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吴语地区的人们有多么幸福?网友:就凭借这两点不服不行!

2025年06月19日21:33:08 历史 1949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种类繁多。

有人把我国方言分为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一个有趣的话题出现了!

我国方言地区,哪个地区人最富裕?

吴语地区!

有网友会说,不对啊。

应该是粤语地区。

以数据说话。

2025预计GDP过万的城市(不含我国台湾省)。

生活在吴语地区的人们有多么幸福?网友:就凭借这两点不服不行! - 天天要闻

我国GDP过万的城市2025年预计有28个(不含我国台湾省)。

我国吴语地区GDP过万的城市有7个半城市,

分别是:

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常州温州南通(半个)。

吴语地区7个半GDP过万的城市创造了什么奇迹呢?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吴语)

中国经济GDP最强地级市:苏州(吴语)

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无锡(吴语)

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上海+苏锡常(吴语)

中国GDP过万的城市,吴语地区占近25%。

我们看看粤语地区GDP过万的城市有几个?

五个。

分别是:

深圳、广州、香港、佛山东莞

显然,和吴语地区相比,粤语地区经济稍逊一筹。


吴语地区除了经济发达,教育实力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

中国教育最强省:浙江省(吴语地区)。

为什么说浙江是全国教育最强省?

我们看两个表格。

高考“高分”人数全国排名。

2023全国各省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排名。

生活在吴语地区的人们有多么幸福?网友:就凭借这两点不服不行! - 天天要闻

浙江以绝对的优势全国第一!


高考“抽样”统计平均分。

2024年新高考一卷各省语数英平均分(抽样)。

生活在吴语地区的人们有多么幸福?网友:就凭借这两点不服不行! - 天天要闻

浙江同样以绝对的优势名列全国第一。


中国数学基础教育第一市——温州(吴语地区)。

温州地区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顶流数学家。比如:苏步青谷超豪姜立夫白正国杨忠道项武义等。

温州有全国数学实力第一县中——知临中学。

知临中学的数学到底有多厉害?

在浙江,知临中学的数学甚至可以和学军中学、镇海中学媲美!!!


中国五大学科竞赛第一县中——启东中学(吴语地区)。

生活在吴语地区的人们有多么幸福?网友:就凭借这两点不服不行! - 天天要闻

启东中学获得的五大学科国际金牌数量,目前还没有县中超越。

在江苏省,启东中学五大学科国际金牌获奖人数仅次于江苏第一名校——南外

这是非常惊艳的成绩!!!


吴语地区的文化包容性极强。

眼下,苏超足球联赛如火如荼,备受全国关注。

非常有意思的是,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三市竟然在苏超比赛中成绩“垫底”,被网友称为“太湖三傻”。

生活在吴语地区的人们有多么幸福?网友:就凭借这两点不服不行! - 天天要闻

苏锡常同属于吴语地区,相互之间非常团结,从来不拆台。

苏州成为特大城市后,无锡人送出祝福。

同样,对于苏锡常中的小弟常州,苏州和无锡也是格外照顾,从不欺负小弟。

苏锡常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的经典示范。

可以说,苏锡常的和睦相处,是吴语地区文化包容的真实写照。


结语

从全国方言地区的人口和面积来看,吴语地区都不占优势。

但吴语地区却创造了让人羡慕的经济神话,打造了全国一流的教育高地。

务实、勤劳、团结、低调。

这就是吴语地区人们的致胜法宝。

大家说,是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 天天要闻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山东/ 孙延宜专辑/2025年/183(随笔)2025年7月4日,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编发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条规范的赐宴街》,独立寒秋老师看到后,在我们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写的这个随笔“有道理”,然后畅谈了自己对赐宴街命名的意见,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天天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 天天要闻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点半,砖墙后面好像还有东西!”现场木匠小声招呼县文化馆的干部,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为一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的开场。故居修缮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字迹依旧清晰的长信,却把所有人拉回半个世纪前的烽火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