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学之反馈效应:用好“及时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2024年01月04日20:15:31 心理 1372

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群人分成4个小组,每次工作后给予不同的反馈。

他对第一组进行鼓励和表扬,对第二组则严加批评和训斥,对第三组不做任何评价,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对第四组也不做任何评价,但将他们与前三组隔离。

家庭教育心理学之反馈效应:用好“及时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 天天要闻

结果显示:第四组成绩最差,第一组和第二组成绩都比第三组好。其中每次都受到鼓励的第一组学习积极性最高,成绩不断上升,而经常被批评的第二组成绩有一定波动。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及时对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动机,对学习和工作起促进作用。而且,适当激励比批评效果好,有评价的效果明显比不闻不问好。

这种心理现象就是著名的反馈效应。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如果能合理运用反馈效应,能更快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方向,有针对性进行教育,使亲子沟通更为顺畅,教育效果更好。

家庭教育心理学之反馈效应:用好“及时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 天天要闻

给予正向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案例一:妈妈去参加家长会,被老师告知孩子上课喜欢跟同学说小话,学习不认真,成绩下降。

回到家,孩子正焦急地等着,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怕老师向家长告状。看到妈妈回来,他忐忑不安地问:“妈妈,老师说什么了?”

没想到,妈妈却说:“老师夸你聪明呢,说你这段时间虽然听讲不太认真,但成绩下降不多,基本的知识点都能掌握。如果你上课能更认真听讲,成绩一定会进步的。”

“真的吗?老师真的表扬我了?”孩子很惊喜,“我以后一定认真听讲。”之后,孩子果然认真听讲,成绩也慢慢进步了。

家庭教育心理学之反馈效应:用好“及时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 天天要闻

这个案例中的妈妈就是应用反馈效应帮孩子改正错误,树立自信心。

孩子表现不好,妈妈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将老师的话美化了一下,给孩子一种“老师没有放弃我,我还是能学好”的反馈,孩子因此自信心大涨,并对老师产生感激和亲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之后孩子开始认真学习了。

孩子完成一件事后,父母如能及时给予正向反馈,表扬好的言行,指出不好的言行并进行鼓励和指导,孩子才会明辨是非,培养出正确的三观。

家庭教育心理学之反馈效应:用好“及时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 天天要闻

注意孩子的反馈,调整教育方向和对策

孩子的言行是他们接受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是他们主观感受的反馈。父母要随时观察孩子的言行,注意其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和对策。

案例二:妈妈陪六岁的小勇玩积木,在拼一幅图案了妈妈总是拼不对,小勇说妈妈:“笨妈妈,你真是一个蠢蛋!”妈妈被惊呆了,大怒吼道:“你是从哪学的?怎么可以说粗话骂人!”

小勇被吓到了,小声解释说:“我没骂人,我们班同学都是这样说的。”

妈妈看到儿子惊吓的样子,醒悟过来,平息自己的怒气,对他说:“这就是一句骂人的粗话,你这样说妈妈,妈妈很伤心的。”

小勇说:“可是我们班同学都这样说,大家也没伤心。"

妈妈说:“你们还小,不清楚什么是粗话,等你们长大后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跟大人一样生气的。这句话是一句骂人的话,对别人这样话是很不礼貌的,我希望你做个礼貌的人,以后不要这样讲话。”

家庭教育心理学之反馈效应:用好“及时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 天天要闻

孩子之所以说粗话,很明显是受到小朋友的影响,他并不懂得那样说不好。妈妈能注意到孩子反馈出来的信息,不因孩子的“狡辩”而继续生气,而是及时把道理掰开讲给孩子听,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孩子有不良行为,有些是因为不懂事,有些是因为侥幸心理,当然,也有个别是故意犯错。不管哪一种,父母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其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如果孩子有“狡辩”行为,父母要及时调整教育的方向和对策,对孩子晓之于理,不要一味生气发火,发火虽然能一时镇住孩子,但也可能造成孩子再也不敢跟父母说心里话,反而不利于父母发现问题。

家庭教育心理学之反馈效应:用好“及时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 天天要闻

父母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案例三:小美沉迷于看手机,就连吃饭都不放下手机。爸爸批评了她,她回嘴:“你自己不也天天看手机吗?你能看我怎么就不行?”爸爸顿时哑口无言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确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行为是父母行为的反馈。父母的行为正确,孩子一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父母如果做得不对,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像上面的案例中,父母自己每天都在刷手机,却要求孩子不看手机,那孩子怎么会听呢?

