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


【开栏语】本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林琳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致力于中医体质平衡、保健养生和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预防治疗调理,将介绍阴平阳秘健康生活知识,日常保健技巧,养肺护肺常识,并介绍肺部结节,肺癌,间质性肺病,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各种病毒和细菌性肺炎,急、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各类呼吸疾病的预防、治疗、日常调理及肺康复。
第116期 诊室故事
陈伯的孙子感染了支原体肺炎,照顾孩子两天后陈伯自己也中招了,且病情严重,高烧不退,气喘,剧烈咳嗽,头痛,浑身乏力,吃了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布洛芬两天后依旧发热,胸片结果示左上肺及右下肺斑片影。于是家人赶紧送陈伯住院治疗,查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后使用莫西沙星并结合中药治疗,两周后肺部阴影明显吸收顺利出院。
但出院后陈伯还有咳嗽,咽喉气管内痰堵,气上冲喉,身体虚弱,怕冷,汗多,睡眠极差,口干口苦,易疲乏气短,无胃口。于是陈伯来到广东省中医院林琳教授的门诊。林教授指出这是肺炎后气阴两伤、湿热未除、疏机不畅所致。于是开具益气养阴、清热祛湿、宣肺理气的中药处方,陈伯吃过后好了不少,咳嗽减轻,口干苦消失,睡眠大大改善。遂来复诊继续调理身体。他咨询林教授:支原体肺炎现在大流行,家里人平时该如何预防呢?

感染后康复阶段需注意哪些?
支原体肺炎康复后,虽近期一般不易再感染,但病后身较虚弱,康复调养应注意以下事项:
(1)加强营养,吃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
(2)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锻炼,但不宜剧烈运动。
(3)康复后还有咳嗽、疲劳乏力、怕风冷等不适症状时,可采取中医药调理巩固。
(4)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养肺操等功法锻炼也有益,可优先选择在户外阳光充足的时候做,每天20-30分钟,能帮助提升肺气,增强身体免疫力。

做好预防最重要!
(1)避免去人群密集和密闭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尽量戴口罩。
(2)注意手卫生,勤用肥皂、洗手液洗手,或用消毒洗手液消毒双手。
(3)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4)清淡饮食,多喝温水,少吃难消化、煎炸油腻的食物。
(5)深秋时节须防寒保暖,早晚温差大,关注天气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6)适量进行运动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
(7)学校、办公室等场所人口密集,最容易导致集中感染,需经常消毒、通风,做好管理。
Tips: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的疫苗,因此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十分关键!
调补药膳推荐

1. 预防患病
西洋参鸡汤
材料:西洋参 30克,鸡肉 500克,红枣、生姜少许。
做法:鸡肉切块,沸水中焯水后洗净沥干。西洋参用清水浸泡10分钟后沥出。炖锅中加入姜片、鸡块、红枣、西洋参,加入清水没过食材。大火炖半小时,调成中火继续炖1小时,调味即可。此汤适合体质偏热人群食用。

北芪沙参老鸭汤
材料:北沙参30g,老鸭一只,生姜、枸杞、黄酒少许。
做法:将水烧开,放入老鸭焯水,捞出撇干净浮沫。将老鸭放入炖盅里,加入少许黄酒、枸杞、姜和北沙参,文火炖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此汤适合体质偏寒人群食用。
2.病后康复
沙参玉竹水鸭汤
材料:玉竹20克,北沙参30克,百合15克,水鸭1只,生姜若干片。
做法:将水鸭焯水,所有材料洗干净一起放入砂锅,加入2L水,武火煮开文火煲2小时,调味饮用。
杏仁炖雪梨
材料:杏仁15克,雪梨1个,冰糖20g
做法:杏仁去皮打碎;雪梨去皮切片,加入冰糖,水适量,隔水蒸煮1小时。每天早晚可吃1次,对病后咳嗽有益。

林琳诊室 | 肺结节体质有差异,饮食调护各不同
林琳诊室 | 肺结节≠肺癌,如何鉴别肺结节之良恶?
林琳诊室 | 秋意凉,慢阻肺患者谨防急性加重
医学指导:林琳,主任医师,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国医大师周仲瑛、洪广祥、晁恩祥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委,世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科学研究,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哮喘、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肺癌、肺部结节、各种原因的急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康复治疗技术,以及️擅长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擅长体质平衡健康调理。
牵头制定《慢阻肺中医肺康复指南》和《中成药治疗成人流行性感冒临床应用指南》。参与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等多项行业指南。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全国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全国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编出版专著6部,发明专利4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州市科技进步奖等9项。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七楼治未病门诊
周四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门诊三楼特需门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团队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成立于1986年,30多年已建设成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过硬,综合服务能力强,行业学术地位高的学科,被遴选为国家华南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行业知名度。
专科围绕慢阻肺、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节、间质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慢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碍等慢性肺系疾病进行深入的临床与理论机理研究。通过挖掘和传承古今经验,开发系列特色外治疗法和内服方药,学术水平在全国中医院领先在前。
专科团队擅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涵盖疾病早期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管理等核心内容。专科中医特色鲜明,开展自血疗法、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医肺康复等中医特色治疗,对慢性咳嗽、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疾病确有疗效。同时还开展肺功能测定、多导睡眠监测、支气管镜检查、FeNO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现代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
执行编辑:竹心有天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