩子与泥巴的故事里,藏着艺术启蒙的密码。而创作中最大的挑战,是引导学生们跳出模仿的框架,将自己的思考与情感融入作品中。


此次获奖的《家乡美食》,正是老师带领学生聚焦身边生活的成果——阜阳格拉条、枕头馍等特色美食,通过泥塑艺术得以生动再现。泥土虽无言,却承载着最鲜活的乡土记忆。

颍州区程集镇中心学校教师张家华说:“最难的阶段是创作的最后一步,孩子们模仿性较强,要把自己的想法融入泥塑中,必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从课间的泥巴游戏到登上全国展演的舞台,程集镇中心学校的美育之路已扎实走过10余年。学生们在一次次揉捏、塑形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悄然培养了对美的感知力与创造力。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泥塑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泥塑大师,而是通过这个过程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张家华说。


如今,这门扎根乡土的艺术课,正为乡村孩子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胡颖表示:“我们计划扩大泥塑社团的影响力,充分挖掘有天赋的孩子。如果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出兴趣和天赋,我们会持续培养,甚至对接美术院校等学习相关专业。”


近年来,阜阳市持续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乡村孩子搭建起亲近艺术的平台。程集镇中心学校的实践证明,当教育者俯身发掘乡土资源的价值时,平凡的泥土也能孕育出璀璨的艺术之花,乡村孩子一样能在熟悉的土壤中绽放独特的才华。
记 者 | 王新茹 郑阳陈都
通讯员 | 王东方
编 辑 | 刘超然
审 核 | 张凯培 任秉文
来 源 | 阜阳新闻联播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