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2023年03月13日23:36:02 心理 200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青春期孩子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叛逆。所谓叛逆,其实是成年人视角对青春期少年行为的理解。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成年人主观上认为,孩子的行为离经叛道、不合逻辑、不被大众所接受。

诚然,出现叛逆行为的青少年内心脆弱敏感,行为模式较为偏激。

但是也应该认识到,青春期是每一位青少年走向成人的必经之路。哪怕道路曲折,也应该选择直面和正视青春期会出现的问题。

父母适当地调整一下看问题的视角,学会移情和换位思考,也许更容易找到情感共鸣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叛逆,是为了证明我存在

这个时候的青少年想法与众不同,他们既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但却又没办法完全做到远离父母。

因为之前整个儿童时期处于父母的荫庇之下,他们开始担心,父母会不会永远把自己当“小孩”。

于是,他们常采取自以为是地采取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表现出与父母、老师甚至社会规则的反抗倾向。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而青春期的一些表现,其实正是他们向老师和家长证明自己存在感的一些方式。

在习惯了低调和安稳的成年人的视野里,青春期孩子的这种叛逆行为不仅不可爱,甚至还有点可笑、可恶。

他们的行为模式总是较为偏激,对大众一致认可的传统观念总是特立独行地表现出极端抵触行为。

总希望与众不同,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教育”;哪怕实质上认可他人的想法,也要在语言上、行动上不同意别人的看法。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由于社会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欠缺,青春期少年的行为往往极具冒险性,但是他们盲目自大、不计后果,甚至意识不到后果的代价。

在看待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方面,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从个人视角看待问题。

同时,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导致情绪波动大,同时内心世界又极为脆弱敏感,悲春伤秋,遇事一点就炸。

在看待规则方面,他们对父母、老师的管教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在家顶撞父母,在学校挑战规则,与老师对立。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遇事冲动、易怒,这几乎是大多数成年人对青春期少年的刻板看法。

冲突,是我真正长大的代价

但青春期孩子叛逆行为只是表象,青春期开始后,孩子开启了生理发育的阶段,受激素水平影响,他们看上去浑身充满力量。

这种身体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也让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陌生、好奇甚至是不安。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青春期完成身体的成熟转变后,虽然他们在生理上接近成年人,但是心理上的变化并没有与生理进展同步。

他们在学校里、网络上学到各种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却没有经过社会历练,导致理论框架与实践经验之间存在缝隙。

社会经验不足直接导致他们思维方式还是比较简单,行为方式莽撞粗暴,情绪上多变且不稳定,心理上容易对父母、老师产生反叛、抵触情绪。

他们非常渴望别人把自己视为一个成年人,但实际是他们的能力又不足以令人采信,于是陷入自我质疑之中。

此外,经济上不能独立,这与他们心理上的独立意识产生了直接冲突。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外在,会有意识地开始打扮自己,十分渴望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

特别是异性,懵懂的爱情观让他们意识到儿时的异性玩伴可能不仅仅只是搭伙做游戏的小朋友。

这种青春期的心理萌动与并非完全独立个体之间的冲突也令他们很苦恼,继而在行为表现上往往以叛逆、极端的方式来自我证明。

孩子,其实我爱你所有的模样

面对青春期少年的叛逆行为,父母要持平常心,并努力试着去理解和包容孩子。

对待孩子的叛逆心理行为,不要过分解读,更不能从道德品质的高度过分解读。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叛逆期是一个正常的时期,只是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需要家长和老师多一点耐心,用柔软的方式、心平气和的与之交流沟通。

叛逆的孩子喜欢表现出对他人表扬的蔑视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鼓励和夸奖。

相反,更应该常常鼓励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优点所在。不要攀比别人家的孩子,在与孩子聊天时,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地表扬鼓励。

在话题的选择上,父母也应该十分慎重,因为此时的孩子总是敏感的。在和孩子交流时,不要动不动就是谈论学习的话题甚至只谈学习。

长此以往,他会认为父母是个唯分数的机器,无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再慢慢切入主题,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和防备。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如果孩子做错了,一定记住,不要当众责备和羞辱孩子,在一个属于你们的空间里,以温和的方式开导和才华,以免其自尊心受到伤害,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对叛逆的孩子,措辞的尺度尤其要注意,这样的一些表述是绝对禁区:“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你简直就是猪”“你给我滚吧”。

孩子会叛逆,父母也不是万能的,也会情绪失控。但是,在愤怒的情况下不要教育孩子。

合适的方法是家长首先调整情绪,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对话,注重立场而不是力度,用理性的态度去解决冲突。

不难发现,大多数有极端叛逆行为的孩子往往缺失温暖有力量的家庭教育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家长和学校应当保持密切的联系,做到对孩子知根知底,及时掌握孩子的表现情况。

总之,对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家长应避免使用强压的做法。

棍棒教育可能在一定情形下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其负面影响却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不如给予他一定的释放空间,让他可以自由地、随心所欲地成长。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结语

说服永远比压服更有效。除了家庭教育,学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认识到青春期少年的特点,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进行职责与批评。

要学会转换角度,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与感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面对叛逆的青少年,特别要注意摒弃唯分数论的做法,不要给他们施加无形的压力。叛逆的青少年都是自我意识较强的人,这种青少年一般更具有创造力。

教师更应该用心发现每位学生的才华,正面引导和教化,去帮助他们成材。

家有青春期少年,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叛逆”,走进孩子的内心 - 天天要闻

叛逆少年精神上更加独立,更有自我想法,如果能指导他们树立人生目标,将其往正面方向引导,或许能够改变他们的一生。而这,也需要来自社会的共同关注。

例如,社会工作者要协调社区和社会可利用资源,开展相关活动,为学校提供有力支援,促进学生的发展。

还应该协作共管,防止学校周围的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消除暴力隐患,致力于创造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青春期对话》

《别和叛逆期孩子较劲》

《解码青春期》

《心理学与生活》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