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0日讯 为了避免药物伤肾,老糖友擅停降糖药,结果患上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悔之晚矣。医生提醒:合理的用药益处远远大于不用药,血糖波动的危害远远大于所谓的药物副作用,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用药,控制血糖。
59岁的刘大叔6年前诊断出糖尿病,当时他进行了规范治疗,还戒掉了延续多年的抽烟喝酒的习惯,血糖逐渐控制到正常水平。近两年因为平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刘大叔逐渐疏于管理自己血糖,不再定期监测血糖,甚至认为“是药三分毒”,开始擅自停药,已经戒掉的烟酒也因为难以坚持而“重启”。
今年4月初,刘大叔发现自己出现口干多饮加重伴有尿液中有大量的泡沫等现象,20日,刘大叔放心不下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就医,经过管雅文副主任医师检查,刘大叔糖化血红蛋白10.6mmol/L,尿检提示尿蛋白(3+),尿微量蛋白大于200mg/L,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医生查房。
管雅文介绍,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控制不佳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临床上主要以低蛋白血症、贫血、水肿、渐进性的肾功能损害为表现,一旦发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发展会比较迅速。
“糖尿病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管雅文表示,糖友们不用过分恐慌,坚持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以及对肾脏的影响:
一是定期监测血糖,按时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合理的降糖不仅可以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还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蛋白尿发生、发展,保护肾功能,降低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糖友切不可因为自身因素症状不明显而擅自停药。
二是降压。糖友血压控制情况和糖尿病肾病发展成正比,有效降低血压,可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降低心血管风险。
三是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减肥、积极参与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体育活动等等,鼓励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管雅文强调:糖友积极监测血糖的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查尿微量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如果出现有眼睑以及腿部水肿,尿液大量泡沫等应及时就医,尽早发现病情,及早处理。
(长江日报记者毛茵 通讯员吴萍 郭婵月)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