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济济的明朝,朱棣为何会选择身为太监的郑和下西洋?

2021年01月14日19:03:08 历史 1832

明朝时期社会经济发达,中国的水军发展势头很猛,打造的战船也可以进行远海航行。于是乎,中国出海远航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让谁来出海,这又是一个问题。而咱们的永乐大帝,也就是朱棣,经过一番挑选之后选中了郑和,由他来执行这一次远航的任务。可是当时的明朝国势强盛,人才济济,朱棣为何会选择身为太监的郑和下西洋?这就与郑和的身份以及他的功绩有关系啦。

在人才济济的明朝,朱棣为何会选择身为太监的郑和下西洋? - 天天要闻

一、郑和出身回民信仰伊斯兰教,且有出海经验

郑和这个人,在明朝的时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早些年的人生经历,却并没有记载。目前历史上比较被人们认可的说法是,生于云南的郑和是在1381年间到1382年间,明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去云南剿灭元朝余孽的时候,被俘获进入明朝的军队中,那个时候他10岁左右,之前的经历就一片空白。

随后,郑和跟随着明朝的军队返回南京,并且进入皇宫服役。在这段期间里,郑和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加上他出身回民(郑和本姓“马”),信仰方面受到了父辈的影响,是伊斯兰教徒而当时欧洲大陆(西洋)那边也有很多伊斯兰教的信徒甚至是国家。另外,郑和在下西洋之前,就曾经代表过明朝出使日本等国家。这些出使海外的经历,让郑和具备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外交知识和才能。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伊斯兰信仰背景又有航海经验的郑和,就成为了下西洋的选择。当时朱棣和明朝大臣袁忠彻,都觉得郑和有能力顺利完成下西洋的任务。

在人才济济的明朝,朱棣为何会选择身为太监的郑和下西洋? - 天天要闻

二、郑和有统帅之能,率队出海不惧险情

下西洋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作为整个船队的首领,不仅需要丰富的海洋航行知识,还得有一定的统兵打仗能力。毕竟海外不像中原国土那么安定,很有可能遭遇海盗、贼寇打劫船队。一个有统帅之能的人率领船队,才能从危险中全身而退。

而郑和,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了很多知识。早年间也跟随着朱棣南征北战,在战争中锻炼出了很强的军事才能有渊博的知识并且有统帅之能,所以后来朱棣才会选中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后来的事实证明,朱棣选择郑和带队下西洋,是一个十分明智的举措。

在人才济济的明朝,朱棣为何会选择身为太监的郑和下西洋? - 天天要闻

公元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出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之一正式拉开序幕。郑和的船队经过“旧港”(属印度尼西亚)时,旧港的统治者施进卿(广东人)来报说附近的海盗陈祖义很凶横,经常骚扰边境。郑和就去劝陈祖义投降,陈祖义虽是个海盗但也聪明,他想诈降然后趁机袭击郑和船队。哪知道郑和早就识破了他的计谋,率兵把一众海盗打败,生擒了包括陈祖义在内的三大海盗首领。1407年返回中国的时候,郑和把陈祖义一并带回去问斩。

此外,还有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郑和的船队经过锡兰山王国(今天的斯里兰卡)时,锡兰山的国王想要围攻郑和船队,被郑和提前察觉。他率领船队绕过锡兰山直接前往别的地方。返程的时候,郑和再次经过锡兰山。

在人才济济的明朝,朱棣为何会选择身为太监的郑和下西洋? - 天天要闻

而锡兰山国王诱骗郑和在他们国家休整,随后让五万士兵包围了郑和船队,切断他的后路。郑和临危不乱,他认为五万士兵已经是锡兰山的全部兵力,如今都在海岸包围自己的船队,他们的首都必然空虚。郑和下令,让跟随着自己的2000官兵趁着夜色往敌方首都进攻。

