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0即诊断高血压,专家解读“新指南”的10个要点

2022年11月14日23:06:31 健康 1314

受访专家: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 郭艺芳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单祺雯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颁布。与现行国内外高血压相关指南相比,新指南最大的关注点是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大于等于130/80毫米汞柱。这是继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与2022年我国台湾地区高血压指南颁布后,第三部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指南性文件。“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该指南的制定者之一,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郭艺芳。他表示,《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有十个要点。

130/80即诊断高血压,专家解读“新指南”的10个要点 - 天天要闻

1.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或/和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作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

2.将高血压分级简化为二分法: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或/和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为1级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或/和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为2级高血压。

3.推荐成年人采用经标准化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规范化血压测量方法同前。

4.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均可作为高血压诊断与评估的依据。诊断高血压优先选择动态血压监测;疗效评估与随访优先选择家庭自测血压。

5.明确推荐高血压患者用富钾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

6.更早启动药物治疗:血压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者立即启动药物治疗;血压大于等于130/80毫米汞柱且伴临床合并症或靶器官损害,或大于等于3种危险因素者亦应启动药物治疗。

7.下调血压控制目标:年龄小于65岁者,血压应控制在小于30/80毫米汞柱;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在小于130/80毫米汞柱;大于等于80岁者,建议首先将收缩压降至小于140毫米汞柱,如能耐受可降至小于130毫米汞柱。

8.将β受体阻滞剂剔除无合并症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降压药:无临床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一线降压药为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CCB(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螺内酯可作为无合并症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第4种药物。

9.更早启动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血压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者,推荐初始治疗即联合用药,优先选择单片复方制剂(ACEI/ARB+CCB或ACEI/ARB+利尿剂)。

10.关于阿司匹林的应用:合并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推荐服用75~100毫克/天进行二级预防;伴有心血管高风险、年龄40~65岁的高血压患者,可考虑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过去,国际通用的高血压诊断定义为诊室收缩压(即高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即低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单位下同),高血压前期为高压达120~139和(或)低压达80~89。此前,美国心脏协会在2017年学术年会上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其中明确:高压达到130,低压达到80,二者符合其一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也就是高压和低压的诊断标准均下调10毫米汞柱。

“我们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值,是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做出的决定,目的是将防控高血压的战线前移。”郭艺芳说,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是连续性的,可使发生心脑肾损害的风险逐渐增加。“近些年,随着新的研究证据出现,也提示我们应该把诊断标准适度下调,这样才能够让普通民众更早关注血压,更早进行合理干预,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呈现上升趋势。如今,又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岂不是很多人“一夜之间患上了高血压”,会不会有诸多担心恐慌?郭艺芳对此解释道:“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原来属于正常高值。现在,按照新指南的定义,这个数值区间属于一级高血压,已经被视为高血压患者。但这类人群中绝大多数人是不用吃药治疗的,只需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即可,比如改善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戒烟限酒、少吃盐等。通过一系列组合措施,能有效干预血压,使血压达标。”郭艺芳强调,这个措施不仅仅能降低血压,对控制血糖血脂也非常有效。“但是,如果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心衰脑梗糖尿病,这类人群就要积极干预,服药治疗。”▲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小小樱桃营养高,这类人却要当心,别因贪嘴惹麻烦 - 天天要闻

小小樱桃营养高,这类人却要当心,别因贪嘴惹麻烦

【来源:各界导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南宋词人蒋捷笔下的樱桃,正应了当下红艳艳的樱桃挂满枝头,走向市场。樱桃口感酸甜浓郁,脆爽多汁,是夏初的时令水果。跟小个头、晶莹剔透、软嫩多汁的本土樱桃相比,欧洲甜樱桃个头更大、颜色紫
50岁如何避免“断崖式衰老”? - 天天要闻

50岁如何避免“断崖式衰老”?

50岁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人体内的激素平衡发生变化,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个50岁左右的时间点被日本老年健康专家和田秀树称为“思秋期”,和日语中的“思春期”(即青春期)相对应。
离上市更近的佰泽医疗仍受桎梏,难道民营医院“长坡厚雪”是伪命题? - 天天要闻

离上市更近的佰泽医疗仍受桎梏,难道民营医院“长坡厚雪”是伪命题?

文 | 医药研究社对比庞大的公立医院系统,扎根肿瘤细分赛道的民营医院靠“小而美”出圈,通过差异化布局,一定程度避开了公立医院的主战场,也成为填补医疗服务缺口的重要拼图。这一赛道的明星企业不少,比如美中嘉和,该公司属于国内民营肿瘤医疗第一梯队,去年1月于港交所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美中嘉和上市首日即遭遇...
新冠病毒抬头?钟南山:不必恐慌,要重点关注这类人群 - 天天要闻

新冠病毒抬头?钟南山:不必恐慌,要重点关注这类人群

新冠病毒又活跃了?5月1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接受记者专访,对新冠病毒流行趋势做出最新判断。“这一轮新冠感染整体上可防可控,不必恐慌。”钟南山提醒,对于部分65岁以上且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存在一定危险,建议感染者要在48小时内尽快服用特效药,如来瑞特韦、先诺特韦和民得维等...
身居闹市,心向自然,城里人也能养出山野好身体 - 天天要闻

身居闹市,心向自然,城里人也能养出山野好身体

“天天困在楼房里,吸着汽车尾气,吃的外卖快餐,这身子骨能好吗?”您是不是也常听老邻居们这样抱怨?别急着叹气!咱老祖宗《黄帝内经》早说了:“人以天地之气生”,住在城里照样能“偷”来山野的养生诀窍,关键得懂这“闹市中取静”的门道!
58天瘦了18斤,我明白了!为什么一吃晚餐,体重就下降了 - 天天要闻

58天瘦了18斤,我明白了!为什么一吃晚餐,体重就下降了

去年冬天有位客户找我,说自己尝试过各种方法却总在体重上“卡壳”。她提到以前为了控制体重,晚上只啃黄瓜或喝代餐粉,结果半夜饿了,第二天反而吃得更多。后来我们调整了她的晚餐模式,58天后她发来消息:“原来晚餐吃对了,身体真的会自己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