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繇平定半个豫章的曲折,及吸取教训对其开明治理始末

196年,过江东的孙策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普通百姓的政策,将刘繇分割包围在狭小的曲阿周边。

使代表士族阶层的刘繇,从民心到战略都陷入了孤立被动,因而不得不放弃曲阿,采纳了谋主许子将的建议,从曲阿北边的丹徒,沿长江逆流而上,抵达豫章郡彭泽县上岸。

(刘繇军从丹徒撤退到彭泽)

彭泽县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现属江西省九江市,因位于古称彭泽的鄱阳湖口而得名。

坚守在孙策后方秣陵县南营寨的笮融等刘繇势力,也都陆续赶到彭泽集结。

刘繇的东莱老乡、故友太史慈,途径丹阳郡芜湖县时登陆上岸,潜入了丹阳郡西部,纠集人马与孙策军打游击,以作为豫章的屏障。

(太史慈留在丹阳守护刘繇立足豫章)

豫章局势

从地图上看,豫章郡与王朗会稽郡相连,都是接受刘繇这个扬州牧管理的地方,似乎可以连成一片。

然而两郡间有武夷山怀玉山天目山相隔,且都是没怎么开发的地方,两郡几乎可视为相隔天远,无法交通的状态。

(刘繇到彭泽时的豫章局势)

在豫章郡内部,此时又是南北分裂的状态,南部丹阳人僮芝已于195年矫诏自封为庐陵太守。

献帝兴平中(195年),孙策分豫章立庐陵郡。-《晋书·地理志》

这条记载明显是错误的,孙策正式立庐陵郡的时间是在取豫章郡后的199年。

然而兴平中庐陵郡已存在的事实,却并非空穴来风。

又丹杨(通阳)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诏书为太守。-裴注《三国志·太史慈传》引《江表传

在孙策立庐陵郡之前,僮芝已自立为庐陵太守,庐陵郡已事实存在。

我们来看一下194-195年豫章郡的历史背景。

194年,因曹操屠戮徐州诸葛玄诸葛亮姐弟从徐州琅琊带到淮南,然后被袁术任命暂代豫章太守。

(诸葛玄和袁术刘表关系都很好)

到任后,又被刘表正式表为太守,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引《献帝春秋》指明了其治所设在南昌城。

然而诸葛玄为袁术所任,朝廷并不愿意承认他,于195年派任汉末名将朱儁之子朱皓为豫章太守。

当时朝廷与豫章远隔万里,中间又有众多势力阻隔,朱皓要从长安带兵到豫章上任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向同为朝廷任命的扬州牧刘繇借。

正因为有这层关系,刘繇、许子将才毫不担心到豫章后,朱皓肯不肯接受的问题。

于是,195年朱皓率兵向诸葛玄发起了进攻,企图获取在豫章的正统地位。

而得不到袁术支援的诸葛玄,也彻底转向了刘表。

两位豫章太守在北部打得不可开交,没人顾得上南部。

于是在南部庐陵县的僮芝,矫诏分豫章南部新设了庐陵郡,自任庐陵太守,独立割据。

(朱皓是朱儁的儿子)

整理一下。

刘繇初到彭泽时,僮芝已在豫章南部分出庐陵郡自立;豫章北部,刘繇这边的朱皓,进攻占据南昌城的诸葛玄,久久僵持不下。

赶走诸葛玄

刘繇一到彭泽,便开始布局攻打诸葛玄,着手夺取豫章。

笮融的人马先一步抵达,已修整好。刘繇便令笮融所部,前往帮助朱皓攻打诸葛玄。

许子将,正是主持月旦评的许劭,看人很准。

他对刘繇说:

“让笮融出兵是势不得已,他是个不顾名义胡作非为的人。朱皓又太推诚信人,要提醒他注意提防笮融。”

(许子将是有实才之人)

果然在朱皓、笮融将诸葛玄赶到西城,占领南昌城后,笮融杀死了朱皓,自领太守事务,入住城内郡府。

(裴注《三国志·刘繇传》引《献帝春秋》)

消灭笮融

笮融此时敢背叛刘繇夺豫章自立,一是不惧刘繇溃败初到,二他确实是有资本的。

下邳时,他督三郡漕运,每次举办“浴佛会”都花费无数,可见贪墨之重。离开下邳南下时,跟随的信徒就上万,马三千匹。(《三国志·刘繇传》)