家庭教育心理学之反馈效应:用好“及时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 天天要闻

很多父母喜欢跟孩子讲道理,立规矩,殊不知,“言传身教”中的身教更重要!因为孩子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处事的。

那些经常出口成脏的父母,是很难培养出文明礼貌的孩子的;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也别怪孩子整天在外打架。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父母首先得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否合理,有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果没有,那就从自己改起吧。

比如说,想要孩子不看手机,父母要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读书;想要孩子彬彬有礼,父母要举止文明;要让孩子不随意跟人打架,父母自己就不能经常动武。

总之,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反馈到孩子身上,才有良好的行为和文明的举止。

家庭教育心理学之反馈效应:用好“及时反馈”,激励孩子进步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

我是@颖妈育儿记,一个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中年老母,关注我,一起修己育儿,与孩子共同成长。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个观音,测上天赐你什么样的人生? - 天天要闻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个观音,测上天赐你什么样的人生?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个观音,测上天赐你什么样的人生?选择A的你:你的人生将是和平、和谐和充满爱的。你注重精神成长和内心的平静,因此你会倾向于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你可能会成为一位心理学家、咨询师或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人处理内心的困扰和痛苦。选择B的你:你的生活将是慷慨和慈悲为怀的。
心理测试:四个玩偶选一个,测你有怎样的性格? - 天天要闻

心理测试:四个玩偶选一个,测你有怎样的性格?

心理测试:四个玩偶选一个,测你有怎样的性格?A:你是一个纯真、善良、乐观的人。你非常注重感情,总是积极面对生活,并且对待他人充满爱心和善意。你的性格中有一种母性的光辉,通常你比较擅长照顾和关心他人。
接纳强迫症,和强迫症共处 - 天天要闻

接纳强迫症,和强迫症共处

强迫症患者每天无休止的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让患者始终处于焦虑不安、恐惧害怕的痛苦中,每天都非常的煎熬,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他们非常排斥强迫症,一心想着和强迫症对抗,想早日摆脱强迫症。
心理学家:不推荐选择漂亮的女性为妻 - 天天要闻

心理学家:不推荐选择漂亮的女性为妻

近年来,社交媒体和广告行业对外貌的过分强调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外在美。然而,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不推荐选择漂亮的女性为妻。他们认为,过分追求外貌可能对婚姻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学家指出,过于关注外貌可能导致忽视更为重要的品质和价值观。
心理测试:哪处风景让你沉沦,测出这辈子你活得容易? - 天天要闻

心理测试:哪处风景让你沉沦,测出这辈子你活得容易?

心理测试:哪处风景让你沉沦,测出这辈子你活得容易?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眼前的风景或许能为你揭示未来的走向。那么,哪一处风景最让你心动,愿意为之驻足呢?ABCDE测试结果仅供参考选择A的你,生活中注定不会轻松。你拥有一颗聪明的大脑,总是能洞察先机,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规划。
改变拖延症只需三步 - 天天要闻

改变拖延症只需三步

拖延症,这个看似无害的习惯,实则像是一个无形的“时间小偷”,悄然间偷走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然而,改变拖延症并非遥不可及,只需三步,我们便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第一步,认清拖延的根源。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内心深处对任务或挑战的恐惧和逃避。
以身作则的力量 | 细说心语 · 心理老师日志 - 天天要闻

以身作则的力量 | 细说心语 · 心理老师日志

“哼!我没有丢,我不接受惩罚!”在心理课堂游戏环节中,一个学生大喊。维持原判还是知错就改?心理游戏(击鼓传花)时,一名学生违规了,学生不服气不愿意接受惩罚,我当时的处理是,既然不遵守规则,那就出局不能参加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