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生活做准备 “70后”“80后”女性走进更年期门诊

2025年04月10日12:10:25 健康 6699

开篇语:ai已大规模应用于医学健康领域,并形成了快速成长的医疗产业新赛道。但ai走进医疗界,不等同于“让ai帮你看病”。
ai的加入,对于患者、医生、医院、企业意味着什么?南都健闻带来医疗界的一线走访。

对很多女性来说,“更年期门诊”不再是新鲜事,但什么时候走进这个门诊、要不要接受长期激素治疗,还有不少谜团待解。

在广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后称广州妇儿中心)的何耀娟医生见证了更年期门诊从门可罗雀发展到目前的一号难求,近期,该院更年期门诊更是乘上ai的东风,联合技术团队打造了自评、科普多功能兼具的ai小程序。

为什么更多女性来看更年期门诊了?更年期门诊、ai小助手能解决什么问题?关于激素补充治疗,目前的女性接受程度如何?近日,南都健闻记者采访了广州妇儿中心妇产科门诊主任、妇科内分泌及更年期专科负责人何耀娟

为老年生活做准备 “70后”“80后”女性走进更年期门诊 - 天天要闻

广州妇儿中心妇产科门诊主任、妇科内分泌及更年期专科负责人何耀娟。


“查来查去查不到原因”后

她们来到更年期门诊

广州妇儿中心是广州最大的妇儿专科医院,更年期门诊属于妇科门诊下的细分专科,于2013年正式开设、放号,到2019年,门诊名称变更改为“更年期与卵巢早衰”门诊,专门接诊更年期与卵巢早衰的女性,为她们提供全方位的长期健康管理。

“很多人觉得更年期不是一种病,不会去医院看,实际上,在女性绝经的前后5年里,80%以上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何耀娟介绍,数据显示,40-65岁女性中约80%会经历至少1种绝经相关症状困扰,如乏力、失眠、情绪波动、潮热、肌肉骨骼关节痛等,但仅25.9%主动就医

潮热、汗多是门诊病人诉说最多的症状,也是许多人明显感受到更年期的第一症状;其次常见的是失眠,“失眠患者往往在心理门诊、睡眠门诊等其他专科转了一圈,再被转介来更年期门诊”;

还有情绪改变、胸闷、体力下降、关节痛等,患者往往也是在其他专科“查来查去查不到原因”的时候,再结合50岁上下的年纪,被转介至更年期门诊。

上述种种不适症状,由女性卵巢功能下降、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引发,是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必然出现的内分泌变化,但作用在不同个体身上,表现症状不一、有轻有重、有早有晚。

总体来说,妇科医生认为,45岁以上进入更年期是相对正常的,45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衰竭,就是“过早绝经”,40岁以前则叫“卵巢早衰”,“过早绝经和卵巢早衰,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人群,不管其更年期症状明不明显,都要积极干预”。


更年期症状的干预有“黄金时期”

其实,更年期的健康问题不是“一过性”的,潮热、情绪改变等只是一个开始,之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持续下降,女性会出现骨量流失、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道萎缩等一系列“老年病”,因为,雌激素对于维持血管弹性、维持骨密度等有很重要的作用。

“很多绝经后女性会因为反复的阴道炎、尿频尿急等问题来看医生,这其实是泌尿生殖道萎缩的症状,不少患者是熬到症状影响社交、生活的程度,才不得不来看”。

在过去,女性对于更年期不适往往“忍忍就过去了”,但一味“忍”不是个好办法。何耀娟提醒,在出现潮热、情绪改变等更年期早期症状后,如果能及时地适当干预,女性不仅可以延缓、减轻不适,还能够预防和延缓上述更严重的“老年病”发生。

而这个干预的“黄金时期”,就在“绝经后10年内或60岁之前”,“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段再来,你的获益会大大下降,如果骨质已经疏松后、心血管已经发生硬化后,激素补充就很难再发挥有效的作用了”。


雌激素治疗致癌?

这种说法已被推翻

雌激素补充疗法是改善更年期症状及预防老年慢性疾病的核心手段,但在开具处方之前,医生会为女性进行相应检查,严格评估,有的女性是存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如:乳腺癌病史、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者近期有过血管栓塞等。

雌激素治疗后,许多病人会感觉到潮热、烦躁情况明显缓解。当然,有的症状需要多方协作,比如更年期失眠。

对于长期的激素治疗,很多人会顾虑“安不安全”、“会不会致癌”。何耀娟解释,雌孕激素有促使发生乳腺癌的说法此前广为流传,使很多女性对激素使用很忌惮,既往研究曾有这个结论,但后来研究人员也发现,当时导致乳腺癌风险增大主要是与雌激素搭配使用的人工合成孕激素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新的药物方案带来的乳腺癌风险非常微小,“相对来说,发生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主要还是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因素、遗传因素”。

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医生会要求患者每年体检、并观察各种相关指标,以跟踪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同时,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小剂量雌孕激素药物进入市场,对于存在激素禁忌证的人群,也有非激素药,如植物药、神经递质调节、中成药可以选用;更年期门诊还会联合中医团队,为有需要的患者进行中西药综合治疗