回到丹阳郡,经历秣陵与孙策之战,信仰不够坚定的都已逃走,留下的可谓死士。

笮融是陶谦的丹阳老乡,出身丹阳兵,手下信徒定有不少丹阳兵。而有钱就有坚甲利器。

故此时的笮融军是丹阳兵+宗教信仰+装备精良+骑兵多的组合,夺取南昌城后,又获得城内充足的粮草,和坚固的城防。

(笮融及追随者不一定有剃度)

有这样的实力,他笮融自然想把刘繇推进长江,独占豫章。

果然,刘繇得知笮融反,南下攻打,结果反为所破。

还好刘繇是有大名望的士族精英,得到了豫章部分县的支持,卷土重来终于打败了笮融。

笮融逃到了山里,后来“为民所杀”。

刘繇在豫章的统治

我们都知道,佛教信仰是很容易被苦难的底层百姓接受的,有很强的传播性,就如当初笮融在下邳对佛教传播的繁盛。

然而笮融这次在豫章却不灵了,重点是被“民”所杀。

这就说明刘繇在豫章,经历了一个与笮融争夺豫章普通百姓民心的较量过程。

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土,非其长也。-《三国志·刘繇传》

陈寿评价刘繇注重磨砺自己名节,但守护宽广的领土,并非所长。

(刘繇能反省自己的过失)

在曲阿,孙策争取到了普通百姓的拥护,让代表士族阶层的刘繇不得不承认失败逃走,这让磨砺名节的刘繇一定有个痛苦的反思过程的。

所以先已是扬州牧,却在后来到豫章后被华歆等人称为“刺史”。

这大概是刘繇反省罪己,自降为扬州刺史的缘故。这才符合“藻厉名行”的评价。

吃一堑,长一智。

他看到了争取百姓支持的重要性,便有所行动,兼顾了底层百姓的部分利益,故而在与笮融佛教传播的博弈中,未落下风,争取到了民心。

纵观史料,刘繇到豫章后,逃到西城的诸葛玄,和庐陵的僮芝都没什么改变。

站在刘繇此时的处境,不动他们是务实的。

西城,属于当时的豫章郡海昏县,后来孙权海昏以西城为治所设了西安县,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石渡乡新丰村西安里。

(刘繇的半个豫章局势图)

到此的诸葛玄,将诸葛亮等家人送到了刘表的襄阳安居,自己为刘表继续据守。

许子将当初在劝阻刘繇别去会稽郡,来豫章时,建构了到豫章后的外交规划,是要依仗刘表、曹操的支持,以阻止孙策的进攻。

所以,与西城的诸葛玄安好,才有可能在豫章危难时得到刘表的援救。

因此,诸葛玄在西城得以安定了下来。

可是在襄阳的家人要与蒯家、庞家等大族联姻,需要殷实的家底,他应该是在西城施行了可耻的搜刮行为。

西城百姓拿他和此时与民为利的刘繇一对比,不得人心,于197年暴动将其杀死。

对在庐陵分半个郡,且已站稳脚跟的僮芝,战端一开,胜负难料。

僮芝只要名义上认可他这个刺史,不构成威胁。刘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不知道他是矫诏的庐陵太守,相安无事便是更好的做法。

毕竟此时刘繇迫在眉睫的威胁,是东边的孙策。

到豫章不久,他的得力助手许子将病死,朝廷派来了和他一样和下邳陈氏很有渊源的华歆,为豫章太守,故而二人合作融洽。

(刘繇和华歆都受过下邳陈氏照顾)

东有义士太史慈为其屏障,刘繇和华歆对半个豫章采取了休养生息,不劳于民的宽松政策(《三国志·华歆传》)。于197年病故,留下上万忠诚的追随者。

开明士族精英刘繇,在豫章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还算完美的句号。

总结

刘繇虽丢掉了江东的“万里之土”,但作为不断磨砺自身名节的开明士族精英,他吸取了失败的教训,经历曲折获取了北部半个豫章,并进行了与民为利的宽松治理。

故而能得到太史慈等众多追随者的拥戴、竭力帮助。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样的优秀士族人物,也是值得可敬的!

#文章首发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