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很多人经常被脑卒中、脑中风、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等一堆名词绕得云里雾里,有必要用几个等式理清一下:
1、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事件,老百姓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形象描述为“中风”。
脑卒中=脑中风。
2、脑卒中主要由脑血管问题引起,分为两种,一种是血管堵了,血过不来,叫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一种是血管爆了,血渗出来,叫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
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
3、脑栓塞会导致脑梗死,它是血栓脱落引起,随机发生,脱落堵住心血管就是心梗,堵住脑血管就是脑梗。
脑栓塞是脑卒中的表亲,与脑梗相关,有先后关系。
现代社会能威胁人类生命的病症很多,但长期排在第一位的是脑卒中,恶性肿瘤和烈性传染病都屈居其后。临床统计,脑梗的病例占到脑卒中的8成以上,是人们防治的重点。
调查发现,脑梗虽然是突然发生的,但它在发病前的进程,是慢吞吞的,特别是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的。
脑梗来临前,身体会出现6个典型的指示信号,如:
1、哈欠频频,有的人没几分钟就打一个哈欠,这是脑组织缺氧、脑部大范围供血不足的表现。
2、吞咽不利,有的人某个时段经常出现呛咳,同时伴有流口水、疲倦、嗜睡、耳鸣等问题。
3、步态失稳,有的人腿脚无力,走路摇摇晃晃,上下楼梯蹒跚吃力。
4、体感异常,出现剧烈头痛、突然半身麻木无知觉的问题。
5、语言障碍,暂时的讲话不灵活,吐字不清晰。
6、视觉问题,看东西频繁出现重影或突然两眼发黑数秒钟。
重点来了,万一发生脑梗,该如何处理?
大部分脑梗发作时间是夜间、睡觉时,因为睡觉血液速度减缓,血栓风险比白天高,且人体较为平静,给了血栓捣乱的机会。很多人知道脑梗的危害,家里也常备一些“救急药”,突发脑梗死就下意识盯住两种药物:
阿司匹林、安宫牛黄丸。
阿司匹林——抗凝防栓百年神药,治疗脑梗是对症的;安宫牛黄丸——中医救治中风名药,国家保密处方。
实际上,这两个药都不能选。
1、阿司匹林溶栓防栓,但如果是脑出血患者服用,反而会加重病情引起意外,在没有医学仪器辅助情况下,没有人能完全准确判断是脑梗或是脑出血。
2、安宫牛黄丸对症可见奇效,但它只对“热闭”症状有效,“寒闭”是绝对不能用的,如果患者发病时意识模糊混沌,服用固体药丸可能会误吸、窒息。
这些大名鼎鼎的药不适用,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做好1件事: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在等待120送诊期间,让患者平躺,头转向身体一侧,这是防止窒息的正确操作,必要时清除口鼻的呕吐异物,保证呼吸通畅无阻。注意不乱喂药,不喂任何食物和水,也不要采用任何偏方,或者在病人身上乱掐。
不建议自行送医,一方面是不能保障路上病人出现紧急情况的正确处理,另一方面是万一堵车,会耽误救治,而且不一定知道最近的卒中中心在哪里。
为防止脑梗,远离脑梗威胁,要做哪些事?
引发脑梗的因素不少,可区分3个维度,分别处理:
第一个维度,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要认清现状,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等,超过50岁,直系亲属有过脑卒中经历的,就要注意了。
第二个维度,可一定程度上控制的因素,要主动出击,注重日常干预,如代谢类疾病、高血压、慢性炎症、长期偏头痛、睡眠呼吸异常等。
第三个维度,可完全掌握控制的因素,要长期坚持,该改正的改正,该禁止的禁止,如饮食控制和调理、缺乏运动、喝酒、抽烟、肥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