就像郑和料想的一样,锡兰山首都里守卫的士兵很少,郑和顺利生擒国王亚烈苦奈儿和他的家属,最后用国王作为交换从锡兰山全身而退。

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可以看都郑和的统兵能力,用兵如神破坏了敌人的计谋。如果没有高超的统兵能力,或许郑和都不能顺利地完成西洋之旅。

在人才济济的明朝,朱棣为何会选择身为太监的郑和下西洋? - 天天要闻

三、朱棣十分信任郑和

想要进行远海航行,船队的规模必须要足够大。除了足够的人员士兵,还要有足够的金银钱财和物资,以备沿途补给。那么郑和率领的船队有多大规模呢?根据史书记载,当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人员一共有27000多人,船共计200多艘,金银财宝和马匹不计其数。这么大规模的船队,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么强大的海军力量,如果交给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一旦对方有反叛之心,那么朱棣的损失就很惨重了。所以率队下西洋的人,一定要是一个怎么样都不会背叛自己国家的人。而郑和就是那个值得信任的人,为什么呢?

在人才济济的明朝,朱棣为何会选择身为太监的郑和下西洋? - 天天要闻

其实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前,郑和就跟着他到处打仗了。根据《明史·郑和传》的记载,公元1399年,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发动了争夺皇帝之位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在这一次的战役中,郑和有立功表现,率领几万士兵在河北一带帮助朱棣夺权上位。

当了皇帝之后,朱棣为了嘉奖郑和,不仅给了他丰厚的赏赐,还亲自御笔题书“郑”字,赐给郑和当姓氏,还直接提报了他的官阶当为内官监太监。一个太监能当上四品官,在中国的历史上少之又少。从此以后,“郑和”的大名就逐渐在明朝社会流传开来。

在人才济济的明朝,朱棣为何会选择身为太监的郑和下西洋? - 天天要闻

后记

综上所述,强大的明朝有很多人才,但是朱棣最终选中了郑和来完成下西洋的任务,不仅仅是出于对他的恩宠,更是对郑和能力的信任。满朝文武之中,没有人那个人能比郑和更适合率领船队下西洋。

当然了,对于郑和来说下西洋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如果他没有过人的能力和才能,也许就无法完美地完成下西洋的任务。好在,郑和是一个足够优秀的人,没有辜负朱棣对自己的信任,完成了一次足以记载进史册的航海旅行。

参考资料:《明史郑和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湖北鹤峰县:清廉文化赋能文旅新活力 - 天天要闻

湖北鹤峰县:清廉文化赋能文旅新活力

在武陵山区的怀抱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不仅坐拥“中国仙本那”屏山峡谷等绝美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华夏大地独树一帜的容美土司文化等深厚文化底蕴,尤其是清廉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底蕴厚重。近年来,鹤....
冒功者,就该被永远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遗臭万年 - 天天要闻

冒功者,就该被永远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遗臭万年

本文是历史架空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对号入座,那就是做贼心虚。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了。我国隋唐时期,百济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侵犯新罗,二者结为世仇,战争不断。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百济与高句丽、靺鞨联合攻打新罗,连续夺
即将消失的永泰古城,西北活着的明代城池,我竟然在这里住了一晚 - 天天要闻

即将消失的永泰古城,西北活着的明代城池,我竟然在这里住了一晚

我是塞外小野,这一次西北大环线从兰州始发,第二站来到白银市,在白银市的景泰县发现了一座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城。保留完好的古村布局,至今还住着30多户人家,在古城里住了一晚,体验到了西北萧瑟中的人间烟火。西北地区留下的古城大多残垣断壁,位于白银景泰县寺滩乡的永泰古城应该是西北地区仅存的一座保留完整的土夯...
1/3抗战文物史料首曝光!专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 - 天天要闻

1/3抗战文物史料首曝光!专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

7月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对外开放,并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公众可免费参观且无需预约。此次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在开放首日接受南都、N视频专访时介绍,此次主题展...