更多“70后”“80后”在主动走进更年期门诊

“其实,到我们更年期门诊来的患者,都有一定的心理、知识准备,她们对激素治疗的接受度在增加”。何耀娟说,近几年里,她经常去各种单位、企业、学校等进行更年期相关的知识科普宣传,感觉到社会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度、认知度在提升,“最近,主持人李静发布了更年期主题的视频,又引导了一批患者来看我们的门诊”。

她还有个有趣的观察:近些年,正在走进更年期的是“70后”“80后”一代人,她们与传统一辈有很多不同,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这些女性有强烈的“要把自己健康管好”的危机感,在积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准备,“一旦知道更年期治疗不仅是缓解近期症状,还有长期的健康获益,她们就会主动求医”。

对于女性来说,卵巢功能的衰竭、雌激素的下降是一件必然会到来的、不可逆转的事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女性在绝经之后还会有三十年以上的生命之路。在何耀娟看来,人们对更年期的关注、对更年期症状的积极干预,都是新时代女性追求生活质量的一种表现。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更年期’这个说法,但我认为大家不应忌讳,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正视它、管理它,是一件好事,它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你的妈妈、你(男性)的爱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时期”,何耀娟说。


ai小助手帮助40+女性自评更年期症状

随着女性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更年期门诊越来越受欢迎,作为广东省医师协会健康传媒工作委员会更年期保健学组组长单位,广州妇儿中心于2025年3月推出了ai智慧管理工具“更健康”智能评测与科普助手小程序

为老年生活做准备 “70后”“80后”女性走进更年期门诊 - 天天要闻

据介绍,这个ai工具由广州妇儿中心携手复旦大学工研院认知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张立华教授团队推出,其核心功能包括ai症状雷达、自动生成个性化报告、最新前沿科普内容推送、疗效追踪、精准就医导航等。

也就是说,通过这个微信小程序,40+的女性只要回答一系列问题,就可以进行症状自测,ai会生成多维评估报告,帮助女性明确正常或异常的信号,为女性指导就医方向,同时,小程序中还会更新最新最权威的更年期科普,指导女性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远期风险。

为老年生活做准备 “70后”“80后”女性走进更年期门诊 - 天天要闻

何耀娟表示,更年期健康是需要长期管理的事,希望通过这个小程序,让更多的女性在出现不适、走进医院之前就开始关注自己、主动进行健康管理,“今后,我们要把这个小程序向基层社区推广,让更多女性知道,更年期开始前后需要关注什么,给出专业的健康建议”。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游曼妮 王道斌

执行统筹:李文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粤卫信 周密 陈文

设计:叶可可 刘妍妍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闻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现代人睡前刷手机、吃夜宵已成习惯,但2300年前的《黄帝内经》却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主张"空腹而眠"。古人这种反常识的养生法,如今被科学证实:适当饥饿感能让睡眠质量翻倍!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饿着睡更香"的千古谜题。 一、《黄帝内经》到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 天天要闻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后还是感觉浑身疲惫,就像没睡过一样。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唠唠,为啥刚睡醒身体却还是很累。 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睡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强调了合理作息对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 天天要闻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钟亚春76岁的吴奶奶近日从甘肃兰州坐飞机来到湖北武汉,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5月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病房内,老人术后疼痛大为缓解,即将出院的她拉着医护的手道别。老人拉着医护的手表示感谢 通讯员 代雨朦 摄吴奶奶家住甘肃省兰州市,育有一儿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 天天要闻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忽视了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毁灭性伤害,不知不觉中,血管就悄悄“报废”了。那么,哪些习惯会加速血管的“报废”?出现哪些异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来看 年轻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报废 ■高糖饮食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夜宵,这些习惯会不断腐蚀血管内皮,让血管壁“坑坑洼洼”。■高...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 天天要闻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来源:新闻晨报】此前被媒体报道的 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出现“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两篇涉及文献均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 天天要闻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变快,负担加重的心脏更需要保护。中医五行学说里,夏季对应“火”,而人体五脏的心也属“火”,因此,传统医学提倡夏季“养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立夏要“养心”的原因,并推荐几个日常方法。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为什么要“养心...
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 天天要闻

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医药圈的4月,迎来一波首家过评药品的“小高潮”,这些药品不仅突破技术壁垒,更有望改写市场格局。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本月倍特药业、福元医药、立方制药等22家企业的24款药品(按批文号计)首家过评,共23个品种。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学家发现,修复失衡肠道菌群,比起粪菌移植,多吃膳食纤维或更关键丨科学大发现 - 天天要闻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学家发现,修复失衡肠道菌群,比起粪菌移植,多吃膳食纤维或更关键丨科学大发现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肠道微生物已经成为我们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肠菌对各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参与程度超乎我们想象,因此也有很多针对肠菌的干预疗法出现,例如粪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过粪菌移植来恢复平衡的肠菌组成,首先需要目标菌群能够定植,而这又受到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期发表在《自然》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