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各地高校都在进行大规模扩招,多所高校新增加的本科招生名额,甚至能突破2000人。为了能够吸引到高分学生报考,新增加的招生名额,主要集中在新兴专业和热门专业。
压缩文科类专业的招生,扩大理工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似乎已经成为2025年各地高校招生的共识。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下,各地高校的扩招方向都集中在理工类专业。
如果各地高校的扩招都集中在有限的数个热门理工类专业里面,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四年后,部分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很容易出现市场饱和,甚至是毕业生严重过剩的情况。
有985高校或者211高校身份的毕业生,还可以依靠学校的平台优势,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那些来自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本轮理工类专业扩招中,如果盲目跟风,报考也很容易成为炮灰。
比如下面小鱼老师所要提到的4个专业,据第三方不完全的数据统计,今年招生的高校数量均已突破200所,部分高校不具备完整的培养体系,毕业生质量较低,毕业生将来的就业会比较困难。
一、人工智能专业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成为全国各地高校扩招最猛的专业。目前全国本科和专科院校里面,已经有超过600所高校开设有人工智能专业,每年的招生增长率都在10%以上。
包括很多民办本科高校和地方的公办二本高校,都集体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小鱼老师曾经强调过多次,人工智能属于多学科交叉性专业,需要涉及到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知识。
中低分数段的学生,千万不要主动选择人工智能专业。毕竟很多高校的师资和科研平台等,都难以支撑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许多普通高校的课程都很杂乱,学生都没有办法掌握核心技术。
目前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是算法方向和数据模型方向,这些方向都需要学生拥有极好的数理基础,还需要非常强的实践操作,只能在211高校或者比较强的电子信息类高校里面开设。其余高校的普通学生,将来就业都会成问题。
二、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是所有工科专业里面,对科研设备和师资要求最低的专业,只要高校里面配备有机房以及足量的年轻教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都能开设这类专业。
更为重要的是,软件工程的收费标准可以由学校自由决定,还可以和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俗称外包培养),所以软件工程专业每年的学费通常都在10000元以上。大量高校觉得有利可图,这些年也在疯狂进行扩招。
2024年部分高校软件工程类的总招生人数都已经达到1000人以上,今年还保持较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供给量会继续增加。而我国的互联网行业这些年有所萎缩,特别是软件开发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有所减少。
这样的供需矛盾,很容易导致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毕竟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更多是从事软件开发和测试等工作,就业面相对较窄,没有办法像计算机专业那样可以搞硬件开发,所以程序员也比较容易失业。
三、数字经济专业
数字经济属于经济学里面的细分专业,当年中国的数据产业链逐步崛起,数字经济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所以2015年开始逐步增设数字经济专业,如今基本所有文科高校都开设有该专业。
该专业主要是结合大数据和经济学的知识,并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商业挖掘。但由于该专业是授予经济学学位,毕业生的技术含金量较低,本科生的发展前景较为有限。
如今大量的文科类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高校把数字经济当做是热门专业进行招生,想要以此笼络高分学生报考。但该专业实际的就业情况却并不理想,还不如直接报考大数据类专业。
最近两年,各地学生和家长都容易被数字经济这个高大上的名字忽悠,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含金量的专业。实则依然是以经济学原理知识为基础,计算机或者数据方面的知识为辅助,市场认可度并不高。
四、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我国从2016年开始逐渐提出电商出海的口号,当时的网络数据链和物流链逐步成熟,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都在海外布局有仓库,从2016年到2022年时间段,我国跨境电商都处于高速发展期。
基于这样的背景,高校新增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该专业主要是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培养外贸方面的销售、跟单以及客户维护等方面的人才。在外贸行业高速发展期,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薪资确实非常高。
但是这些年大量高校跟风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都已经突破200所。2023年开始跨境电商整体的业务出现一定萎缩,2025年整体形势更严峻。
因此,如果高校继续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很难再保持高速增长,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矛盾会更加凸显,毕业生的就业率会持续走低,后面毕业的学生也容易成为炮灰。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一点确实没错。但问题在于各地高校都是蜂拥而上,办学条件是否能满足相关专业的开设要求,这个问题值得高校反思。
行业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但是高校专业设置却又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教育部需要适当控制新增专业的规模,严格审核办学资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供需平衡,毕业生才能更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