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气温一上升,血管的问题就多了。全国多地高温刚持续一周,一线医院脑梗病人数量明显增多。
医生说得很直白,气温不是直接原因,但它会激发体内本来已经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这类人群,血管早就开始老化,温度一高,水分丢得快,血液浓了,堵塞就随时可能发生。
医生在查房时讲过一句话,不少人听了觉得夸张,但其实是很实在:“这天宁可躺着不动,也别乱动出错。”
不是鼓励久坐,而是提醒很多人,脑梗真正来的时候,不是因为动得少,是因为做错了事。
高温天气下,血管的反应速度变慢,一些平常看着没事的动作,在这个时候就变成诱因了。
最容易出事的不是那些重症患者,而是那些自己觉得还能动、还能出去的人。
有个六十岁的老人,平时血压控制得不错,这几天天气热,中午还坚持出去快走。
走回来出汗多了,头晕了一下,就坐在小区门口歇着,结果五分钟后倒地不起,送医院脑梗确诊。他家人特别不理解,说不是说运动好吗?
医生反问了一句:你觉得是运动本身的问题,还是时机不对的问题?高温时段运动,对血管来说不是锻炼,是逼它承压。
很多人一到热天,就有个习惯,猛灌冰水。这行为从肠胃层面确实解暑,但对大脑的血管,是直接刺激。
人在高温环境中,外周血管本来扩张,身体正在调节核心体温,突然大量冰水灌进去,胃肠道神经反射强烈,心率会短时间跳快,血管开始收缩,导致血压快速波动。
这种波动在动脉硬化人群中,极容易撕裂动脉内皮,形成血栓。
一项上海地区夏季门诊数据就显示,脑梗发作的高峰期出现在午后2点到4点之间,大量病人在发病前刚喝过冰饮。
医生说,这不是冰的问题,是不该喝的时候喝了。
还有一种情况更常见。空调房里坐久了,出门时没过渡直接暴露在高温下。
这种温差刺激,会让血管瞬间收缩。人的血管弹性随着年龄下降,温差变化对年轻人可能没事,对老年人却是根本承受不住的冲击。
最容易出问题的是颈动脉和椎动脉,这两条血管负责大脑后循环的供血,一旦被气温引发的收缩卡住,脑供血立刻下降。
部分人会表现为眼前一黑、头晕、走路不稳,如果这时还继续走动或低头系鞋、弯腰扫地,那发病几率成倍上升。
中午洗热水澡也是很多人犯的错。表面看是放松,实则对血压造成极大负荷。
热水会加速表层血管扩张,核心器官的血液供应会被抽调,心脑供血短暂不足。
年轻人可以快速调节,老年人就不行了。医生在抢救室里见得多了,有人洗完澡一坐下就开始语无伦次,送到急诊时意识已经模糊,影像显示脑梗。
洗澡时间点选错,水温控制不好,就是脑血管事故的直接催化剂。
很多人不知道,人在高温环境中,血液黏稠度不是线性上升,而是跳跃式的。
体内水分流失超过2%,血液黏稠度就开始明显增加。这个“临界点”一旦被突破,血栓形成的速度会非常快。
特别是患有房颤、血脂高的人,这类人血液本来循环就差,高温下血管进一步收缩,就更容易形成堵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夏季高温时段脑梗住院人数同比冬季增加了15.2%,其中超六成是初发,之前无明显症状。
大家老说天热就多喝水,这话听起来对,但很多人没理解喝水的“方式”。不是一次灌一大杯,也不是口渴才喝。正确方式是分时分量,不断补充。
人体调节血液浓度靠的是肾脏和血管内皮,一次性大量喝水,会让身体水盐平衡紊乱,反而增加心脏负担。
更重要的是,晚间如果水喝多了,夜尿增多,睡眠被打断,也会导致血压波动。很多凌晨发病的脑梗,其实跟半夜频繁起夜有关。
日本一项对8600名老年人的调查指出,夜间排尿超过2次的人群,脑梗发生率高出42%,主要原因就是夜间血压反复起伏。
还有个很多人想不到的事,是吃药时间。高血压药在夏天不少人自行减量或者间歇吃,觉得出汗多,血压低了,用不着吃药。
这种随意停药的行为,在医生眼里就是自残。夏季血压昼夜差更大,早上低不代表全天低,中午和傍晚反而可能反弹。
药物控制是为了稳定这种波动,不是看某个时间点的数值。北京宣武医院的随访数据显示,夏季脑梗患者中,有23%的人发病前一周有擅自停药或换药行为。
站在医生角度看,最怕的不是病重,而是病人对病的理解太轻。有些行为看起来无害,但在特定环境下,是高风险触发点。
久坐不好没错,但乱动更危险。特别是高温天,不分时段不看状态去锻炼,是非常不理智的事。
很多人总说要“动起来”,但动之前要先看身体有没有准备好。心率、血压、外部温度、睡眠状态、饮水量,这些因素不达标,宁可不动也别乱动。
医生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一个70岁的退休教师,平时挺注重锻炼,夏天早上五点就去跑步。
某天早上突然摔倒,说话含糊,送医诊断脑梗。病人儿子不理解,说跑步怎么还跑出病来了?
医生让他看检查单,发现他前一天晚上吃了火锅,睡得晚,凌晨三点醒来又没喝水,早上起床没吃东西就跑了五公里。
医生说,这不是运动伤害,是身体综合承压失败。气温升高本身不致病,但它会让人的“身体管理能力”下降,很多小问题在这个时候被放大成大问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陶云.ACTED的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